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晴晴 陳芳
摘要:本研究探討音樂療法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方面的治療效果。選取濟南市某院收診的ADHD患兒3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n=15)和治療組(n=15),對照組采取常規行為療法,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音樂療法作為輔助手段。治療時間45分鐘/次,2-3次/周。采用問卷量表分別比較每組治療前后患兒相關注意力、多動的癥狀改善情況。治療5個月后,兩組的注意力時長和多動情況均有所改善,音樂療法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治療效果明顯。
關鍵詞:音樂療法;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臨床療效
一、引言
本次研究主要是用音樂去引導患兒進行各種訓練活動,通過音樂與活動相結合,調動患兒的多種感官,同時在音樂中緩解患兒的緊張情緒以便其它療法的進行,并同接受常規訓練的患兒進行比較評價其療效,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二、研究方法
選取濟南市某醫院兒保科就診的患兒30例,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5例。將單純進行常規治療的作為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再增加音樂療法的作為治療組。
(一)常規治療
1.沙盤游戲
治療師對同學們進行熱情的打招呼,并向同學們介紹制作沙盤的操作的基本方法,如何使用沙具,然后讓同學們在沙盤上制作自己喜歡的東西,治療師根據每個同學的情況進行指導,通過這個游戲可以讓患兒釋放自己的內心,增加其想象力。
2.心理干預
可以通過訓練患兒的條件反射,一些正性的行為出現,對患兒進行嘉獎,增加正性行為出現的頻率,或者一些負性行為出現,對患兒進行懲罰,減少負性行為出現的頻率,通過這些,糾正兒童多動、沖動的行為。
3.感覺統合訓練
感覺對于人體發育和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感覺統合訓練室對患兒進行相關的訓練(投籃、滑梯、蹦床等),鍛煉患兒大腦對外界信息的處理能力,增加患兒的本體感覺輸入與行為輸出。
(二)音樂療法
治療師小組通過觀察患兒的一些行為和患兒家長對患兒日常的一些行為進行溝通后,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討論,敲定出適合患兒的方法;同時,根據心理治療師提出的建議,通過對患兒心理的一些探索,選擇患兒能夠接受的音樂。選取的音樂符合患兒的心理年齡,而且能夠達到治療的作用效果。采用主動式音樂療法,在治療進行的同時播放音樂,同時對患兒下達游戲指令如跟隨音樂節拍手、拍桌子、跺腳、轉圈等,治療師在說出指令的同時也做出相同的動作,讓患兒更容易理解,防止出現因語言不通或者其他外在因素而影響患兒的治療效果。通過這種治療方法協調患兒的身體,增加患兒的感覺輸入,增強患兒大腦這部分功能的信息加工處理能力,通過增強這部分的功能,間接的增加患兒的注意力并延長其持續時間。音樂還能夠使人的某些情感與音樂產生共鳴,激發想象,促進記憶,使患兒在自己認為安全的環境中更加的放松自己。
二、結果與討論
通過對患兒治療后注意力和多動等情況進行評定,兩組經過治療后,情況均有所改善,但治療組在增加了音樂療法后治療效果更加明顯
(一)ADHD致病因素
ADHD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目前常認為的有:第一,遺傳因素:對于父母患有某種遺傳疾病的家庭來說,其下一代患有這種疾病的可能性會比其他人高。國內外許多研究表明,導致兒童患ADHD首要、基礎的因素是生物學因素[1]。第二,神經解剖因素:ADHD患兒表現出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等表現與大腦某些部分的損傷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關于ADHD神經解剖方面的研究中,研究們提出了ADHD兒童大腦額葉、紋狀體、前扣帶認知區域功能異常的假說。第三,神經生化因素:研究者們在對ADHD患兒身體內的某些化學指標進行研究中,研究比較多的是多巴胺神經(DA)遞質和去甲腎上腺素(NE)遞質。DA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它可以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大腦皮層和紋狀體等大腦功能部位缺乏DA容易導致ADHD的發生,DA神經元功能異常可能會導致ADHD的發生。NE與DA在大腦內存在不平衡,NE神經元功能異常也可能是ADHD的病因之一。第四,環境因素:ADHD也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研究發現,母親懷孕前的超重、肥胖和糖尿病都使后代的ADHD風險增高[2]。家庭的成長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學校的生活環境都會造成ADHD的發成或加重病情。
(二)ADHD治療方法
對于ADHD的治療,目前中樞興奮劑作為一線藥物應用于治療ADHD,應用藥物能在短期內看到比較明顯的治療效果,但是其副作用也使伴隨而來,而且從長遠來看效果也差強人意。相比之下,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較好。藥物可以和其他療法一同使用,制定一個綜合的治療方案,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而在實際應用的時候,發現綜合治療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心理行為治療的效果受到了患兒理解能力的限制,其次患兒的治療需要患兒家屬以及患兒老師的配合在對患兒進行治療時,父母的配合與鼓勵也是至關重要,家庭環境和氛圍會對患兒的病情產生影響,良好的家庭環境能滿足兒童生長、行為和發育的需要,良好的教養方式在兒童的成長中起重要作用。一些家長有可能急于求成,對治療缺乏信心,也會對治療結果造成不小的影響。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對常規研究方法進行改良,在治療過程中加入音樂。目的在于利用音樂緩解患兒對于新的環境所產生的煩躁、恐懼等其他不良情緒,同時創造出一種良好的氛圍,讓患兒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下進行治療事半功倍。
四、結論
治療組在增加了音樂療法作為輔助手段后,治療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無論是在治療過程的實施,還是對患兒生理、心理的影響來說,音樂療法相較于常規療法有著明顯的優勢,對患兒的治療有著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梁友芳.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病因研究進展[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34.
[2]涂夢璐.國外學齡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研究進展[J].中國特殊教育.2020,243.
指導教師:陳芳,副教授,研究方向: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