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奎
摘要:新課程標準在基本原則方面強調了高中教育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民族團結、生態文明和海洋權益等方面的教育,培養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使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基本要求,法制意識是做一個合格公民的基礎,學生的法制意識也是學生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的基本保障。
關鍵詞:地理學習;法制教育
作為一名普通的高中地理教師,十幾年的教學歷程讓我總是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學校教育已不再滿足于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生也不能僅僅具備讀寫計算能力,快速發展與變化中的世界要求他們應該具備必須的社會生存能力,更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而地理教學在完善學生法制觀念、樹立學生法制意識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地理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傳授知識技能也要滲透法制教育內容,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知道用法律來武裝自己、知道用法律來完善自己的世界觀。在地理課上課下,都可以根據具體情境,滲透相關的法制思想。
一、以地理知識為切入點,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
高中地理教學中有一部分是將海洋的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往往沒有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就將社會比較關注的釣魚島、南海諸島問題引入到課堂中去,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的同時樹立學生的法制觀念。例如有學生問:“老師,你曾說過南海諸島,離我們很遠,島嶼都很小,而且大多是珊瑚礁,這樣的島還值得保衛嗎?”問題提得很實際,如果僅從島嶼本身去解釋是很難有說服力的,這時我不失時機的拿出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學生面對新奇的東西,積極性就上來了,在討論與糾正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根據“海洋法公約”,海洋也是領土的一部分,島嶼擁有與大陸一樣的權利。可以圍繞島嶼劃定其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等各類管轄海域。例如,一個面積為2平方千米的小島,從圍繞該島的領海基線起劃定寬度為12海里的領海,則該小島即可擁有面積為400平方千米的領海海域,此外還有12海里的毗連區及從領海基線起算寬度為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不少學生估算或查閱了中國的領海和毗連區以及專屬經濟區的位置和范圍,而且認識到這么廣闊的區域,從自然資源方面思考,南海的島上長夏無冬,林木繁茂,海島眾多,鳥糞積藏量十分豐富,為農業發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機肥,具有相當的經濟開發價值。再者,之所以聚集眾多海鳥,緣于就近海域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所以這里也是中國第二大漁區和重點開發漁區。據科學勘測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樣,均已發現有大型儲油、氣的地質構造。因而保衛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島,其意義遠不在于小島本身,而在于它是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保衛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和豐富的石油及礦產資源。在這個內容的學習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加深了對海洋法的認識,更樹立了熱愛國家的觀念。
二、?通過引入法制教育,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高中地理教材中幾乎一半的知識與環境保護有關,教學中最忌學生對問題淺嘗則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實際解題,就變得束手無策。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就同一問題,從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加以思考判斷,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在環境保護的教學過程中,不再從課本的枯燥知識出發,及時地引入環境保護法,讓地理教學更具有實用性和操作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為此,我專門學習了環境保護法,認識到了環境保護法既是一部具有基礎性地位的法律,也是一部適用性很強的法律。例如,新法對既往的環境規劃、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環評、環境經濟政策、總量控制、生態補償、排污收費、排污許可等管理制度做了切合實際的規定,并且特別注重規定與之相應的法律責任條款,針對不同違法行為設立了行政強制措施、按日連續處罰措施與治安管理處罰措施等規定。通過課上課下的滲透,學生有了一定的法律常識后,對社會上的一些環境問題就有了新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對政府解決環境問題的信心,非常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念,形成班級與學校的正能量。其次,環境保護法還宣示了“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環境優先思想,這和地理教學中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對于公眾關注的霧霾天氣,環保法實施后,一方面環保部門必須向社會公布對污染源的監測結果;另一方面如果環保部門在收到公民舉報投訴后未予處理的,也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通過這些認識,學生堅定了保護和愛護環境的信心和觀念,敢于和環境破壞作斗爭,為培養合格與進步的好公民奠定了基礎。
法制教育是終身教育,地理學又是一門區域性與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是一門培養合格公民的學科,對學生今后的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制觀念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觀念,也是高中學生必須樹立的觀念,這就需要地理老師首先要有較為專業的法律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培養出更健康、更合格、更有社會參與能力的好公民。
參考文獻:
[1]潭麗君.社會主義法制宣傳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
[2]陳鶯.關于提高社區法制教育有效性的對策與思考[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8(04):484-486.
[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
[4]《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982.
河南省許昌實驗中學 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