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匯
摘 要 在老齡化浪潮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現有的城市養老條件已無法完全滿足老年人對健康養生的需求。隨著養老觀念的轉變,田園養老成為老年人健康養生的新選擇。通過論述我國養老現狀及田園養老興起的背景和意義,以傳統養生文化為切入點,分析養生文化對養老景觀設計的影響,探討田園養老環境景觀的營造策略。
關鍵詞 田園養老;養生文化;景觀營造
中圖分類號:S731.9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2.003
人口老齡化已是中國社會無法回避的問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隨著物質條件的日益完善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的養老觀念發生了轉變,養老已經不再局限于“居住場所”“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對健康維護、環境養生及心靈慰藉的追求。面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田園養生之道為解決養老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田園養老的興起及發展意義
1.1? 我國養老現狀問題
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是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民生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深,傳統的養老模式與社會結構的變遷已不相適應。1)由于城市土地緊張、養老資源短缺,養老設施的建設數量已經無法滿足日漸增長的城市養老需求。與此同時,城市環境污染和過快的生活節奏也不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回歸田園,通過健康養生的方式提高生活質量。2)雖然鄉村大多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廣闊的土地空間,養老服務市場潛力巨大,但鄉村養老面臨著有效供給不足、產業規劃不到位、鄉村青年勞動人口的大量流失、健全的養老服務設施及良好的公共空間環境缺乏等困境。因此,如何為日益增長的老年人提供健康舒適的養老環境,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成為了規劃設計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1.2? 田園養老的興起
田園養老是近年來國內興起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眾所周知,人的身體健康和長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相比于城市,鄉村擁有更為優質的生態環境,更適合老年人居住頤養。離開喧鬧的城市環境,在田園中適度勞作和休閑娛樂,可以使老年人獲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田園養老模式借助良好的田園環境,打造適合老年人生活的康養空間,是一種讓老年人得以回歸自然、“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積極養老方式。這里的“田園”與廣義的鄉村田園不同,并不是所有鄉村環境都適合老年人養老。田園養老需要以自然田園景觀、村落鄉土風貌和休閑農業產業等資源為依托進行規劃建設,為城鄉老年人提供養生居住、醫療保健、農業休閑、娛樂文化等相關的養老設施、環境與服務。
1.3? 發展田園養老的意義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為鄉村發展田園養老產業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發展田園養老產業,既可為社會和家庭養老提供有益的補充、緩解社會和家庭養老的壓力,也可對鄉村產業結構調整也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鄉村面臨著公共服務短缺、農村“空心化”、耕地荒廢、空置房屋增多、鄉土特色遭受破壞等問題。發展田園養老產業可以促使提升鄉村公共服務,吸引青年勞動力回鄉就業,為剩余勞動力和貧困人口提供就業崗位,有效利用農村閑置土地,盤活閑置房屋,重塑鄉土文化,從而拓展和提升農村產業鏈,帶動農村經濟新業態發展,使鄉村田園成為城鄉老年人頤養天年的“綠水青山”,農民安居樂業、勤勞致富的“金山銀山”。
2? 養生文化對養老景觀設計的影響
養生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生命的質量,以達到“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目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修身養性中的重要環節[1-2]。兩千多年來,經過醫家、儒家、佛家、道家的不斷闡釋,養生文化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3]。養生與養老一脈相承,都具有保養生命的意義,區別在于年齡上的限制,養生為主動而養老則為被動。良好的景觀環境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將養生文化融入養老景觀設計中,不僅可為養老景觀設計提供指導思路,增強環境景觀的實用性,還可進一步突出景觀的文化內涵。
2.1? 養生活動指引養老景觀空間設計
傳統養生文化提倡的“以靜養神”“動靜互涵”“四時養生”等養生思想,可為養老景觀空間布局設計提供指導思路。養老景觀設計應根據老年人的養生需求營造相應的空間氛圍。例如,養生重在養心,《莊子·外物》認為“靜然可以補病”,《內經·攝生篇》強調“以靜養神”。鄉村寧靜祥和的田園景觀空間氛圍,可為老年人提供以靜養心的環境。古代運動養生觀認為“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認為堅持運動可以使精氣血脈流暢不息,達到強身健體、養精固元的目的。景觀設計時,規劃出適宜的田園戶外活動空間,以滿足老年人運動健身的康養需求。
2.2? 養生功能有助于增強景觀的實用性
隨著生活水平與認知水平的提高,休閑、娛樂、運動等基礎景觀功能已經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4]。針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景觀中加入養生功能,可有效地增強景觀的實用性。養生注重人體的感覺,因此養老景觀設計也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點,使得人與景觀的關系更加和諧。例如,調攝精神情志是養生的重要措施。養老景觀設計需要更加注重老年人的怡情養性、精神陶冶、人際交往、尊重獲取等精神方面的需求[5]。通過體驗農事民俗和手工制作、參與農業休閑活動、種植瓜果花木和養鳥釣魚等,可以充實老年生活,增添生活熱情,促進身心健康,滿足老年人修身養性的養生需求。
2.3? 養生文化有利于突出養老景觀的設計內涵
養生文化在歷史長河中融匯了儒家、佛家、道家文化等眾多源流學派的思想,聯系著哲學、醫學、文學、史學、宗教、藝術等許多相關學科[6]。養生文化是古代哲學智慧的延續,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養老景觀設計需要文化底蘊作為支撐。老年人閱歷較多,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較深的理解與偏愛,在養老景觀設計中汲取傳統養生文化精髓,更容易使老年人產生共鳴[7]。同時,養生文化的注入,可重塑休閑養老景觀,為養老景觀設計提供豐富的設計素材,進而提升景觀設計的文化內涵,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養生文化。
3? 田園養老景觀營造建議
田園養老項目的目標客戶主體為向往安靜生活、健康食物和休閑環境的老年人,他們希望通過回歸田園進行休閑養生,體驗耕作和收獲的快樂。因此,對于此類型項目的景觀營造主要有以下建議。
3.1? 生態優先,營造自然田園風貌
傳統養生思想主張“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然而,人類的開發活動或多或少地會影響周邊的生態環境。田園養老產業的基礎在鄉村,首要發展的環境是農村地區,鄉村田園風光是其最大的吸引力和資源優勢[8]。農田、農耕、農作物、清新的空氣和優質的水源都是重要的鄉村自然資源。農田既是農業生產的場所,也是審美的對象。景觀營造要以“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為設計理念,盡可能地保留原有土地的使用性質,對農田、水塘、溪流、山林等田園自然風貌進行保護性的藝術化處理,并根據發展需求進行適當調整,在維護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價值的同時提升觀賞價值。順應四季節氣,調整田園種植結構,形成不同景觀,同時増加觀賞性強的花卉、果樹、蔬菜、茶葉等。
3.2? 充分挖掘養生文化元素
田園景觀不僅包括田園自然景觀,還包括人文景觀。融入當地養生文化特色,營造具有濃郁鄉土風情的田園人文景觀,這除了能讓老年人體驗田園生活本身,喚起老人的鄉土情結,還可以提升景觀的吸引力、推動產業升級。景觀設計的主題可以名藥、名醫、名家、名武術等為基礎,深入挖掘地域養生文化元素。將養生文化通過具體化的小品、植物、景觀建筑等形式表現出來,提升景觀的養生文化內涵。
例如,傳統的運動養生以養精、練氣、調神為特點,強調意念、呼吸和軀體運動相配合。諸如太極拳、八段錦、行氣術、導引術、五禽戲等養生運動項目,都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因此在場地布置時可以利用景觀雕塑組合、雕刻景墻和示范導圖等手段進行動作要領展示,亦或是采用AI技術設計展示機器人,讓專業教練來引導老年人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鍛煉。
3.3? 尊重老年人特征進行適老化設計
適老化設計源于建筑設計領域,主要是指以關照老年人生理、心理、行為的特征及需求進行的設計[9]。進行空間規劃布局時,要從整體出發掌控全局,重點把握以老年人為主體的功能區域設計。以促進養老養生功能為目的,注重適老化景觀細部處理,由此聯系各個區域的協調發展。環境的營造要尊重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了解老年人的行為習慣,在空間的安全性、舒適性、無障礙設計、醫療保健服務配置、保健型植物配置、環境色彩搭配和刺激感官功能等方面滿足其養生需求。
例如,老年人由于身體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運動形式都適合開展,特別是一些激烈的運動如快跑、籃球、足球等,容易使老年人發生危險。老年人適合更為舒緩的運動形式,如散步、慢跑、廣場舞、保健操等。針對老年人的運動習慣,可考慮布置休閑廣場和健身器材,配置芳香保健植物的散步道和慢跑道,提供棋牌書畫、戲曲詩歌、讀書交流等鍛煉思維能力活動空間。可設置養生活動的園藝空間,通過園藝活動可以讓老年人親近自然,提高對生活的熱愛,放松心情,養生益壽。
3.4? 滿足多樣化體驗需求
田園養老項目建設除了考慮老年人的需求之外,還需要滿足陪同老年人的子女、養生愛好者、工作人員及其他游客的多樣化需求,實現養老與養生、休閑、文化、運動、旅游、康復、療養等多方面內容的有機融合。
例如,水既是農田灌溉的根本,也是田園景觀的重要組成元素。田園養老景觀可以打造出“一水護田將綠繞”的體驗型田園灌溉場地,讓人們可以走到田間觀賞、體驗農田種植的鄉野樂趣。與普通農田不同的是,在體驗區內可以灌溉工具、稻草人等元素為藝術原型進行雕塑小品創意設計,田埂也需要專門進行防滑設計,特定空間內還需要設置休息座椅。鄉間的魚塘可以改造成垂釣景觀區,沿魚塘駁岸修建垂釣平臺和親水步道等休憩場所。又如,可根據活動的時間,開發適合全齡段人群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康養活動。短期可開發時令生態蔬菜、水果的采摘活動,中長期可開發果蔬的認養、栽植等活動[10]。果林、菜地、園藝場都可以開辟出供人參與體驗的區域,讓老年人和游人參與到各類農作物的播種、種植、管理、除草、采摘、品嘗等各個環節,體驗栽培的趣味和收獲的喜悅,同時使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體能的鍛煉,加強人際間的交往,減輕孤獨感,促進身心健康。
4? 結語
在養老產業急需快速發展的今天,田園環境以其生態、自然、健康、休閑、農耕、生產、文化和民俗等特征,吸引了許多老年人心神向往。田園養老模式的興起,不僅解決了城鄉老年人對健康養生和養老的需求,也為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鄉村振興發展。田園養老環境景觀營造,需要汲取傳統養生文化精髓,以老年人的需求特征為立足點進行設計。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養老產業將得到迅速發展,以滿足新時代老年人對健康養生的高品質需求,更多更豐富的田園養老景觀將會不斷涌現。
參考文獻:
[1]? 劉寧,李文剛.中醫文獻雜志[J].2010(2):6-8.
[2]? 趙愛華.中文文化概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5.
[3]? 周青,丁功誼.傳統養生文化的產業化路徑探析[J].中華文化論壇,2014(7):146-149.
[4]? 郝丹.基于養生理念的城市老年公園景觀設計研究——以石家莊長安公園設計為例[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8.
[5]? 顧文蕓,單奕.園藝療法與傳統養生文化在養老景觀中的應用[J].綠色科技,2016(1):143-145.
[6]? 朱萊茵等.中華養生文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7]? 王笑麗.基于養生文化的休閑養老園景觀設計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20.
[8]? 楚鈞博,徐皓,查海瑪.田園養生市場開發的環境設計[J].南方農機,2016(12):65.
[9]? 樊志鵬.適老化康復性社區公園設計研究——以蘇州樂齡公園為例[D].蘇州:蘇州大學,2019.
[10] 鄧雨佳,胡敏,陶海凡.廣漢市友誼村康養型休閑農業發展思考[J].南方農業,2020,14(29):117-118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