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雨蒙 陳芳
摘要:本文研究探討神經肌肉電刺激結合運動療法治療產后腹直肌分離的效果。收集福建省廈門市某醫院40例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運動療法進行腹直肌分離修復,實驗組則通過神經肌肉電刺激與常規的運動療法相結合的方法修復。經過醫學干預治療后,實驗組的腹直肌分離距離明顯低于對照組的腹直肌分離距離,實驗組的治療效果總有效率(80.00%)高于對照組治療效果的總有效率(45.00%)。
關鍵詞:產后康復;腹直肌分離;神經肌肉電刺激
一、引言
腹直肌分離(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是指孕婦在妊娠晚期,子宮不斷地增大使腹部的結締彈性組織被過度牽拉,原來平行排列的腹直肌從之前腹白線處的位置朝向兩側分離的一種癥狀。腹直肌間距離(iner-recti distance,IRD)的增加、腹白線(linea alba,LA)的增大是腹直肌分離的直接體現,LA的形態學差異可能是對妊娠腹內壓力增加的一種適應[1]。
腹直肌分離作為產婦產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是非常之高的。根據國外的研究報道,如Mota等用超聲波對孕35周的婦女進行DRA檢測,研究顯示其發生產后腹直肌分離癥的發生率為100%。
二、研究方法
本人通過在福建省廈門市某醫院收集了40例符合產后腹直肌分離癥診斷標準患者。隨機分入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均分20例,以4-6周為一療程進行治療。患者按照不同療法被隨機納入對照組與實驗組,20例為一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運動療法;實驗組內的患者采用常規的運動療法聯合神經肌肉電刺激的康復治療方案。
(一)對照組治療方法:
1.仰臥舉腿:患者取仰臥位,雙臂自然落于地面,雙腿分開維持與髖部同寬的狀態,脊柱和骨盆中立位,呼氣時,使其上抬右腿,同時使其膝關節屈曲(膝關節屈曲最佳角度為90°),并盡量的大腿前側貼近腹部,于此時做縮陰收腹練習;吸氣時,緩慢放下右腿。如上動作,雙腿交替進行,頻率為:5組/d,5次/組。
2.搭橋運動:患者取仰臥位,雙腿彎曲,雙腳踩于床面,雙手自然垂于體側,掌心朝下,呼氣時,將雙腿收緊,抬起臀部直至髖關節伸直的狀態,同時做縮陰收腹練習;吸氣時,將臀部緩慢放下。如上述動作重復,頻率為:5組/d,5次/組。
3.跪姿收腹:患者取四點跪位,以脊柱為中立位,使肩關節與腕關節、膝關節與髖關節均保持垂直的狀態,呼氣時,用力向內收縮小腹,弓背,同時做縮陰練習,吸氣時,脊背放松,凹背。如上述動作重復,頻率為:3組/d,10次/組。
4.跪位伸腿:患者采取四種跪位,保持脊柱中立位,肩、腕、髖、膝四大關節呈現垂直狀態。吸氣時,右腿向后向上抬;呼氣時,縮陰、縮腹和右腿恢復原狀同時進行。如上述動作重復,頻率為:3組/d,10次/組。
5.站立姿勢及腹部收放:患者靠墻站立,頭后、背后、臀部緊貼墻面,腳與墻面保持30cm距離,吐氣時腹部收放,腰椎向后凸,貼緊墻面;吸氣時放松。如上述動作重復,頻率為:3組/d,10次/組。
(二)實驗組治療方法:
實驗組在進行運動療法的基礎之上,接受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治療師在患者的腹直肌、腹橫肌、腹內側斜肌、腹外側斜肌給予不同頻率與脈寬的低頻電刺激。具體內容如下:
1.患者體位:仰臥位;
2.治療儀器與輔助器具: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NMES)、電極片(8片);
3.治療部位:腹直肌、腹橫肌、腹內側斜肌、腹外側斜肌;
4.治療步驟:
(1)患者取仰臥位,露出需要治療的部位(腹直肌、腹橫肌、腹中斜肌、腹外側斜肌);
(2)將電極貼在腹直肌、腹橫肌、腹中斜肌、腹外側斜肌上
(3)將四道電極絲、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進行連接,設置腹直肌分離的治療方案,將脈沖寬度和電刺激頻率分別設置為150s/Hz、300s/4Hz、400s/75Hz、200s/30Hz,持續治療5s、11 s、7 s、8 s、按照其主觀感受,調節電流強度,以患者無疼痛,有明顯肌肉收縮感即可,20min/次,5次/周。持續治療4-6周。
Ps:上述治療兩種治療方案均以4-6周為一個療程進行療效比較。
三、結果與討論
干預10d后,實驗組內患者和對照組內患者的腹直肌分離修復的距離相比,進行醫學干預后腹直肌分離修復的距離多,實驗組內患者的腹直肌分離距離都減少的量均高于對照組產婦,實驗組產婦的腹部圍度比較均小于對照組的腹部圍度,實驗組總有效率要高于對照組。
從正常的人體解剖結構上來看,兩側的腹直肌分離距離<2cm是正常現象,為生理性的腹直肌分離,在產后半年,最遲不超過一年的時間內會自行恢復到孕前的狀態,對產婦正常的生活和生理功能的影響較小;而腹直肌分離距離>2cm時,即為病理性的腹直肌分離,自行恢復的可能性小,且可伴隨一系列問題的發生,需要進行醫學干預和治療。腹直肌分離癥是女性妊娠晚期和產后十分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腹直肌分離癥不僅會破壞腹直肌發揮的重要生理功能,而且由于該病癥會影響產婦體態的美觀,從而也會對產婦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其對生活的滿意度下降,嚴重者可出現產后抑郁的情況。
神經肌肉電刺激修復產后腹直肌分離的作用原理:是通過對粘貼在腹部的電極片上施加不同強度的電刺激,刺激腹部肌群,提高其興奮性,腹肌出現被動收縮,喚醒肌肉本體感覺感受器,強化被刺激的肌肉,使肌肉恢復正常,鍛煉腹肌,改善骨盆傾斜,避免脊柱生理彎曲。伸展肌肉,加速血液循環,刺激膠原蛋白的產生,放松背部肌肉,起到鎮痛作用。
四、結論
利用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常規的運動療法去治療產后腹直肌分離癥顯然是有不錯的治療效果,相比單純進行常規的運動治療的效果更好,進步更明顯,值得在臨床方面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青.產后腹直肌分離發生的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9,12.
指導教師:陳芳,副教授,研究方向: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