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哲
(國家能源集團山東石橫熱電有限公司,肥城 271621)
汽輪機熱力性能試驗是電廠及時了解掌握設備運行狀態的重要手段,對機組的安全經濟運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分以下三種情況:
(1)汽輪機性能考核試驗。該種試驗以考核汽輪機制造性能或評價汽輪機本體改造效果為目的,需要重新在現場安裝一個凝結水流量測量噴嘴,并更換大量的、高精度的壓力、溫度等測點,對試驗熱耗率計算結果進行一類系統修正和二類參數修正,以考核該機組在設計系統、參數下的汽輪機性能水平。
(2)汽輪機性能診斷試驗。為提高機組的安全性和經濟性,電廠有時需對汽輪機組的設備、系統及運行方式等方面進行優化改進,為評價改進后效果和汽輪機組性能水平,需對汽輪機組(包括熱力系統)進行性能診斷試驗。該種試驗只需要重新在現場安裝一個凝結水流量測量噴嘴,更換少量的壓力、溫度等測點,只對試驗熱耗率計算結果進行二類參數修正。
(3)汽輪機常規熱力試驗。該種常規試驗是以現場的一次測量元件所測的流量、壓力、溫度等參數為依據,通過PI系統采集現場數據,不對試驗熱耗率計算結果進行修正。
以上三種試驗,雖然試驗的目的不同、儀器精度不同,但是均需要按照ASME PTC6-2004《汽輪機性能試驗規程》和GB/T 8117.1-2008《汽輪機熱力性能驗收試驗規程 第1部分:方法A—大型凝汽式汽輪機高準確度試驗》等有關試驗規程,對相關熱力系統進行嚴格隔離。
本文以某電廠#1汽輪機性能診斷試驗為例,談一下系統隔離的重要性。
試驗計算以實測除氧器入口凝結水流量為依據,以該凝結水流量為基準流量,通過#1、#2、#3三臺高壓加熱器的熱平衡,以及除氧器的熱平衡和除氧器的流量平衡,列出多個方程式,計算除氧器出口給水流量與各加熱器進汽流量,進而求得省煤器進口給水流量、主蒸汽流量及再熱蒸汽流量,最終計算求得汽輪機熱耗率。
(1)#1高加熱平衡方程式:
G給水·(h出水1-h進水1)=G進汽1·(h進汽1-h疏水1)
(2)#2高加熱平衡方程式:
G給水·(h出水2-h進水2)=G進汽2·(h進汽2-h疏水2)+G進汽1·(h疏水1-h疏水2)
(3)#3高加熱平衡方程式:
G給水·(h出水3-h進水3)=G進汽3·(h進汽3-h疏水3)+(G進汽1+G進汽2)·(h疏水2-h疏水3)
(4)除氧器熱平衡方程式:
G出水4·h出水4=G進汽4·h進汽4+G凝水·h進水4+(G進汽1+G進汽2+G進汽3)·h疏水3
(5)除氧器流量平衡方程式:
G出水4=G疏水1+G疏水2+G疏水3+G進汽4+G凝水=G進汽1+G進汽2+G進汽3+G進汽4+G凝水
(6)用下式計算給水流量:
G給水=G出水4-G過減-G再減
以上六個方程式中有G給水,G進汽1,G進汽2,G進汽3,G進汽4,G出水4共六個未知數,可聯立求解得到給水流量與各加熱器進汽流量。
(7)用下式計算主蒸汽流量:
G主汽=G給水+G過減
(8)用下式計算再熱蒸汽流量:
G再熱=G主汽-G進汽1-G進汽2+G再減
(9)用下式計算試驗熱耗率:
HR試驗=(G主汽·h主汽+G再熱·h再熱-G冷再·h冷再-G給水·h給水-G過減·h過減-G再減·h再減)/P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以上公式(5)計算除氧器出水流量G出水4,適用于#1、#2、#3三臺高加的正常疏水均按照疏水逐級自流方式進入下一級加熱器內,最終全部進入除氧器的狀態;而且,#1、#2、#3三臺高加的事故疏水閥門(包括:電動門、手動隔離門)均關閉嚴密,無內漏現象。(注:見下面示意圖)

系統隔離的優劣對試驗結果的準確度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應特別予以重視,仔細隔離和嚴格檢查。根據實際情況,將需要隔離的閥門分為三類:A類是機組正常運行時可以長期隔離的閥門;B類是試驗期間(通常3天~5天)可以暫時隔離的閥門;C類是每個試驗工況前必須隔離,但試驗后要立即恢復的閥門,對C類閥門需要重點關注。
按照試驗計劃,在進行正式試驗前必須進行預備性試驗,預備性試驗的要求與正式試驗完全相同。預備性試驗的目的是:確認機組是否具備試驗條件,檢查系統隔離并計算不明泄漏量;檢查所有試驗儀表;培訓試驗人員。

表 #1機組系統隔離清單
在預備性試驗開始之前,要求電廠方面嚴格按照上述隔離清單進行系統隔離。然后,研究院試驗人員再重點對以下對試驗影響最大的C類閥門隔離情況進行檢查確認。包括:#1、#2、#3三臺高加的事故疏水前、后手動隔離門,凝汽器補水手動隔離門,鍋爐本體吹灰、空預器吹灰汽源總門等。
經過檢查確認,研究院試驗人員發現#1、#2、#3高加事故疏水前、后手動隔離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內漏現象,這樣就導致#1、#2、#3高加有一部分疏水未進入除氧器內,而是通過事故疏水管道直接進入了凝汽器內。研究院試驗人員立即將此異常情況反映給電廠方面,電廠表示上述閥門內漏需要停機后才能處理。
于是,研究院試驗人員采集了有關試驗數據,并采用上述計算公式求得的額定負荷工況下的汽輪機熱耗率高達9 000 kJ/kWh。研究院和電廠技術人員一致分析認為,該熱耗率數據根本不能反映該汽輪機的實際熱耗水平,本次預備性試驗數據無效。因此,必須將上述閥門內漏消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的試驗工作。
電廠方面經與調度協商,晚峰過后將該機組停運,更換了#1、#2、#3高加事故疏水手動隔離門,機組啟動后繼續進行試驗。同預備性試驗一樣,研究院試驗人員對C類閥門重點進行了檢查確認,沒有發現內漏的閥門。
于是,研究院試驗人員采集了有關試驗數據,并采用上述計算公式求得的額定負荷工況下的汽輪機熱耗率為8 100 kJ/kWh。研究院和電廠技術人員一致分析認為,該熱耗率數據代表了該汽輪機目前的實際熱耗水平,本次試驗數據有效。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1、#2、#3高加事故疏水手動隔離門嚴密與否,使得該汽輪機熱耗率計算結果竟然相差900 kJ/kWh,折合為煤耗率相差33 g/kWh。因此,在進行汽輪機熱力性能試驗時,電廠方面務必高度重視汽水系統隔離工作,并且研究院方面也需再次檢查確認C類重點閥門是否關閉嚴密,是否存在內漏現象。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試驗數據準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