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治國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武強縣體育運動學校20名青少年乒乓球隊員為研究對象。這20名運動員的年齡介于10-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3歲,受訓年限4-6年。
1.2 研究方法
1.2.1 對比試驗法
(1)實驗時間:2019年5月6日—2019年6月5日,共4周,每周2課時。
(2)實驗地點:武強縣體育運動學校體育館。
(3)實驗指標:接發球準確率、單項技術成績、青少年運動員自我監控能力。其中,接發球準確率主要測運動員在20個/min的頻率下接發球成功的個數,為保證數據的科學性,采用每人測兩次取均值的方式;單項技術成績主要測運動員1min左推右攻的達標成績,為保證數據的科學性,采用每人測兩次取均值的方式;青少年運動員自我監控能力通過《運動員動作學習自我監控能力量表》進行測量。
(4)實驗流程:
A實驗分組:為保證實驗的公平性,將20名青少年運動員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10人,對照組10人。
B實驗前測:實驗前期,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20名運動員進行乒乓球技術和身體素質的測試,同時組織運動員們填寫《運動員動作學習自我監控能力量表》以測量他們的自我監控能力。
C給予實驗刺激:對照組沿用傳統訓練方式組織青少年運動員進行乒乓球訓練;實驗組則以目標設置理論為指導,結合運動員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進行目標設置,并據此組織訓練活動。
1.2.2 數理統計法
利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17.0對實驗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實驗前后兩組運動員的接發球準確率、單項技術成績和自我監控能力的差異性進行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結果
2.1.1 目標設置訓練對接發球準確率的影響
(1)實驗前:實驗組在20個/min頻率下接發球準確率為26.5%,對照在20個/min頻率下接發球準確率為27.5%,兩者的接發球成功率不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
(2)實驗后:實驗組在20個/min頻率下接發球準確率為69.0%,對照組在20個/min頻率下接發球準確率為34.0%,雖然較之實驗前,兩組的成功率均有所提升,但是實驗組的成功率提升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兩者的接發球成功率均出現了顯著的差異性(P<0.05)。這說明目標設置理論在訓練中的應用對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訓練效果起到了提升的作用。
2.1.2 目標設置訓練對單項技術成績的影響
(1)實驗前:實驗組1min左推右攻達標成績為22.25±
1.76,對照組1min左推右攻達標成績為21.73±1.50,兩者之間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性(P>0.05)。
(2)實驗后:實驗組1min左推右攻達標成績為27.13±1.38,對照組1min左推右攻達標成績為23.86±1.60,兩組達標測試成績均出現顯著性提升(P<0.05),但是實驗組達標測試成績提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目標設置理論在訓練中的應用對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訓練效果起到了提升的作用。
2.1.3 目標設置訓練對青少年自我監控能力的影響
(1)實驗前:實驗組自我監控能力維度測試中有關計劃性、方法性和執行性的測試結果分別為:36.30±5.21,201.24±9.87,37.20±4.26;對照組自我監控能力維度測試中有關計劃性、方法性和執行性的測試結果分別為:36.80±4.98,200.46±9.05,37.70±5.34。由此可見,實驗前兩組自我監控能力維度測試結果間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性(P>0.05)。
(2)實驗后:實驗組自我監控能力維度測試中有關計劃性、方法性和執行性的測試結果分別為:42.44±4.06,212.05±6.0,41.02±2.86;對照組自我監控能力維度測試中
有關計劃性、方法行和執行性的測試結果分別為:35.12±4.58,
193.58±12.86,36.67±6.02。由此可見,實驗后兩組在計劃性、方法性和執行性3個維度的自我監控能力測試結果出現了顯著的差異性(P<0.05),并且通過試驗前后的組內比較發現,實驗組青少年運動年在3個維度上的自我監控能力出現顯著性差異(P<0.01)。這說明目標設置理論對青少年運動員自我監控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
2.2 分析和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目標設置理論對青少年運動員訓練效果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的結論。這主要是因為:第一,目標設置理論使得訓練的目標更為清晰準確,能夠讓青少年運動員根據設定的目標更好地調整自身的行為,使訓練目標更易于達成;第二,目標設置理論根據青少年運動員的身體和技術掌握的實際情況安排訓練內容,更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挑戰性,能更好地激發出運動員的訓練熱情。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目標設置理論對青少年運動員接發球準確率、單項技術成績和自我監控能力具有積極的提升作用。
3.2 建議
首先,要根據青少年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和訓練目的,科學合理地利用目標設置理論對訓練工作進行指導。其次,要注重青少年運動員在訓練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參與性,加強運動員和教練員之間的雙向交流,以確保目標設置的積極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作者單位:茂名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