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靚 朱述英
摘要:目的:探討膝關節負重位和膝關節常規體位在數字 X 線攝影 (digital radiography,DR) 技術下對膝關節損傷、膝關節骨折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在鄭州市骨科醫院住院治療的膝關節受傷的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25例。實驗組主要應用膝關節負重位,對照組只用膝關節正常體位的方法。分析50例膝關節圖像,再結合MR檢查做出診斷結果。結果:膝關節負重位和非負重位相比,負重位的拍攝方法效果更好,有很大的臨床意義,尤其是在骨關節科的骨關節炎、手術前后評估、退行性改變以及外傷上都存在一定的診斷意義。結論:膝關節負重位比非負重診斷膝關節骨關節病的準確率要高,具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膝關節負重位;髕骨骨折;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損傷;骨關節炎
1引言
近年來我國膝關節損傷的發病率正在不斷上升,由于人們對膝關節健康的忽視,青少年及青年人也越來越容易讓膝關節受到傷害。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膝關節,是人體中重要的滑車關節,屬于最大最復雜的關節之一。其中軟組織損傷和骨與軟骨的損傷都屬于膝關節損傷。軟組織損傷包括前方的股四頭肌和腱髕腱損傷,膝關節周圍的韌帶,前后交叉韌帶或是內外側半月板受損及一些其他軟組織損傷。為協助臨床醫生做出診斷,需要對這些患者進行攝片。而一般情況下,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DR攝片是能夠看到的,如果臨床醫生已經確定它是骨性關節炎,那么膝關節就會出現髁間嵴變尖,節間隙變窄并且兩側的脛骨平臺內外側髁也會出現唇樣的增生,嚴重后到達晚期,就算不攝片就能明顯看到病人就有膝關節內翻畸形,影片顯示也是膝關節內翻畸形,部分出現半脫位,關節面不平整的情況。DR系統由于它價格便宜,檢查簡便,在日常有效廣泛,比如在軟組織及骨與關節的X線診斷中已充分應用, 一般能夠正常站立的患者做檢查也會先以膝關節負重位首選。
2材料與方法
2.1病例
選擇來自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前往鄭州市骨科醫院住院治療的膝關節受傷的患者50例,年齡8-75歲。
材料:采用美國GE DR(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為了減少拍攝時產生的散射線,通常采用小光圈,拍攝部位要根據病人申請單包含所需要的感興趣區,結合該系統的自動曝光模式,計算出來的數據會更精準,圖片質量也才能更清晰。拍攝膝關節時,一般情況下管電壓控制在75~100 kv,管電流控制在10mAs,照射野包括整個膝關節。
2.2方法
常規膝關節正側位片的拍攝方法:(1)膝關節前后位(正位):被檢者仰臥或坐于攝影床上,被檢者下肢伸直且稍內旋,足尖向上胭窩靠近探測板,膝部正中矢狀面于與探測板垂直,髕骨下緣置于探測板中心,上緣包括股骨遠端,下緣包括脛腓骨近端;中心線對準髕骨下緣垂直射入[5]。(2)膝關節側位:受檢者側臥在檢查床上,被檢測的膝關節屈膝約 135°角,膝關節矢狀面平行于探測板,中心線對準髕骨下緣與腘窩折線中點垂直射入,上緣包括股骨遠端,下緣包括脛腓骨近端。
膝關節負重位的攝片方法:(1)膝關節站立正位:患者背朝探測板站立,被檢測的那側膝關節放在探測器中間,腘窩緊貼探測板,中心線對準髕骨下緣垂直射入,攝影距離為75~100cm。如果是雙膝一起拍攝,那么雙膝都置于探測器中央,并且雙膝要按標準解剖姿勢站立,胭窩貼近探測板中心,中心線經雙側髕骨下緣連線中點垂直射入探測器,攝影距離為75~100cm。(2)膝關節站立側位:被檢者側位站立被檢測靠近探測器,雙腿略分開,被檢測在前,健側在后,被檢膝關節的外側緊貼探測板,被檢膝關節向前屈曲約135°角,健側腿伸直,使重心前移,被檢者向被檢腿部用力[5]。攝影距離為75~100cm。中心線對準髕骨下緣與胭窩連線中點垂直射入。
3結果
根據病例并結合統計:正常膝關節5例,膝關節置換復查14例,外傷11例,退行性改變有20例。其中有5例是隱匿性骨折,通過CT檢查進行了確診。DR診斷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成像結果可以以膝關節內側關節空間的狹窄為特征,但是負重位DR片顯示膝關節間隙狹窄更為明顯。患者如果有膝關節對線不良,通過圖像后處理也能計算出來角度差異,圖像也能顯示骨贅或是軟骨下骨的改變。
4討論
本次研究中,臨床對膝骨關節炎患者分別進行非負重位DR拍片及負重位DR拍片,與非負重體位DR片比,負重體位DR片對膝骨關節炎診斷準確性高,病人做檢查時也能減輕不適,尤其是臥床不易上床的患者。患者在拍攝膝關節負重位時,身體處在應力狀態下,自身承受的力量都集中在膝關節上。如果患者處于非負重位,也就是所說的仰臥位,此時所獲得的圖像數據與實際情況之間存在錯誤,這將影響臨床醫生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判斷和分析,進而影響治療方案和療效。所以,在負重位的條件下,所獲得的影像資料才會和實際相符合,有利于診斷病變區域的細節變化。由于各種內部因素及外部環境的影響,兩組之間的滿意度需要進一步的進行臨床試驗分析和補充。其中膝關節負重位X線數字攝影技術的要點及注意事項:首先,必須是能夠完全站立的患者才能做此負重位的檢查,并且能配合技師的合理要求;其次,如果不能夠一個人站的穩,則需要給這樣的患者給予一定的支撐,以保證受檢者的安全;再次,患者需要把重心集中在被檢測的膝關節上,再此基礎上還不能有所晃動。膝關節負重位和常規體位比較起來,在診斷患者膝關節骨關節炎間隙狹窄方面已經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偠灾リP節站立負重位DR攝影技術對于膝關節相關疾病的診斷具有積極的應用價值,對于膝關節骨關節的病情判斷、治療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囡囡,鞏武賢,張殿星,徐碩,姜成龍,汝成林,孫豐舜,田軍.負重位全下肢攝影質量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20,30(11):2161-2163.
[2]田愛潔.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的投照技術及臨床意義[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6,34(S2):246.
指導教師: 朱述英 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