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博 谷沛翔 彭有成
摘要:當前,開放、共享、交叉、融合是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主題,開放式校園受到越來越多高校的青睞,但與此同時也給校園服務保障工作帶來更多挑戰和難題,本文通過分析開放式校園的特征,并基于此特征提出適合開放式校園的服務保障手段,為開放式校園管理提供思路。
關鍵詞:開放式校園;服務保障
一、研究背景
我國許多高校在成立初期時,校園的規劃是以封閉式校園為主進行設計。封閉式校園雖然能夠給師生們帶來一個相對安靜的校園環境,但是這種校園與周邊的城區聯系較少,不能很好的與外界進行互動交流,共同發展。然而眾多歐美的高校校園都是開放式的,與周邊的城區聯系較為緊密,高校與城區共同進步,共同發展[1]。鑒于此,開放式大學校園得到了我國眾多高校的青睞,許多高校在規劃新校園建設方案時,都以建立開放式大學校園作為主基調進行設計。越來越多開放式大學誕生的同時,開放式校園管理問題也隨之而來。本文將以開放式校園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校園服務保障管理方面的研究。
二、開放式校園特征
(一)開放式校園道路共享城市交通
開放式校園與城市連接度較高,存在著學生公寓、教職工公寓、教學樓等校園用地分布于不同的地塊當中與城市用地融合交錯的現象。世界知名的牛津大學形成了二級校園道路體系——一級道路是與城市共用的主干道,主要是服務于師生的通過性交通;二級道路是城市支干道,主要是服務師生進出性交通。哈佛大學形成了三級路網結構——一級道路是城市交通型主干道路;二級道路為連接校園與城市交通道路;三級道路是校園內生活型道路[2]。開放式大學的校園道路與城區道路融為一體,道路環境較為復雜。
(二)開放式校園的管理難度將增加
現階段,雖然開放式校園是高等院校校園規劃趨勢,但不可否認的是與封閉式校園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傳統的封閉式校園一般是由圍墻將校園環境獨立起來,進出門制度較為嚴格,非本校的師生很難進入校園當中,因此,傳統的封閉式校園相對來說安全性較高,自由度較低。然而,現代化的開放式大學一般是沒有圍墻,與社會廣泛接觸,與城市環境聯系較為緊密,自由度較高,校園情況較為復雜,管理難度較高[3]。據統計,某開放式大學校園每天進出的校外人員達到10000人次左右,占進出校園總人數的58%[4]。
三、開放式校園管理體系創新
(一)建立“教育+技防+人防”三位一體的綜合校園安全管理體系,打造放心平安后勤
以“教育為基礎,技防為手段,人防為保障”開展校園安全防護工作,面對復雜的校園環境,圍繞教育抓鞏固、技防抓提高、人防抓落實的思路,構建校園安全管理體系[5]。
教育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預防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通過開展校園安全、公寓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活動,讓師生、后勤保障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到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通過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宣傳欄等多形式開展安全教育宣傳,介紹預防措施及技巧。
技防是在校園中安裝電子監控、電子防盜、電子測溫等現代化技術、設備,實現全校園無死角覆蓋,達到預防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極大提升了校園安全防護工作的效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作為新生的開放式大學,在其教學科研樓的出入口均安裝了基于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該系統將體溫測量、報到打卡、安全保衛三種功能融合在一起。在教學科研樓內部,根據無盲點全覆蓋原則合理的配備著人臉抓拍的監控設備,獲得的人臉信息可以用于學生行為數據分析。在涉密實驗室附近,監控攝像頭還加入了陌生人識別報警功能。依托基于人臉識別的視頻監控算法,為學生安全保障和實驗室設備管理提供了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服務方式。
人防指的是配備充足的安保人員。一方面通過安保人員定時或不定時的巡邏,提高校園安全防范;另一方面在學生公寓樓、教學樓、教職工公寓、圖書館等校園重點防護區域,設置24小時門崗值班制度,保障校園安全。
(二)構建精細化校園管理體系,打造安心規范后勤
精細化管理能夠完善企業的各類工作,提升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在高校校園后勤管理中,能夠搭載上精細化管理這一翅膀,這將對高校校園后勤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在高校校園后勤管理中,第一,通過對員工進行強化精細化管理的理念,使得每位員工明白實行精細化管理的意義;第二,對后勤相關工作進行詳細分解,明確責任邊界,提升工作標準;第三,根據合理配備原則,為員工安排相適應的工作,確保相關事項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快速完成[6]。
(三)構建校園生態文明管理體系,打造賞心綠色后勤
第一,基于高校的實際情況,打造校園綠化養護管理系統,完善校園綠植種類、數量、養護作業的電子記錄表,實現隨時可查;第二,增加大型機械化設備提升校園清潔的工作效率;第三,通過信息化手段管控校園保潔作業,實時監督清潔過程及效果,以高要求、高標準建設校園生態文明,同時也為城區的干凈整潔貢獻力量。
(四)以服務師生為宗旨,打造便捷后勤
與封閉式校園相比起來,開放式校園環境較為復雜,存在著學生公寓、教學樓等區域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與城區共用道路等現象。因此,在學生經常活動區間的地方可以設置城區公交站點,不僅方便了師生出行,提高校園活力,而且也促進了城市公交線路的發展。與此同時,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管控校園道路狀況,確保師生通行安全。
四、結論
開放式校園與周邊城區密切聯系,開放的特征使得校園管理工作更加復雜化,管理難度加大。因此,在現今開放式大學建立的春潮下,校園管理者應該積極運用先進的創新發展理念,為師生創造安全、整潔、規范、便捷的校園環境。
參考文獻:
[1]劉晨光.開放式大學校園環境融合模式研究[D].武漢:武漢輕工大學,2014.
[2]舒詩楠,張曉東,李陸珅.基于校城共生理念的開放式校園交通規劃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例[C].交通治理與空間重塑——2020年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20:660-667.
[3]邵玉滿.開放式校園安全管理實踐與反思[J].智庫時代,2017(15):105+108.
[4]王紹讓,朱成康,張偉鋒.開放式校園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2(6):32-33.
[5]劉建平,郭自景,顏暢宏等.開放式校園學生安全“四級網格化”管理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湘南學院為例[J].湘南學院學報,2020,41(3):114-117.
[6]賈心宇.精細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風,2020(15):203.
作者簡介:馬博(1983年4月-),男,漢族,陜西延安人,工程師,碩士,現就職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郵編:510555,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