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江漫
摘要:測試施工是石油開發中的重要一環,隨著測試工藝的不斷更新,作業的質量不斷提升,但是測試施工中的事故仍然存在,嚴重制約工程質量的提升。本文對試井小隊施工時由于人為因素和環境因素等產生的事故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對脫扣、頂鉆、跳槽、落物處理的研究,找到處理和解決事故的方法。
關鍵詞:防脫扣、防頂鉆、防跳槽、落物處理
一、測試中事故發生的原因及預防
1.防脫扣
1.1原因
(1)儀器校驗完畢后,“O”型膠圈及墊子未更換,又在裝配儀器時未擰緊各絲扣。(2)儀器在使用中未及時清洗連接處絲扣中的泥污和砂粒等使絲扣磨損。(3)打繩結不合要求,在繩帽中轉動不靈活,在起下過程儀器轉動易造成卸扣脫落。(4)新鋼絲使用前未先下井預松扭力而發生倒扣現象。
1.2預防措施
(1)繩帽與儀器連接好后,繩結在儀器繩帽內孔中轉動靈活。(2)卸儀器時,各絲扣連接部分要清洗干凈,及時更換“O”型圈及墊子,用專用工具緊固。(3)使用新鋼絲前一定要先下井預松扭力。4)標定儀器時,必須更換“O”型圈及墊子,并把各連接處上緊。
2.防頂鉆
2.1頂鉆原因
(1)清蠟制度不合理,油管壁結蠟嚴重。(2)剛清完蠟就測試,刮下的蠟塊還懸浮在井筒中,儀器下行時蠟塊擠入儀器和油管的環形空間,堵住油氣流通道。(3)在高產井、稠油井、氣油比較高的井中,儀器未加重或加重不夠。(4)控制生產閘門下儀器時,一是深度下得不夠,急忙打開生產閘門;二是閘門開得過猛。(5)進行不關井測壓時,開關生產閘門過急。
2.2預防措施
(1)結蠟嚴重的井測試前應清蠟,清蠟后停留足夠時間后測試。(2)在高產井、稠油井、氣油比較高的井中,儀器需連接適當的加重桿。(3)對于控制生產閘門下儀器時,待儀器下入一定深度后緩慢打開生產閘門。(4)進行不關井測壓時,最好采用縮小油嘴,轉換閘門時要緩慢(儀器必須加重)。(5)起下儀器要平穩,上起儀器不要中途停留,發現上起負荷變輕應加快上起速度,對高壓、高產井適當控制生產閘門上起。(6)下放儀器時,發現鋼絲不下或鋼絲從防噴盤根盒頂出來時,中間崗位人員要迅速拉鋼絲向后走,感覺有負荷后放松鋼絲往井中下。
3.防跳槽
3.1原因
(1)下放速度過快,突然遇阻。(2)下放速度過慢,鋼絲放得太松。(3)操作不穩,導致鋼絲猛烈跳動。(4)滑輪不正,未對準絞車或輪邊有缺口。(5)起儀器時沒有去掉盤根帽上的棉紗。
3.2預防措施
(1)操作平穩,下放速度不宜快,起時不要猛開油門。(2)下井前一定要把滑輪對準絞車。(3)下放速度慢時,鋼絲不要拖地。(4)滑輪有缺口或滑輪彈子盤壞了要停止使用。(5)起儀器前一定要去掉盤根帽上的棉紗之類東西。
4.防儀器損壞
4.1原因
(1)儀器沒有放入專用箱或固定在架子上,車子開動后,儀器左右擺動或倒下。(2)儀器放入防噴管時過快,發生頓閘板。(3)起到井口時沒有減速,撞擊井口防噴盒。(4)上卸儀器時未使用專用扳手,用管鉗上卸而把儀器損壞。(5)儀器絲扣未經常上潤滑油,致使把絲扣磨損或錯扣。(6)下放過快或油管深度不清而撞擊油管鞋。(7)進行分層測試時,坐封過猛。8)用儀器探測砂面。
4.2預防措施
(1)上井測試時把儀器放入專用箱或固定在架子上。(2)儀器放入防噴管時,要慢慢放下,以免頓鉆。(3)儀器起到距井口30米時由人工手搖,使儀器慢慢進入防噴管。(4)上卸儀器,禁止用管鉗。(5)每次測試時要擦洗絲扣并上專用潤滑油。(6)測試時弄清井下管柱情況,一般不得下出油管鞋。(7)進行分層測試時,接近坐封位置不能猛放。(8)不準用儀器探測砂面。
二、落物的處理
1.打撈卡鉆落物
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被卡程度,可先放大壓差噴一下,然后再下打撈工具。打撈工具的連接順序為繩帽、加重桿、振蕩器、打撈筒。撈住落物后不能硬拔,用振蕩器反復振蕩。為防止卡鉆嚴重,再次把鋼絲拔斷,有時在打撈工具上接一負荷安全接頭。當負荷超過鋼絲允許值時,安全接頭上的銷釘便被剪斷,打撈工具以上的工具及鋼絲可順利起出。改用鋼絲繩連接打撈器第二次打撈。
2.打撈帶鋼絲的落物
下放打撈工具的深度不宜過大,應下一定深度后上提,密切注意指重器的負荷變化,然后再繼續下放一定深度,再上提,試探負荷的變化,逐步加深,直到撈住鋼絲為止。如果一次下得過深,一方面會把鋼絲下壓一團。另一方面上提時,會使打撈工具撈住的下部鋼絲上翻,使鋼絲聚集一團,堵死油管、卡住整個打撈工具,造成重疊事故。打撈帶有鋼絲落物時,當打撈工具已抓住鋼絲并進入防噴管內時,關膠皮閘門1,放空后卸下防噴盒絲堵,提出打撈工具。將膠皮閘門以上部分的鋼絲環解開理直,將理直后的鋼絲穿過防噴盒絲堵,并將防噴盒上緊,打開膠皮閘門,再慢慢上提。當下部鋼絲環子到達堵頭處提不動時,按上述處理方法,把落井的鋼絲一節一節地取出,直到取出落物。
三、結束語
在石油開采中,利用測試技術可以提升其質量,但同樣測試施工中存在的事故會制約工程效率的提升,因而研究常見事故發生的原因,加以分析,針對性的提出應對措施,對于改善施工,提高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為提升測試施工的應用水平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能強.實現現代試井解釋方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
[2]高存;張豫宏;黃運銘;胡文忠.測試施工遇卡事故的預防及處理[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0-09-20.
[3]馮海偉.測試施工中的遇卡事故及其防治對策[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3-05-15.
大港油田測試公司?天津?大港?30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