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
【摘? ? 要】行為習慣不僅會影響人的生活、學習、禮節和勞動,還會對人的自律、自控、自理等能力的培養產生影響。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件長期的潛移默化的事情,并伴隨人的一生,而中學階段是一個人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本文通過闡述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對當代中學生行為習慣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再基于筆者的教學實踐,提出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途徑,旨在幫助中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行為習慣;中學生;問題;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2-0181-02
Educational Ways to Cultivate Good Behavi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uochengyi Town Junior High School, Huining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O Ying
【Abstract】Habits not only affect people's life, study, etiquette and labor, but also affect the cultivation of people's self-discipline, self-control, and self-care ability.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habits is a long-term imperceptible thing and accompanies one's lif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is a golden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ne's good habits. By expound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behaviors and habi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s and habits, and then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proposes educational approach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behaviors to help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develop good habits.
【Keywords】Habit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roblems; Education
行為習慣是一個人行為與習慣的統稱。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發展的前提,更是一個人健康成長路上的指引。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素質,有助于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隨著當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開始出現融合,各種思想浪潮開始涌進學生的大腦,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現有的思想和行為。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為了塑造中學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師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途徑上開始了更多的探索,積極響應了國家對青少年素質教育實施的政策。
一 、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有助于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
一個人的生活行為習慣反映了自身的道德素養的高低。良好的行為習慣體現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一些細節能反映一個人對自己內心思想和外在行為的約束,映射學生的底線和決心。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要杜絕不良行為習慣,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培養自身道德信念和道德意識。
(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學習上能以一種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完成日常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積極探索更有效的學習方式。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自主總結歸納的習慣、拓展知識的習慣。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無形中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制力,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使學生面對學習問題時能抓住重點,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良好的思維習慣有助于培養積極的人生觀
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體現了一個人長期的自控力與自律意識。學生在自我約束管理中體會到自律帶來的成就感,駕馭自己的情緒。學生通過長期的自我思維控制來規范自己,約束自身,不做不被提倡的不良行為,繼而對自己的行為底線有清晰的了解。通過這種長期的自我管理,學生體會到自律的成就感,自我認同感上升,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人生的快樂。學生通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杜絕了不良行為,更加明確自我價值,對待生活更加積極樂觀,擁有了積極的人生觀。
二、良好習慣培養方法教育實踐
當代社會教育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愈發重視。青少年的素質養成關系到一個國家未來的健康發展,影響著國家未來的建設水平。在這種大環境下,學校開始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學校開始提倡教師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進行引導,使學校的素質教育更符合國家的要求。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包含方方面面,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時,應注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塑造、學習能力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形成等多方面的培養。在探尋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途徑上,筆者通過在教育中的實踐提出了以下幾個教育途徑,旨在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規范制度,注重細節培養
教師在引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時,不能只停留在口頭的教育上,因為空洞的理論不僅讓學生感到無趣,而且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在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習慣時,教師要注重實踐,規范行為準則制度,將理論落實到具體的政策上來。教師通過加強學校行為制度的建設,將理論說教引入生活日常中,注重對學生生活學習細節的指導,在生活行為上注重細節行為規范,不斷地細化學生在衛生行為、言談等一些違紀行為條例,運用懲罰手段刺激學生注重視日常生活上的行為規范。學生對違反條例的后果的敬畏、對懲罰制度的敬畏,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要求。長此以往,學生毫無意識地就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家長配合,優化教育環境
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和教師在校的引導有關,也與家長在學生課下的教育息息相關。建立家園聯系可以將學生的校園生活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營造多方位的培養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家長和教師應積極配合,共同完成學生在校內和校外的良好行為養成的引導,重視環境氛圍的熏陶,全方位地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教師在學校引導學生在課前養成自己預習的習慣,以便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那么在家園中家長也要督促學生自自學習,及時輸入學生學習前應當對學習材料進行預習的概念,這樣在整體的環境氛圍下,學生更容易養成預習課本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以身作則,樹立行為榜樣
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時,應言傳身教,也要規范自身的行為,給學生樹立榜樣。學生在學校時,對教師的接觸是密切的,因此教師的行為習慣會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教師行為若不符合日常對學生的教育規范,就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教育產生不信任感,更不會去實踐正確的行為,這樣不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因此教師不僅要口頭上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要言傳身教自我也得注意行為的規范,為學生樹立一個看得見的榜樣。
(四)開展行為習慣教育活動
學校要積極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利用學校這個大團體,積極地開展各種與行為習慣相關的教育活動。比如在每周一次例行的升旗儀式上,讓每個階段表現最好的學生代表上臺進行演講。這種類似的活動形式不僅激勵了學生向擁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代表看齊,而且也加強了學生對主動規范自身行為習慣的重視。此外,教師可以在班級這個小團體內分期開展表彰大會,著重表揚日常行為習慣較好的同學,使這些學生成為全班學生的榜樣,引領全班同學爭取這份榮譽,使學生積極地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因此開展良好行為教育活動可以刺激學生的進取心,引導學生自發地規范自身行為。
三、結語
中學這個階段是一個人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教師要抓住這一黃金時期,利用學校這個團體的大環境,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進行引導,并積極配合家庭和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多方位地關懷學生,杜絕學生的不良習慣的出現,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注:本文為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新時代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途徑研究”(課題批準號: BY[2020]G244號)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馬平.圍繞核心素養目標加強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J].考試周刊,2019(A1).
[2]王煥文. 贏得家長配合 優化育人環境[J]. 山西政報, 2003(07).
[3]秋平.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J]. 中學教學參考, 2013(03).
[4]李鷹. 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1(23).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