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要:縱觀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作文,學生對記人敘事、寫景狀物已有一定的基礎,習作起來不太難,但對文章中涉及到的場面描寫,依然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極需要語文老師在這短塊上加大力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培養。
關鍵詞:點面結合;場面描寫;課堂案例;寫作實踐
場面描寫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寫作內容,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側重于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學,而往往對場面描寫這一寫作特點就給忽略了,因此,學生對場面描寫這方面的知識積累也就比較薄弱。寫作時,對有關場面描寫的內容也就只能輕描淡寫了。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了解并懂得場面描寫,做到言之有物,使場面描寫更加具體更加生動,使文章更具吸引力,本人就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與這方面的知識積累,粗略地談一談自己的見解和教學方法。
一、首先讓學生理解“點”與“面”以及“點面”之間的關系。
所謂“點”,主要指的是場面上的個別場景,是需要突出描寫的人或事物。而“面”一般指的是整體的場面,包括該場面中所有的人與事物。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既要注意整體場面,又要突出個體特點。以“面”作為鋪墊,以“點”作為突破,做到“點”中有“面”,“面”中有“點”,點面結合,相輔相成。既有“面”上的廣度,又有“點”上的深度,相得益彰。
可見“點”既是對人以及事物狀態特征的描述,也可以是對人以及事物的資源與景觀的描述;而“點”“面”結合是對點和面的詳細描述。“點”可以突破“面”,反映“面”的深度;而面的描述,鋪展出“面”的廣度。點面結合,可以從深度和廣度反映出人與事物的景象狀態,并以此表達出思想和情感,以達到表現主題的目的。
二、在課堂教學中,以課文中的場面描寫引作他鄉之石。
1、走出場面描寫的誤區,學習他鄉之石。
古人說“他鄉之石,可以攻玉。”在課堂教學中,本人常常從課文中的場面描寫引作他鄉之石,使學生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學得扎實,用得靈活。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誤認為場面描寫只有在活動文章中才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自然而然地忽略場面描寫這一寫作特點。例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純粹是記人敘事文章,但它的場面描寫卻十分突出。如五壯士激戰敵人的壯烈場面,就是以點面結合來描述的。它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使場景更加具體更加生動形象。如“面”上寫五壯士的整體行動是怎樣痛擊敵人,而“點”上寫了每一個戰士的個體行為,每個戰士是怎樣痛擊敵人的。這“點”上的描述,突出了個體的性格特征,為“面”上的描寫顯得具體,有血有肉。把這壯烈的場面描寫得淋漓盡致,無不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從而對五壯士肅然起敬,其表達效果不言而喻。要使學生懂得,這樣具有深度與廣度的點面結合描寫,會令讀者直透文章的主旨,與作者產生共鳴。
2、“點”抓典型,“面”抓共性,點面結合,水乳交融。
我們知道,“面”是由許多“點”結合而成,“點”有普通的,也有特別的,場面描寫不可能將所有的“點”都描述出來。因此,我們只能抓住特別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點”,才能更好地刻畫描繪場面,從而表達出主題。例如《開國大典》一文,描述參加開國大典的隊伍“總數達三十萬人”,而場面描寫總不能記流水賬,將他們一一記錄出來,而是要選好“點”,即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個體。如本文寫群眾隊伍,就突出寫了“工人”和“農民”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群體。這樣的“點”與“面”描寫,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體現了與會者不辭辛苦早早趕來參加會議的情景,表現了與會群眾無比興奮與激動的心情,有力地表達了文章盛會空前這一主題。
通過這樣的典型場面描寫教學,使學生明白并理解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對主題表達的作用,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而且還要知道其所以然。
三、以實踐檢驗效果,用他鄉之石攻玉。
上面所述的點面結合教學案例,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多多積累場面描寫這方面的知識。積累是為了運用,厚積薄發。為了反饋教學效果,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得指導學生的寫作實踐,并以下水例文現身說法。
(一)揭示習作例文:記一次拔河比賽(場面描寫片段)
(二)確定“點”“面”的具體內容。
1、“面”上的:
(1)一場景中的一般情況(場地、道具、人物的意識形態)
(2)人物的一般情況(參賽者、裁判、教師、啦啦隊、圍觀者等)
2、“點”上的:
(1)參賽者中的典型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別的)
(2)裁判(“點”上可寫可不寫)
(3)啦啦隊(“點”可寫可不寫)
(4)教師及圍觀者(可寫可不寫)。
(三)閱讀下水例文,指出哪些是“面”上的描述?哪些是點“上”的描述?哪些是“點面”結合的描述?
(四)學習《狼牙山五壯士》與《開國大典》等課文中的場面描寫,寫出一段《拔河賽》的場面描寫片段。
(五)例文:拔河比賽場面描寫(略)
(六)例文點撥
讓學生朗讀例文,找出哪些是“面”上描寫,哪些是“點”上描寫,哪些是“點”“面”結合描寫?
1、說說“點”與“面”相結合對場面描寫的作用。
2、閱讀例文,你還領悟到了什么?
(七)學習例文,寫一個活動場面(片斷描寫)
(八)教師檢查后指導修改。
四、結論
通過課文教學上的學習以及寫作上的指導,學生由寫作實踐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自然會對場面描寫有較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明白了“點面”結合的描寫,可以生動而具體地進行場景的鋪墊與展示,使場面更加清晰,場景更加動人,從而有力地表達了主題思想,使讀者與作者從思想和情感上產生共鳴。
其次,學生學會了“點面”結合的方式描寫場景后,對人物、事物以及環境等方面的描寫,內容也會更加充實,更加豐富,既能從“面”上宏觀把握,又能從“點”上加以細節描寫,長此而往,多練筆多寫作,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科書》(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
【2】李楊.點面結合話場面[J].新課程,2017(34):147-147.
【3】許世平. 場面描寫的點與面[J]. 學苑創造(B版), 2018(9):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