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1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連續通報了7名省部級官員“落馬”消息,受到廣泛關注。反腐專家表示,中央緊繃反腐之弦,兩日連打七“虎”,再次展現其鐵腕反腐的決心和反腐“永遠在路上”的執著。
這七“虎”分別是:貴州省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王富玉,甘肅省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宋亮,青海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原書記、檢察長蒙永山,山西省原副省長、公安廳原廳長劉新云,原中央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彭波,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謝長軍,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張新起。
打老虎進入快節奏狀態
上述集中被通報的“老虎”中,彭波、謝長軍、張新起、王富玉落馬時已退休,4人被開除黨籍。宋亮、蒙永山、劉新云是在任時被查,3人被開除黨籍和公職。他們曾是地方人大、政府、政協、檢察院,以及中央國家機關和國企的官員。
信號意味明顯,多位反腐專家如此表示。
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說,官方集中通報處分省部級高官,這說明反腐敗已進入快節奏的狀態,打虎不停步,尺度不松、力度不減。集中通報也反映了全面從嚴治黨要從關鍵少數入手。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彭新林說,集中通報釋放了持續保持反腐敗斗爭高壓態勢的強烈信號,體現了有腐必反、有案必查、對腐敗“零容忍”的堅定決心。
彭新林認為,對于黨員領導干部,這樣N連發的方式,其警示震懾作用更直接有效,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黨紀國法的“高壓線”就在身邊,可以起到通報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部分違紀違法行為首次披露
對上述7名中管干部的黨紀政務處分通報是一大看點,他們的部分違紀違法行為也是首次披露,也有不少官員的通報印證了此前媒體的報道。
彭波,曾長期在媒體機構、中央外宣辦任職。2012年9月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專職副主任,2015年8月被免去該職。隨后任原中央綜治委委員、中央政法委網絡輿情應對和依法處置協調小組組長,原中央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等職。
通報說,彭波背離黨中央關于開展網上輿論斗爭的決策部署,放棄對互聯網陣地的管理,公器私用、靠網吃網,毫無紀法底線,大搞權錢交易,為親屬經營活動謀取利益,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企業經營等方面謀取利益。其靠網吃網等違紀違法行為尚屬首次披露。
蒙永山、劉新云是“政法虎”。通報直言蒙永山官迷心竅、跑官買官被騙,執法犯法、以案謀私,違規干預和插手司法活動,甚至在政法隊伍開展教育整頓期間仍然不知收斂。
而劉新云則參與在黨內搞團團伙伙,結交“政治騙子”,熱衷政治投機,造成惡劣政治影響,弄虛作假騙取學歷,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濫權妄為造成重大損失。
與此同時,從通報中可以看到王富玉的膽大妄為。通報說,王富玉通過民間借貸獲取大額回報,生活奢靡腐化,道德淪喪,家風敗壞,直至退休后仍大肆收錢斂財。
然而,王富玉在任貴州省政協主席期間,曾大談反腐敗工作。他說要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
張新起是“種樹狂魔”,曾在青島大規模種樹,提出了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的目標,大干300天,建設連片萬畝林場。
然而當時多位接受采訪的青島市民說,張新起不按照客觀規律種樹,樹與樹之間的間隔非常小,而且還“毀草種樹”,大規模種樹在當時引發巨大爭議。
青島當地一直都傳言,張新起家人涉及園林、市政工程方面的腐敗。通報提到,張新起大肆從事營利活動,膽大妄為,毫無紀法底線,把公權力當成牟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權錢交易。
莊德水說,從通報措辭角度看,紀言紀語黨言黨語特別多,比如提到的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上述落馬人員多有涉及。黨言黨語紀言紀語是對腐敗分子腐敗行為的一種刻畫,有一些用語已超出最新版的紀律處分條例,這表明對腐敗分子腐敗行為的刻畫又有了新的提升。
如何監督一把手
集中通報引申出了一個問題——如何監督一把手。雖然上述落馬“老虎”并非都是正省部級官員,但他們在所任職機構及分管領域均是一把手。
很長時間以來,如何監督一把手都是難題。今年6月,官方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提到,把對“一把手”的監督作為重中之重,強化監督檢查,上級“一把手”必須抓好下級“一把手”,巡視巡察工作要緊盯“一把手”,及時發現問題。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廉政法治中心主任魏昌東分析稱,上述7人均屬于聚集性違紀違法,同時違反了多項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呈現出腐敗和瀆職并存的狀態。從腐敗犯罪學的角度看,具有較大的波及性,危害大。他們腐敗的類型比較多樣化,腐敗延伸的時間也比較長,典型的就是王富玉,退休后仍然不收手。
還有蒙永山,在政法隊伍整頓期間仍然不知收斂。從腐敗模式上看,他們仍然是傳統型的權錢交易模式。現在的腐敗形式已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現代型更為隱秘,且由代理人去實施。
彭新林說,未來還是要在制度建設上下大功夫,更多靠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這可能是治本之策。
莊德水認為,除了巡視外,還要對官員主政地區的政治生態進行評估和評價。紀檢監察部門、組織部門,要隨時掌握省部級領導干部所管轄區域的政治生態變化情況,能夠對政治生態進行精準分析,從而客觀研判省部級官員從政情況,以及對其個人業績和政績做出一個綜合性的評價,而不是單看其個人總結匯報,以及公開場合的表態。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