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呈俊
摘 要:由于高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背景、學習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差異,以至于形成個性化學習形式。為此,高中化學教師在生本理念下,運用階梯式教學方式,可以滿足不同階梯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顯著提高化學教學效果。教師先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訴求等分成不同的階梯,再根據不同階梯學生的學習需求將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階梯,讓不同階梯學生完成難易不同的學習任務,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為不同階梯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不斷提升,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故此,文章將圍繞階梯式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以期為高中化學教師提供教學新方法。
關鍵詞:階梯式教學;高中化學;應用方法
在素質教育不斷完善發展的今天,高中學生的人數呈現出逐年遞增態勢,盡管學校為學生設立眾多班級,但是各個班級的人數依然較多。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無法顧及全部學生,通常運用統一的教學手段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但是因學生的學習背景、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學生與學生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階梯式教學方式作為新穎的教學手段,將其運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對學生展開分層教學,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發展。
一、階梯式教學的相關概述
階梯式教學是新型的教學模式,階梯式教學方式倡導以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差異為基礎,把學生劃分為不同階梯,通過為不同階梯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1],以便讓班級中不同階梯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自身的化學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前提條件分析
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階梯式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掌握學生化學學習的能力、學習難點、學習需求等,以便強化學生階梯分層的有效性、合理性[2]。除此之外,高中化學教師在階梯式教學過程中,還要對不同階梯的學生展開優化管理,結合學生的學情狀況,對教學活動展開有效策劃。
高中化學教師運用階梯式教學方式,要確保其教學內容與教學任務相符合,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主要依托于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和高考試題。為此,在高中化學階梯式教學中,要把高中化學教學任務根據學習要求、難易水平等,劃分為不同階梯,對教學內容展開詳細劃分。
三、階梯式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將學生進行階梯分層
階梯式教學方式是依托于學生差異性而形成發展而來的,為此,學生也是階梯式教學的基本點,高中化學教師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展開階梯劃分,直接關乎于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高中化學教師在對學生展開階梯劃分時,需要注重以下幾點內容:第一,高中化學教師要在全面掌握學生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展開階梯式劃分,通過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考試成績、作業完成率等方面加以觀察,并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便于化學教師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收集各項情報資料,對學生展開科學的階梯式劃分[3]。第二,階梯式劃分結果并非是不變的,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效果,對其展開整合重組,提高班級高中化學的學習整體效率。
(二)做好教學目標的階梯
階梯式教學方法盡管以傳統的班級教學方式為主,教材內容和教學進度保持一致,但是在高中化學教學前,教師應該讓不同階梯的學生明確了解相應的學習目標,確保這些學習目標都在學生學習能力范圍之內,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戰性[4]。為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階梯式教學目標設計時,可將其劃分為基礎目標、能力目標與發展目標,為強化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奠定基礎,實現高效化學課堂的構建。
例如:高中化學教師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這一課時,教師利用階梯式教學方式,展開教學目標階梯劃分,針對第一階梯教學目標,教師主要幫助學生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合價升降原因,讓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轉移,可以分辨生活中常見的氧化劑與還原劑;針對第二階梯教學目標,教師讓學生掌握單線橋與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針對第三階梯教學目標,讓學生利用運用得失電子守恒原理,進行簡單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和常見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通過利用階梯式教學方式,使各個不同階梯層次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讓學生結合不同階梯目標,展開針對性學習,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其化學學習效果、化學學習質量也會進一步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三)增強階梯教學的效果
為了提高階梯式教學效果,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期間,還要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靈活性特點,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不斷提升,強化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這就需要高中化學教師在階梯式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主題,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為學生精心策劃教學內容,通過運用故事情境教學法、支架教學法、“雙單三卡”教學法等,實現階梯式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的相互融合,促進高中化學教學方式的創新與發展,使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升,突破化學教學難點,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化學學習基礎。
例如:高中化學教師在講解《原電池》時,為了增強階梯式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分組實驗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來組織教學。我們可以從單線橋分析鋅與稀硫酸的化學反應入手,提出若把“箭號”當成導線,接入燈泡會怎么樣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第一階梯的學生通過分組實驗來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和電子的移動方向。讓第二階梯的學生進一步嘗試分析溶液中離子的如何移動,并借助于多媒體的微觀動畫演示突破原電池原理這一教學難點,讓學生加深對原電池工作原理的理解。課堂結束時提出單池原電池的缺點,還原劑與氧化劑直接接觸影響電池的效率,鼓勵第三階梯的學生課后查閱資料了解鹽橋的作用。一節課對不同階梯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滿足各自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
(四)改進階梯的分層評價
高中化學教師對學生展開階梯式評價作為階梯式教學的主要環節,通過對學生進行客觀評估,不但可使教師進一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了解階梯式教學的整體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5]。為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階梯式教學評價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學習結果展開全面考量,并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與尊重,展開動態化階梯評估。針對第一階梯學生而言,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學習進步等方面展開評估,運用激勵性評估方式,幫助學生樹立化學學習信心;對于第二階梯學生,教師要對他們的學習成果給予一定的肯定,指出存在不足之處,鼓勵向更高階梯學生靠攏;針對第三階梯學生,讓學生保持虛心好學的學習狀態,不可驕傲自大,當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后,學生學習心態有所松懈時,教師要對其加以提醒,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五)完善課外作業階梯性
為了緩解學生的化學學習壓力,高中化學教師應改變過去的題海戰術作業布置方式,利用階梯式作業布置方式,將高中化學作業劃分為不同階梯,即基礎作業、能力作業與發展作業。其中,基礎作業要求所有階梯學生都要完成,鞏固與加深學生對基礎性知識的理解;能力作業要求中級階梯與高級階梯的學生完成,強化與鍛煉學生化學知識的掌握能力,針對低級階梯的學生,教師可發揮引導與促進作用,支持與鼓勵低級階梯學生嘗試完成;發展作業要求高級階梯學生完成,針對中級階梯學生教師積極引導,支持中級階梯學生嘗試完成。通過優化課外作業的階梯性,使學生的學業負擔減輕的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
例如:高中化學教師在講解《金屬及其化合物》這一單元時,教師利用階梯式教學方式,完善課外作業階梯性,將其劃分為三個梯度,其中,第一梯度:基礎作業,教師為學生設計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用途等基礎知識,加深學生對金屬元素基本反應記憶和理解。第二梯度:能力作業,側重于物質間的相互轉換,關注學生在工業流程中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第三梯度:發展作業,教師可以從金屬材料的實際運用入手,引導學生對實際生活中金屬材料的應用狀況進行實踐調查,如最新的科研成果“可呼吸”的Na-CO2二次電池等,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利用階梯式教學方式,可以幫助不同階梯學生掌握與其自身能力相符合的高中化學學習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化學學習動力和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馬立軍.階梯式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華夏教師,2018,No.086(02):52-52.
[2] 馬士龍.階梯式教學在高中化學中的運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000(006):P.84-85.
[3] 程潔.階梯式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8,000(004):P.95-95.
[4] 于春苗.關于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000(038):29.
[5] 楊世全.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實踐應用與探索[J].讀寫算,2019,000(00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