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波
摘要:隨著我國對農業領域發展的重視,不僅提出了多種農業優惠政策,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設備也被應用到農業生產活動中。但在日常生產工作中,由于農業生產環境及生產工序的復雜性,農業機械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極大的影響生產效率。因此,為了保障農業生產的正常運行,本文就農業機械使用管理過程中的技術保養與為維修進行詳細探討,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研究人員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和指導。
關鍵詞:農業機械;使用管理;技術保養;設備維修
自古以來我國都是一個農業大國,雖然近些年由于產業結構及生產方式的變化,農業產業在我國的經濟占比逐年降低,但其重要性依舊在國家戰略發展中名列前茅。為了更好地推進現代化農業產業結構升級,讓我國南北地區農業產業平衡發展,農業機械的大規模應用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生產環境及生產過程的復雜性,如何保證農業機械長久、高效且安全的運作成為廣大農民及相關從業人員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文章結合生產實際,先是論述了農業機械使用管理現狀,列舉了一些農業機械保養與維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后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并展示了一些常見的農機保養與維修方法,旨在讓相關從業人員更加重視對農業機械的保養和維修,加快我國現代化農業前進步伐。
1 農業機械使用管理現狀
隨著各種先進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程度不斷深入,傳統以人力為主的農業勞動方式已經一去不復返,而基于我國復雜地理環境以及不同農作物的使用需求,農業機械的適用范圍也變得越來越廣,因此,隨著多樣化、現代化、自動化的農業機械被大規模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我國農業生產效率也在快速提升。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隨著農業機械自動化程度快速發展,農機結構的復雜性也與以往傻大笨粗有著明顯的不同,而農機正常運轉與否就成為制約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
對比不同地區農業機械使用管理情況,我國農業機械使用管理過程中有著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由于我國地理結構復雜多變,不同地區農機使用類型存在很大差異性,使得我國農業機械維修存在地域個性化特點,不同地區在農機維修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第二,由于農業機械主要應用與農業生產,因此其主要分布與廣大農村即農業生產地區,而這些地區在經濟發展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就導致從事農業機械維修的企業規模不大。但從具體調研中發現,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機械維修企業在數量和區域覆蓋面積上有著極大的優勢。第三,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農業機械維修的能力和水平呈現金字塔模式,即大部分維修企業的水平和能力非常有限,能進行高水平自動化專業農機維修的企業非常有限。因此,我國農業機械在使用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國家、企業及相關研究人員繼續投入大量精力來進行改進和提升。
2 農業機械使用管理過程中保養與維修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農機維修和養護工作宣傳力度不足
根據多個地區的調研情況來看,我國在農業機械維修和養護的宣傳工作上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現有的農機維修推廣體系不夠完善,一線農機維修技術推廣機構嚴重不足,原有的市、縣、村三級推廣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機維修推廣的需要。第二,負責農業機械維修技術推廣工作的人員數量不足,且技術人員本身的專業能力非常有限,大多局限于傳統老舊農機維修,對當前自動化農機維修技術要點掌握不足,嚴重影響了農機維修和養護技術的推廣工作。第三,農民的安全意識不到位,大多依靠自身摸索和駕駛經驗對農業機械進行維護,很容易因為維護不到位而發生一些安全事故,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
2.2 農民自身所掌握的機械維修知識不足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化農機使用率越來越高,但與之對應的農業機械維修技術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化和專業化,這就與農民有限的知識水平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嚴重影響現代化農業機械功能的發揮。此外,由于農業機械購買并沒有額外條件限制,且國家對農業機械駕駛并沒有像機動車駕照考試一樣規范和嚴格,這就造成大多數農民并沒有經過系統性地駕駛培訓就進行農機操作,給農業安全生產埋下嚴重隱患。
3 農業機械使用管理過程中保養與維修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3.1 全面提升農機維修管理力度
為了更好地提升農機維修管理力度,強化農民在農機使用過程中的保養和維修意識,國家和地方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重視現代化農機維修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根據地方實際需要,設立足夠的農業機械維修站點,并強化對農機日常維修保養的宣傳力度,促使農民正確使用農業機械。第二,提高地方農業機械維修站點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在農閑時節加強農機維修保養宣傳,在農忙時節做好農機設備的維修保障,以此來提升農業機械的使用效用。第三,落實農業機械維修技術研究工作,明確各地區農機維修保障措施,構建從區域到地方、從集體到個人的農機維修體系,全面提升農業機械維修與保養工作的順利展開。
3.2 嚴禁自行對農機進行改造
對常見農業機械故障及安全事故分析后得出,大部分故障原因都是由于農民對農機設備進行私自改造產生的,因此,為了減少農機故障率和安全事故率,地方應該加強對農機設備的維修管理,嚴禁農民對農機設備進行私改。此外,為了滿足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個性化要求,農機維修站點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專業改造,提升農業機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將這些改造內容進行收集和整理,為農機創新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推進我國現代化農業機械制造的發展。
3.3 做好農機維修保養指導工作
根據當前農業發展趨勢可以看出,現代化農業機械的使用率會越來越高,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家及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對農業機械維修和保養指導工作的扶持力度,具體應該從一些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地方應該與當地農業機械維修企業和職業培訓學校合作,大力開展農機技術培訓工作,在固定時間對農民進行專業且詳細的技術指導,讓農民認識到農機日常維護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在農機使用率高的地區應該設有專門的農機駕駛培訓機構,根據不同農機的使用方式和駕駛特點,將駕駛、維修、保養等內容規范化,提升農民的使用規范性,在保證高效農業生產的同時,提升農機使用的安全性,延長農機使用壽命。
4 農業機械技術保養與維修的主要方法
4.1 提高農業機械維修效率的方法
第一,購買高技術含量、有質量保障的農業機械設備。一方面,由于設備本身質量過關,其設備故障率低,且易于檢查和維護;另一方面,這類設備可以進到專業的維修站點進行維修,有專門的售后服務保障,極大地降低了農民的維修使用成本,提高農業機械使用效用。第二,定期按時的對農業機械進行檢查和維修,保證農業機械在使用前完好無故障。基于農業生產環境的復雜性,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上都會處于高負荷狀態,如果不在前期就做好設備的維護,很容易造成農業機械內部零件的勞損,嚴重影響農機的使用壽命。第三,為了更好地推廣農業機械維修技術,技術推廣部門應該對一些常見故障制作簡單易懂的教學視頻,通過直觀的方式告知農民最為直接有效的機械維修方式,從而全面提升農業機械維修效率。
4.2 常見的農業機械的養護方法
基于復雜作業環境,以及農民自身不夠專業的操作手法,農業機械作業的時間越長,其中的機械零件磨損越大,可能產生的故障率也越高。因此,農民自身應該掌握必要的農業機械養護技巧,按時對農機進行必要的養護。常見的農業機械養護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盡早與機械進行磨合,熟悉機械的操作方式和運作原理。不管是新農機還是舊農機,任何新駕駛員在進行機械操作之前,必須對農機進行磨合了解,按照相關操作流程熟悉機械運作方式,檢查機械整體結構是否完整,及時更換內部損耗零部件,在人機正常配合一段時間后再進行長時間農業生產作業。
定期的清理機械發動機內部濾芯,做好機械內部零配件保養工作。發動機系統是農業機械設備的動力源,是保證農機正常運轉的核心設備,而濾芯可以起到過濾雜質、分離物質、消減聲音等作用,所以,及時地更換各種濾芯是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提升農機運作效率的重要方式。在具體更換過程中,維護人員需要注意濾芯是否牢固,避免因為松動導致零部件之間的磨損。此外,除了定期更換發動機濾芯外,還應該同步做好機械內部零配件的保養工作,保證機械內部各部件可以完美配合。如,更換出油閥,檢查蓄電池等。
及時地清理農業機械內外雜質垃圾。在農機日常維護中,大多人將維護的注意力放到了農機外部,簡單地認為外表光鮮就是好的,忽略了對農機排氣管、消音器等肉眼看不到部位的清潔和保養,最終造成積碳過厚、廢氣排放不暢等問題,增加發動機運轉負擔,嚴重影響力農業機械的正常運作。因此,農機維護人員應該做好機械內外的雜質清理工作。
5 結語
可以預見的是,農業機械的使用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主流,而保障農業機械正常運作則成為提升農產品數量和質量的重要基礎,因此,國家和地方在農業機械管理和使用過程中,應該重視農業機械的維修與保養工作。相關工作單位在強化農機維修與保養知識宣傳的基礎上,還應該積極培養先進農業機械維修人才,規范農業機械操作流程,不斷提升維修保養人員以及農民自身的專業技能,幫助農民建立農業機械日常維護觀念,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切實提升農民的綜合收益,為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紅.談農業機械使用管理過程中的技術保養內容與維修[J].中國高新區,2019(15):157.
[2] 檀文健.談農業機械使用管理過程中的技術保養內容與維修[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7):150.
[3] 王貴秋,金福貴.淺談農業機械維修中要注意的問題[J].農民致富之友,2019,600(7):125.
[4] 耿興昌.農業機械使用過程中的維修與保養探討[J].內燃機與配件,2020,322(22):131-132.
[5] 段鋒.農業機械使用過程中的技術保養與維修[J].農家科技旬刊,2019(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