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力
關鍵詞:農業水利;人蓄飲水;項目規劃
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和各類隧道基礎設施類工程項目的不斷增加,我省山區的水資源出現了嚴重匱乏的現象,主要表現在2~4月份山區季節性缺水較為嚴重。因此,在人畜飲水工程項目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合理優化布局的優勢,節約水資源,避免重復投資或已建項目長期閑置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同時要加強對水資源分布及四季流量的調查,在分析水資源分布及流量的前提下引入先進的消毒設施和節水技術,從而解決山區季節性缺水頻發、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問題。
1云南省的地形、氣候特點
云南處于低緯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況地貌復雜,山高谷深,溝壑縱橫,河流縱橫,南低北高,相差6600米。
云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其主要表現為: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區年在1258毫米,但由于冬夏兩季受不同大氣環流的控制和影響,降水量在季節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極不均勻的。降水量最多是5-10六個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節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不僅如此,在小范圍內,由于高度的變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勻。這種氣候不利方面是干季和雨季過于集中,分布不均,還伴隨有洪澇、低溫冷凍、冰雹、旱災等災害,會給農業帶來危害,給群眾的生活帶來不變。
2當前部分山區解決季節性缺水頻發、人蓄飲水困難問題的實際現狀
山區人蓄飲水主要是充分利用山區地形、地貌的特點,加大山區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工程建設相結合,新建以地形為主易積蓄的蓄水天池,利用管道的聯通達到池池相連,對接好現有的主管道以達到保水利用、節約灌溉及減少人蓄飲水成本的目標。
單近幾年受氣候及國家基礎設施隧道工程的影響,導致山區原本就分布不均的水資源出現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水源枯竭的問題,針對短期內的季節性缺水問題,當地政府及村小組多以實地勘測、尋找新水源修建蓄水池,以通過管道引水來解決飲水缺乏問題。但針對單村、單片的季節性缺水問題,單村或村小組投入大量資金新建水利工程是否能從長久考慮上永遠的解決季節性缺水問題?是否能將資金的效益最大化呢?從2014年以來,政府不止一次投入解決飲水困難的項目資金,但為何每隔三五年又會出現同一村組向上爭取水利項目的申請?因此,相關主管部門及工作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規劃及減少項目的重復投資,合理利用水資源,從而達到節約水資源和長久解決季節性缺水的目標。
3解決山區人蓄飲水困難的項目規劃布局及減少項目重復投資的思考
3.1規劃的基本思路
以發展水源為先導,堅持開源和節流相結合,挖掘可用水源,按照天上水蓄起來,地表水攔起來,外來水引進來,地下水保起來,全民節水動起來的節水原則,確立優先利用客水、合理利用地表水、控制開采地下水、積極利用雨洪水、大力開展節約用水的總體方略。
3.2傳統的規劃布局方法
實施水庫除險加固是目前省廳主張,由地方縣水務局牽頭組織實施的,在增強水庫防洪能力的同時,增加水庫蓄水量;同時新建五小水利工程是地方政府習慣性采用的方法,能盡最大限度積蓄天上水實施河道綜合整治,通過河道清淤、險工護砌、修建攔河壩等工程措施,既能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又能使河道攔蓄雨洪資源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傳統的解決臨時性引水問題都是就近尋找水源地,通過新建水源池將水通過管道引入蓄水池在分至各戶,一次解決季節性缺水。
但隨著脫貧攻堅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家對群眾飲用水的安全保障程度越來越重,導致常用的五小水利工程不再使用,如小水窖、小壩塘都是屬于收集雨水,水從水資源的流動性上來說屬于死水,容易滋生微生物,容易變質,不適合人蓄飲用,特別是2014年實施的愛心水窖及其他項目的水窖,截至目前為止,使用率低得嚇人;小水池、小水渠、小泵站從地域分布上來看確實為主要的解決方法,但在云南省這種山石林立的地形地貌來說,修建小水池、小水渠、小泵站便變得沒什么實質性作用,小水池太小無法長時間供水,小水渠直接不適用于山區大部分地區引水,小泵站功率太低,無法將水提至山頂以群眾群眾人蓄飲水困難的問題,且山區村落聚集較分散,只為單村缺水而新建的水利項目不具有長遠性及持久性,也不基備普及性,容易受氣候及地下水變化影響。
3.3新規劃布局方法的思考
綜上所述,常用的五小水利工程已不再適宜現階段氣候條件下的云南山區,以臨時性解決單村的季節性缺水問題而新建的小水利項目的最終結果就是多年后受氣候影響,地下水水位再次下降,導致之前實施的水利項目再次閑置作廢,根本無法從長遠考慮上解決季節性缺水問題。
南水北調及其他大型引水工程雖然能從根本上徹底的解決季節性缺水問題,但大項目涉及的資金需求也必定很龐大,實施過程中也必將進行臨時性泄洪施工,施工結束后也將進行長時間的蓄水,這也在較長工期的基礎上再次大幅度延長正式投入使用的時間,無法解決這迫在眉睫的民生問題。
只有充分利用龍川江水系水等客水資源,在積極做好引水調水工作及其他大型水利項目的基礎上,從長遠考慮出發,以單村缺水為契機,以單村周邊可串聯再次補給水資源的基礎上,從地勢較高點且水資源四季充足的龍川江主系、旁系、水庫或山泉水涌量較大的溝箐,通過新建大型水源池,通過大口徑管路由水源點向最低點進行自然引水,對沿線較水源點低地勢的村莊水源進行再次補給,不僅從本質上解決了已發生季節性缺水村莊的人蓄飲水問題,也能從長遠考慮是解決沿線將來可能出現季節性缺水村莊的人蓄飲水問題。對于無法尋找到地勢較高點且水資源四季充足的龍川江主系、旁系、水庫或山泉水涌量較大溝箐的區域,也可將水源通過新建高揚程抽水泵站將水引至高海拔的村莊再分流至低海拔的村組,在通過安裝適宜的消毒凈化設備,保障用水的安全可靠。這兩種方法所需的建設資金相比單村新建水利項目所需資金雖稍高五六倍,但從長遠考慮來看,它所產生的效益確是值得的,這也比多次投資新建大型抽水泵站只為解決附件四五個村飲水的效益更高。
4結束語
水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若缺乏節水意識,則會造成水資源浪費。要結合氣候及地形地貌因素,科學合理的規劃項目布局以達到減少項目重復投資的目的,使實施的水利項目產生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霍金永.農村水窖水質保障技術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16(45):氣象局出版社2018(12):6-8.
[2施玉.云南省水資源分布狀況及供需水預測分析[J].曲靖師范學院,20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