趙新江


摘 要:預應力張拉作為箱梁施工的關鍵,如若張拉施工不規范以致出現質量缺陷,將會嚴重影響箱梁的整體施工質量。對此,本文以筆者參建的烏拉泊互通式立交主線橋預應力張拉施工為例,就現澆連續箱梁預應力張拉施工要點展開全面探討,以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現澆連續箱梁;預應力張拉;施工要點
1 工程概況
烏拉泊互通式立交K63+143主線橋,起點樁號為K62+904.5,終點樁號為K63+392,橋梁全長447.5 m,最大橋高10 m。本橋右幅共23跨,共六聯連續箱梁,其中第10、11跨跨吐烏大高速公路,第一聯和第三聯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其余為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左幅共24跨,共六聯連續箱梁,其中第11、12跨跨吐烏大高速公路,第三聯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其余為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施工時按照先施工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再施工非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的順序進行作業。本文主要以烏拉泊互通式立交主線橋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為例,對預應力張拉施工關鍵控制點進行分析探討。
2 現澆連續箱梁預應力張拉施工要點
2.1 施工準備
(1)材料方面。①鋼絞線及波紋管進場后應按要求進行存儲,并做好必要的防雨、防潮措施,對于出現銹蝕的鋼絞線嚴禁投入施工使用。波紋管搬運及放置應小心仔細,以減少蠻力操作而導致波紋管出現變形或損壞。②鋼絞線、波紋管、錨具等應按要求進行破斷負荷、屈服負荷、彈性模量及極限伸長量、硬度等的試驗檢測,并確保所有檢測結果均能滿足國家相關質量驗收標準及要求,進而有效確保張拉材料的質量。
(2)設備方面。該項目張拉采用智能張拉設備,張拉施工前應首先對千斤頂予以校準標定。所有千斤頂應按要求進行兩次校驗,并結合兩次校驗結果的平均值進行回歸并計算得出相應的回歸方程。校正系數應<1.05,校正期限為6個月或大于300次張拉,張拉千斤頂維修或更換配件后須按要求進行重新校正。壓力表采用防震型,最大應力讀數為1.5~2.0倍張拉力,精度約0.4級,校正有效期限為一個月,對使用過程中超出允許偏差或出現故障的壓力表應重新校正。在使用智能張拉設備進行張拉作業時,在張拉智能控制柜內將相關張拉數據信息輸入,一邊通過智能化設備對信號進行聯動,另一邊通過科學管控實現精準張拉。
2.2 相應計算
(1)伸長量計算。張拉施工前,應首先對施工圖紙中的理論值予以二次校核,對所有鋼束的理論引伸量進行計算,并作為張拉施工的依據。引伸量(ΔL)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P為張拉力值(N),L為預應力筋長度(mm),X為孔道長度(張拉端至計算截面,單位:m),A為預應力筋斷面積(mm2),E為實測彈性模量(MPa),K為孔道偏差系數(0.001 5),μ為孔道摩阻系數(0.25),θ為張拉端至計算截面切線角之和(rad)。伸長量計算時,彈性模量應按要求取試驗值,且由于連續箱梁澆筑分多次完成,鋼束長度通常較長且變化點多,因此,伸長量可通過分段計算后疊加得出整束鋼束的伸長量。
(2)油表讀數計算。預應力張拉施工前,應按要求進行張拉千斤頂的校驗,校驗合格后出具相關報告單。然后,根據校驗報告的結果,計算得出所有張拉配套千斤頂及油表的回歸方程,并根據設計張拉值及錨口摩阻損失得出油表讀數。同時,在進行連續箱梁張拉施工時,應對油表等儀器的精準性予以嚴格校核,并對油表的工作性能予以檢查,以防止張拉施工中油表失去效力而影響預應力的張拉作業。
(3)孔道摩阻系數μ計算。連續箱梁預應力鋼束通常較長,往往會因孔道摩阻變大而導致預應力損失變大,因此,應結合張拉現場實測μ值,對因孔道摩阻而造成的預應力損失值進行校核,并結合配套的應變儀讀數進行張拉力的換算后,再計算得出預應力鋼束的轉角及長度。
2.3 張拉施工
(1)作業流程。烏拉泊互通式立交主線橋預應力張拉作業流程如下表1所示:
該項目為后張法預應力張拉,單塊張拉時的張拉流程為:縱向預應力張拉→豎向預應力張拉→橫向預應力張拉。整體縱向張拉作業流程為:腹板縱向預應力張拉→邊跨縱向預應力張拉(頂板、底板)→中跨縱向預應力張拉(頂板、底板)。張拉過程中,應按照表1的應力值逐步實施張拉,直至張拉至規定的張拉值。
(2)施工要點。①根據前期標定所得出的回歸方程,計算得出張拉各級加載油表讀數。以在進行后期的張拉作業時,通過“雙控”的方式,以油表讀數為主要控制,以伸長量為輔助控制進行校核,以控制設計伸長量與實際伸長量的偏差<±6%。②實施張拉的作業人員應對施工圖紙進行熟悉,掌握張拉施工工藝,技術人員應做好張拉施工的全過程管理。③張拉千斤頂安裝前,應對錨墊板、張拉端喇叭口予以細致清理,并檢查千斤頂、限位板、工作錨以及喇叭口是否完全密貼,是否與孔道軸線保持垂直,以最大限度減少鋼絞線摩阻力而導致的伸長量偏差。④張拉千斤頂安裝時,應與孔道保持對正,夾片頂緊應進行數次,夾片應保持平齊,且千斤頂應吊正。⑤預應力張拉施工中,應嚴格按要求規范作業,確保兩端保持同步對稱張拉,按照“先短束、后長束”的原則,不平衡束不應超過一束,必要時應張拉兩端作業人員可配備對講機進行聯絡,以促使張拉兩端油壓保持同速上升,控制油表上升速度偏差<2 MPa,如若油表升差過大則應及時調整。⑥進行伸長量量測時所用的鋼板尺精準度必須達標,且鋼尺刻度應清晰、準確,以盡量減少量具誤差而導致張拉偏差。同時,測量人員應具備一定的經驗,以減少人為誤差對張拉造成的影響。⑦對于預應力鋼束的二次張拉作業,應確保二次施頂兩端保持同步作業。⑧張拉完成后先錨固一段,若另一端張拉力不足,則應按設計張拉值補足后再進行錨固。預應力束完成錨固后,應及時將多余的鋼絞線進行切除,錨環面以外位置保留至少3 cm長度。
(3)伸長量校核。完成預應力鋼束的張拉作業后,應將鋼束的設計伸長量與實際伸長量進行比較,若對比所得伸長量誤差<±6%,則可判斷此次張拉作業質量達標。若伸長量偏差>±6%,則應找出偏差成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解決,必要時重新張拉。
3 結語
現澆連續箱梁張拉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眾多,任意施工環節的把控不到位,均有可能會致使施工質量缺陷的產生。因此,務須緊抓各相應環節不放松,抓好細節,抓好關鍵,嚴格規范化、標準化作業施工,并依照油表讀數與伸長量雙控的原則,對張拉施工予以嚴加管控,以此促使箱梁張拉施工質量優質達標。
參考文獻:
[1]王黎,陳磊.智能張拉與壓漿系統在后張法現澆混凝土連續箱梁施工中的應用[J].建筑施工,2020,42(9):1674-1676.
[2]沈高.箱梁預應力智能張拉施工技術[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8,32(4):101-104.
[3]姜海燕,唐娛瑛,常昇宏.對小半徑曲線現澆箱梁張拉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探討[J].建筑與裝飾,2020(2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