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朋
摘要:在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林業資源保護工作如火如荼,基于相關政策制度幫扶指導,苗圃是林業苗木生長的重要形式,其技術水平對于苗木的建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作用。固有的苗圃育苗技術手段已經難以順應社會發展,難以滿足新背景下林業資源發展建設的實際需求。為此,文章將分析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運用方法,提出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推廣策略,以期帶動林業產業長足穩定發展。
關鍵詞:林業苗圃育苗;技術運用
1 當前林業苗圃育苗技術的發展態勢
1.1 市場需求高
在園林規劃設計中,生物多元化、生態化成為新穎的設計觀念。尤其在城市綠化與生態環境建設中,運用的苗木數量逐漸增多,城市現代化建設方案中涉及的景觀對苗木要求不同,其中包括品種、規格、形態等多個內容,苗圃育苗從過去單一化發展轉變成多樣化發展新態勢。所以,對于苗木要求也逐漸向大生產規劃與多元化發展轉變,相信未來林業苗圃育苗技術的發展會更加廣闊。
2 現階段在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苗圃育苗技術面臨的困境
2.1 推廣機制不健全,推廣階段財力不足
自始至終,我縣基層林業育苗技術推廣階段沒有健全的推廣機制,導致其表現出責任劃分不明、工作無法貫徹落實等問題,使我縣當地的生態林業建設效果并不理想。加之,在推廣林業苗圃育苗技術期間,研發往往需要許多資金支持,而林業推廣也是一項長期工程,在此階段,容易表現出資金鏈斷裂,使林業苗圃育苗技術推廣方案不能貫徹落實,推廣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限制我縣當地的生態林業建設發展。
2.2 林農綜合素質過低
結合現階段實際情況,我縣基層林農的綜合素質過低是常見現狀,無法第一時間進行學習,部分林農甚至對新觀念、新技術、新手段、新信息抱著拒絕接收到態度,使林業發展受阻;加之,林農對于新觀念、新技術、新手段、新信息的接受力不強,習慣沿用傳統生產模式,在生產模式缺少科學技術支持的基礎上,使得林業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幾率會逐漸增大,以至于生態林業長足發展受到不利影響。
2.3 技術推廣工作者能力有限
在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推廣階段,技術推廣工作者主要工作地點以偏遠鄉鎮林業活動中心為主,偏遠鄉鎮因信息閉塞、交通阻礙的影響,不利于技術推廣工作者對科學的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以及新觀念展開學習與接收,加之少數技術推廣工作者學習能力不足,無法適應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更新發展,也無法全面掌握新技術、新觀念,使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推廣工作效率降低。另外,少數技術推廣工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弱,無法與當地林農展開深層交流,促使其不能對林農實際需求進行深層次了解,也無法讓林農發現新技術、新觀念、新手段、新信息的好處,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推廣工作的實施。
3 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運用方法
3.1 工業育苗新技術
工業育苗新技術,相較于商業育苗技術手段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此種技術手段就是運用信息技術、溫室管控技術、生物管控技術等,對苗木加以培養。工業育苗新技術的優勢體現在育苗過程的自動化方面,育苗規模、育苗產量都較為理想,能夠在為推動林業建設發展的基礎上,培育更多的苗木,但是育苗期間,離不開溫室的管控。在林業苗圃育苗過程中,利用工業育苗新技術手段,往往有著較高的條件要求標準,尤其對育苗時間、育苗溫度等相關條件,需要在苗木生長發育階段,保持無菌環境狀態,才能促進苗木健康生長。
3.2 嫁接育苗新技術
嫁接育苗新技術也被稱之為高位嫁接育苗技術手段,具體指將苗木枝或者苗木芽直接嫁接至磚木當中,并對其枝芽進行培育,使枝芽發展成樹冠。此種技術手段主要適用于規模比較大的林木,可以展現其存活概率高、生長速率過快、育苗時間比較短的優勢作用,相較于過去的育苗技術,不但能節約許多育苗時間,還能優化育苗的復雜過程,控制育苗所耗用的經濟成本支出,使育苗效率不斷提升,由此可見,嫁接育苗新技術能夠為提高林業苗圃中的苗木品質提供技術支持。
3.3 容器育苗新技術
現如今,容器育苗新技術在林業苗圃育苗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容器育苗技術就是將基質置于標準容器當中,對其進行培育,有著存活概率高、縮短育苗時間、強化苗木品質等優勢作用,能夠避免苗木運輸中受到損害影響。通過利用容器育苗新技術手段,進行幼苗培育,需要注重苗木與容器的選取,一般情況下容器可劃分為兩種,即有壁容器與無壁容器,由于有壁容器并不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且在實際運用中,對附近環境帶來的損害影響比較小,所以在林業苗圃育苗中,有壁容器育苗十分多見。但是,在有壁容器育苗過程中,需要注重容器中苗木的保溫、保濕,可以在其中施加適當的楊木木屑、松木木屑等,以便為苗木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營養,提高林業苗圃育苗的存活概率。
4 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推廣應用方法
4.1 強化新技術的指導水平
當前,在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林農作為重要的群體,需要通過對林農進行新技術的宣傳與指導,讓林農進一步了解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理論要點、操作要點,尤其是在各項育苗過程中的操作技巧、實施流程。為此,相關部門需要注重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推廣工作,通過組織當地林農參與新技術的教育培訓活動,從而使林農了解育苗新技術的運用必要性,強化林農實踐操作能力;同時,相關部門在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中,需要聘請技術專家,讓技術專家在地頭中展開育苗新技術的指導應用,以便使林農全面了解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方法,并有效應對在苗圃育苗期間容易產生的病蟲害、育苗問題等,由于技術專家講授的內容和林農實踐息息相關,所以林農在學習中,態度會更加端正,積極性也會進一步提升,從而加強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推廣力度。
4.2 有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
過去育苗新技術推廣主要依托于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渠道,在網絡大背景下,各行各業已經向網絡化發展,此時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利用新媒體途徑,擴大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推廣范圍,如此一來,林農可借助電腦、手機等便捷式互聯網工具,了解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優勢作用,激發起林農學習新技術的熱情。現如今,網絡平臺的構建如火如荼,這也為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推廣開辟新的路徑,可通過創建網絡交流平臺,讓林農在平臺上相互交流新技術的運用狀況,并將自身在實際中遇到的問題發布在平臺上,能及時獲得一些解決建議,提高林業苗圃育苗的整體效果,帶動林業經濟發展。
4.3 優化育苗新技術手段
在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推廣前,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研究力度,避免林農在實踐過程中,出現反倒問題,使林農對新技術手段產生懷疑。為此,在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實施推廣前,可通過試驗方式,對新技術在實際中的運用效果展開觀察,進一步分析新技術在各個環節中容易產生的問題,并對新技術在不同區域運用情況展開科學預測。同時,在各項條件并不相同的區域,展開新技術試驗研究,對土壤、土質、濕度、溫度等基礎條件容易對育苗帶來哪些影響進行細致觀察,根據觀察結果,彌補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不足,強化其推廣效率。
4.4 加強林業推廣機制的建設
政府部門應該設立專門的林業推廣技術部門,同時制定健全的推廣機制,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對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推廣方案加以優化調整,積極組織技術推廣工作者參與理論學習與技術培訓活動,確保技術推廣工作者及時更新專業知識的內容。譬如,在某一鄉鎮林業活動中心中,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制度,設定相應林業苗圃育苗技術部門,并投入適當人力、財力、物力的支持,以合理運用科技手段為目標,對技術推廣工作者的教育培訓計劃以及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推廣細則展開制定分析,并客觀評估管理方法、方案制定、推廣流程等多個方面,針對推廣細則實施合理制定,制定內容主要以推廣方案、推廣計劃、推廣流程、推廣工作者評估方法為主,才能把理論知識轉變成實踐,優化完善當前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推廣機制。
4.5 提高林農的綜合素養
對于當前林農綜合素養過低的現狀,需要加強對林農教育的投資建設,意識到林農職業發展的必要性,從而提升林農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思想認知水平,另外,通過組織林農定期參與座談會、講座等互動,對林農展開現場新技術推廣指導。例如,成立實踐調查小組,使其深入到林農之中,了解當前林農對于新技術的接受程度與了解情況,并將此作為基礎,制定對林農的教育培訓方案,將培訓方案作為基礎,編創簡單易懂的林農學習指導手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林農信息數據庫,以便管控林農學習情況,提高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推廣效果。
4.6 加強林業苗圃育苗技術工作者推廣團隊的建設
為了提高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推廣效果,需要組織林業推廣技術工作者參與教育培訓活動,通過學習先進的技術手段與林業苗圃育苗推廣方案,能夠進一步改善工作者觀念老舊的現狀,提高對年輕技術推廣工作者的引進力度;同時,加強培養技術推廣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推廣工作者了解認識到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推廣對生態林業的必要性,從而使技術推廣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認真負責,確保林業苗圃育苗技術運用于林業建設之中,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林業發展建設中,苗圃育苗作為重要一環,然而新技術的運用與推廣使其主要內容,需要在林業苗圃育苗中,合理運用新技術手段,并強化新技術的推廣效果,擴大其推廣范圍,才能帶動林業經濟快速發展,為改善生態環境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戴文艷.有關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及其推廣措施的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35):291.
[2] 田春麗.論林業苗圃育苗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J].種子科技,2021,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