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月娥
摘 要:中國文學厚重博大,古詩詞是其中一顆璀璨的珍珠,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所在。詩詞語言精練典雅,內容博大精深,千百年來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小學生剛接觸詩詞,一味精講細究會使他們食而不化,喪失興趣。小學階段古詩詞教學,應根據他們身心特征,通過各種形式的游戲化教學,讓學生在快樂的情緒中傳承中華文化,學有所獲?!坝螒蚧睂W習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讓現代教育技術更好地為古詩詞教學服務,提升教學效率,實現“學中玩、玩中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 游戲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1.001
新一輪教學改革雖已啟動多年,但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講授式”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而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增加了課堂感染性,還提高了教學效率。那么,如何讓學生趣學古詩詞,樂承古文化呢?
一、標新立異——激發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些都強調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如果對學習的任務產生興趣,他會主動去學習,有了學習的欲望,繼而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事實證明,學習中,學生越是喜歡的科目往往成績越是優異,反之亦然。所以教師更要注重興趣激發。
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語文課堂教學亦是如此。一個標新立異的導入,則為這節課的成功奠定基礎。
古詩詞學習怎樣標新立異地切入新課學習呢?
小學語文古詩詞可以運用古詩故事情境導入。孩子好奇心強,對有趣的故事情有獨鐘。在古詩詞教學中,引入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學習賈島的《題李凝幽居》時,先講一講“推敲”的故事,多媒體出示“推”“敲”兩個字,再出示詩文;再如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也可以用故事導入,說一說大詩人孟浩然和李白的送別故事,而后引入這首詩的學習。課堂教學中,與之有關的故事切入,讓學生對該節課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另外,還可以課前做古詩韻律操。小學生貪玩而且好動,自控能力弱,耐心較差。“寓學于趣”一方面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另一方面又滿足游戲化教學的需要。“寓趣于動”,在“動”中學有所得。在實際教學中,一邊播放韻律操節奏,一邊帶學生一起動起來,學生感覺很輕松。
古詩詞學習游戲化的導入方法有很多,還比如“背古詩小游戲”,帶領學生走入古詩天地,引導學生從單純的背古詩到有意識地從字、詞、句中看畫面,從而產生情感上的變化。還比如游戲“看圖猜詩”“古詩對句”等,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選擇或者自創合適的游戲導入。古詩詞導入應具體、好操作、有針對性、對該節課古詩學習有幫助。如此,在快樂的游戲中,不僅激發了興趣,又豐富了積累,還為古詩詞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精雕細琢——活躍課堂
新《課標》中提到:語文教學應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課堂教學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我們精心組織教學,選擇恰當的方式。
1.朗讀多樣化
古詩詞教學在讀方面也需要循序漸進,一般從朗讀到朗誦再到吟誦。新課程改革之后,強調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在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式的朗讀,比如說齊讀、開火車讀、男女對讀、聽范讀等。教師可以根據詩的特點,恰當、靈活選用。通過朗讀,學生才能與文字相遇,感受節奏,體會感情。聽范讀,教師可點撥指導,比如說在重讀輕讀、節奏快慢、聲音高低等技巧方面。例如,在執教白居易的《暮江吟》時,在讀的環節,先讓學生聽讀,聽多媒體讀,讓學生對詩的音調、節奏以及內容有初步了解;其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讀,找到美在哪里;緊接著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小組讀、指名讀、帶動作讀、帶感情讀等;最后全體學生站起來搖頭晃腦,和著配樂,“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試著吟誦。多種形式的讀,既避免了單調、無趣,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
此外,古詩詞教學在配樂方面也需要教師精心選擇,比如竇桂梅教師在執教《清平樂·村居》時播放的就是輕柔舒緩的音樂,為了讓學生明顯感受詞牌特點,再配雄壯音樂,聽《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讓學生邊讀邊感受。學生很快就能發現“清平樂”與“破陣子”兩個詞牌的特征。這讓學生在輕松的音樂欣賞中有所獲。新《課標》倡導自主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2.表演個性化
古詩詞教學,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理解后設計“演”。表演練習可以強化對內容的認識、情感的理解。比如竇桂梅教師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教師好像化身一個旁觀者,學生搖身一變成了詩人葉紹翁,在一問一答中,讓學生與詩中文字不期而遇;一引一發現中,思想碰出火花。多媒體輔助,讓學生身歷其境。教師參與表演中,有目的的地引導,能把握好方向,還可以打開學生發揮的思路。
對于有明顯人物情節的古詩詞,可以設置角色扮演環節。比如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李白的《贈汪倫》、賈島的《尋隱者不遇》等,學生通過表演,不僅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合作、探究的能力。
個性化的表演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尊重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愉快地接受知識的學習。
3.理解深刻化
關于古詩詞的背景學生理解起來很有難度,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設計微課,為教學錦上添花。比如在教學白居易的《暮江吟》時,在理解詩中的情感時,學生亦能找到詩眼“憐”。此時,再播放微課動畫小視頻,不僅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了,還讓學生知道原來這首詩是詩人主動請官,心愿達成后輕舟南下,心情愉快,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詩所言之情了。
4.繪圖形象化
古詩詞意境優美,讓學生把詩詞的文字繪成美麗的作品,這樣一方面幫助記憶內容,另一方面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創造力。例如,在執教張志和《漁歌子》時,邊理解邊畫出詩中景物:悠遠的山脈、高飛的白鷺、粉紅的桃花、潺潺的流水、肥美的鱖魚、斜風細雨、悠閑的釣翁.....這樣的教學,形象直觀,比教師單純地用嘴去闡述詩歌優美的意境要高效多。另外,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用筆畫出想象的情景,比如說詩句“半江瑟瑟半江紅”,學生可以自由想象這畫面,用“吾筆畫吾心”。
5.開疆拓土——高效拓展
新《課標》中要求終身學習,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注重語言的積累。如果學生只學習課內古詩詞,肯定無法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所以在古詩教學中要適量地延伸。教學中的拓展可以拓展同一題材的古詩詞,比如在學習李白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拓展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讓學生理解送別既有李白的無限留戀,亦有王勃對友人的詩意勸勉。還可以拓展同一詩人的古詩,比如在執教白居易《暮江吟》時,拓展詩人同一時期的詞《憶江南》,讓學生了解同一詩人在同一時期風格的相似處;再如在執教李清照的《如夢令》時,拓展詞人后期的詩歌,從而能讓學生感受到個人人生經歷和社會動蕩對詞人的影響。還可以拓展同一時期的詩歌,比如在學習盛唐時期李白的詩歌,拓展同一時期杜甫的詩歌,讓學生感受到不同詩人的不同風格,既有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狂妄的浪漫主義,也有杜甫“路有凍死骨”的悲哀的現實主義。
延伸拓展必須精心設計,并非簡單地一篇帶多篇,以量取勝,而是著重于學習方法的遷移。
6.妙筆生花——筆走我心
新《課標》中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還兼具人文性。語文實踐性很強,應讓學生參與到語文實踐中。學生有了一定數量古詩詞的積累時,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仿寫古詩詞或者自主創作。有小學生仿寫王維的《鳥鳴澗》云: 伴花敲棋子,山靜水有聲。風來訪楊柳,颯颯滿山中。再如有小學生創作《放風箏》:黃花初綻春來早,閑情迷夢放紙鳶。忽飛忽落隨風舞,恰似金龍飛滿天。給孩子自由創作的機會,對他們的成果予以肯定,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體驗學習古詩詞的成就感。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古詩詞教學這條道路上,教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深入了解學生喜好,寓教于樂,讓學生對古詩詞產生樂學情趣,引導他愿意學詩,積累詩,甚或寫詩。運用游戲化的課堂教學法,讓古詩詞教學更高效,讓學生學習更主動。這樣,學生能趣學古詩詞,樂承古文化,讓古詩詞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 耿憲《小學古詩快樂課堂建構研究》,山東師范大學,2018年。
[2] 王麗萍《古詩詞教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