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瑩?郭婧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傳統文化教育和工匠精神培養越來越重視,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方式不斷變化。重視工匠精神培養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良好教育效果的形成。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助力工匠精神,有利于職業教育更好地發展。本文主要介紹了傳統文化蘊含工匠精神以及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傳統文化教育 工匠精神 對策研究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1.035
隨著社會對高職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傳統文化不斷地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不斷提高自己的工匠精神,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傳統文化蘊含工匠精神
傳統文化蘊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職業認知是一種對職業的認識而產生的一種肯定、熱愛、全心全意的精神狀態。我國傳統文化中包含忠于職守、鞠躬盡瘁的傳統,所以高職院校學生應當不斷地加強自身的修養,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質,促進自身的綜合發展。工匠精神的職業意志是一種持之以恒的傳統,強調堅持、持之以恒,傳統文化的工匠精神更加強調執著堅定,要獲得成功應當具有堅強的意志,不斷鍛煉人們的品德和意志。工匠精神的職業情感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特質,不論做什么事情,應當潛心研究,有利于良好態度的形成。傳統文化更加專注職業情感,只有對事情進行詳細地描述,才能夠更好地體現出良好的職業態度,有利于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形成,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二、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對策
1.以深厚的文化進行設計
工匠精神是一種文化信仰,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應當注重工匠精神的培養。在人才培養時,注重工匠精神,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傳統文化教育應當得到充分重視,學校應當樹立自己的文化內涵,不斷提高傳統文化教育助力的重要作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優秀傳統文化的應用和推廣能夠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利于學生養成腳踏實地和堅定的意志,學生只有從根本上樹立自己的目標,才能夠具有更多的自信心,有利于高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高職文化教育的實踐應當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專業文化為背景,建立優秀文化教育體系,同時應當在高職院校中以校園文化氛圍為依托,積極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不斷對學生進行感染。同時結合專業課程的特點,在課堂的教學中積極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將文化建設穿插到課程建設當中,并積極加強實踐活動,積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高職文化素養教育助力工匠精神,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文化進行傳承。
2.利用傳統文化,提升教師修養
在高職院校中,教師的知識和形象在學生心中有著較高的地位,教師教學的言行會影響學生的發展。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工匠精神教育的主體,應當不斷學習傳統文化,增強自己的文化修養。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影響。高職院校教師應當從傳統文化中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對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進行改進,不斷提高傳統文化在工匠精神的教育主體地位,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3.樹立學生自信的意識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應當培養學生的自信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的職業規劃。如果高職教育在傳統文化的挖掘中不夠自信,就會影響學生自信心的樹立,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創造優秀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傳統文化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更加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的意識,讓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觀念,讓學生的思想境界不斷提升,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有利于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4.不斷地拓展文化教育空間
工匠精神更多強調的是改革創新意識,工匠精神也是職業態度的養成,能夠鍛煉人們的信仰和意識,有利于學生形成堅定的職業意識,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發展有良好的方向,所以高職教師在對學生教學的時候,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但是很多學生只是按照課程要求對任務進行完成,不會考慮自己的設計是否有發展的空間,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只有充分體現工匠精神,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品格。所以在工匠精神教育的過程中,只有不斷地融入傳統文化,并適當增加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才能夠促進學生良好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的高度,有利于學生良好文化品質的形成。
5.改革人才培養的方式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實現個性發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平臺,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目標,同時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事物的管理中,讓學生能夠在學校中得到鍛煉,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所以只有不斷地改革人才培養的方式,才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不斷發展和進步。
6.加強專業文化建設
專業文化是各個專業長期發展而形成的文化意識,促進學生產生專業情感,激發學生專業熱情,有利于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積極的培養,所以加強專業文化建設,充分挖掘文化的潛能,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教師在對學生教學的時候,應當幫助學生樹立專業的意識,樹立專業的信心。同時構建專業發展的理念,依靠教師不斷地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充分尊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的思維不斷擴散,在實踐的過程中積極貼近工作過程中的項目,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掌握一門技藝,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讓學生能夠在社會中實現高質量的就業。所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能力,有利于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地推動產業文化的建設,不斷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讓學生能夠在發展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學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能夠促進工匠精神的培養,能夠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品質,讓學生在日常專業課的學習中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傳統文化能夠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樹立良好的信念,促進學生創新品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鄒佩佚《高職院校傳統文化與工匠精神培養研究綜述》,《北方文學》2018年。
[2] 張行健《高職院校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為依托的“工匠精神”培育途徑》,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
[3] 張旭剛《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年。
[4] 黃翠翠《高職院校傳統文化助力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知識經濟》2019年。
[5] 段培燕《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