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 閑,楊紅英
(云南大學 工商管理與旅游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當今社會快速的工作節奏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疾病和亞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國的非健康人群高達85%。根據聯合國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預測,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8億人左右,2027年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到21世紀中葉,我國老齡化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30%,老齡化速度和老齡人口數量均成為全世界第一[1]。健康問題和老齡化趨勢給我國康養旅游產業,特別是旅居式養老帶來廣闊的市場前景。事實上在許多國家,康養旅游越來越受到青睞,參與康養旅游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康養旅游產業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歐洲地區的康養旅游人數最多,其次為亞太地區;從消費金額來看,北美地區的康養旅游支出金額最高,其次為歐洲地區;從增速來看,亞太地區的康養旅游人數增速最快。根據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簡稱GWI)預測,到2022年全球康養旅游市場規模將達到9190億美元,全球康養旅游市場增速為傳統旅游業增速的兩倍以上。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狀況,康養意識逐漸深入人心。
康養旅游已成為一種新業態和新發展模式。它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包括自然生態環境、醫療、養老、運動、養生、醫藥、文旅、農業、科技、信息、教育、物聯網以及社會安全等眾多領域,且已初步形成以森林、溫泉、濱海、醫療等資源為主要依托,以運動休閑、康體養生度假、康療旅游、養老度假、文化康養等多種模式綜合發展的格局[2]。近幾年來出臺的相關政策促進了康養旅游產業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然而,產業的快速發展卻面臨專業人才短缺的現實問題。當前康養旅游人才尚缺乏指導性政策,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及同質化明顯,高層次和復合型人才嚴重緊缺,少數民族特色醫藥人才開發嚴重滯后。近些年“搶人大戰”屢見不鮮,大批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特別是高層次青年人才正在成為各大城市圍獵的目標。為了搶到人才,“送錢”“送房子”“送戶口”“送子女教育”等已成為各地區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然而專業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稀缺專業人才,可能更加關注自身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依托地方人才成長和發展的綜合環境。為防止“搶人大戰”造成惡性競爭,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人才環境評價體系。
國外既有研究主要以醫療旅游、健康旅游居多。Jonathan,Goo-drich(1987)[3]和 Carrera,Bridges(2006)對全球化的康養旅游發展趨勢進行分析[4],將健康旅游界定為在當地環境之外有組織的旅行,目的是維護、增強或恢復個人的身心健康。Anonymous(2008)對臺灣的醫療與健康旅游市場進行研究,分析其發展現狀和預測未來發展趨勢[5]。他(2010)通過比較馬來西亞入境游客數據的變化,探析企業和市場尋求健康旅游的增長方式[6]。同年他在印度健康旅游綜合報告中表明,印度成為一個有醫療價值的旅游目的地[7]。Chew Ging Lee(2009)研究表明醫療保健與國際旅游之間存在長期的單向因果關系,因此新加坡政府努力,將新加坡建立成為一個領先的醫療中心,以長期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8]。歐洲的健康旅游在世界上起步較早,且發展較為完善。Islam(2014)也對中國的醫藥作為一種填補中國健康旅游市場產品的前景與挑戰進行研究,發現中醫和相關的健康服務越來越受到游客的歡迎,但是很少有外籍人士了解服務提供的專業背景,對中醫知識知之甚少,因此面臨著各種壓力和挑戰[9]。Huang L,Xu H(2014)從文化的視角研究廣西巴馬長壽之鄉的康養旅游,分析中國的養生旅游價值觀[10]。相比之下,國內相關文獻相對較少。薛群惠和鄧永進(2011)[11]、任宣羽(2016)從理論的層面對康養旅游的定義和特征進行分析,提出發展的路徑[12]。黃慧(2016)[13]、謝文彩等(2018)[14]、劉民坤等(2018)[15]從實踐的層面對各地區的看旅游進行分析,提出發展思路。叢麗和張玉鈞(2016)[16]、易慧玲(2019)等[17]主要基于產業融合視角分析我國康養旅游發展模式,提出創新的發展路徑。
對于人才環境評價,學者們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從既有研究來看:第一,主要聚焦營商環境、金融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人才集聚等問題而建立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人才環境只做為其中的一項評價指標,當然也有學者從微觀層面上綜合研究人才環境。第二,常用的人才環境評價方法有“縱橫向”拉開檔次法、“縱橫向”二次加權法、動態評價法、AHP分析法、綜合指數法、聚類分析和Cobb-Douglas函數、灰色關聯度分析等。第三,從研究空間上看,有基于國內某一區域對人才環境進行評價研究,也有基于全球58國的比較,分析影響我國人才流失的環境因素,并提出解決對策的研究[18]。第四,從人才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看,查奇芬等(2003)、王順(2004)、侯明賢(2009)、李明林(2019)等。通過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發現,學者們從宏觀層面上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人才環境評價體系。但從中觀和微觀層面看,針對某種產業發展的人才環境評價仍然缺乏,新興的康養旅游產業人才環境評價值得深入研究。此外,人才環境評價體系不是既定不變的,它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自然環境的改善而變化。
綜上,前人已從多層面、多角度對康養旅游和人才環境評價進行了全方位研究,但尚缺乏對康養旅游人才環境評價方面的研究。鑒于此,本研究構建康養旅游人才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優化評價體系的結構,豐富各級指標所涵蓋的內容,使之更加全面地反映當前康養旅游人才環境的現狀。
本研究分別從康養旅游發展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生活環境、自然環境和創新創業環境八個方面構建康養旅游人才環境評價測度指標體系,共46個二級指標。其中有39項為正向指標,其余7項指標為負向指標。46個變量中有2個變量為虛擬變量。本文在選取指標的時候遵循系統性、完整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則,對現有人才環境評價體系作出了適當地調整和優化。將常用的一級指標“創新環境”更替為“創新創業環境”,并在二級指標中加入“高新技術新產品銷售收入”指標來反應本地區創業條件。加入“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重”“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等指標來衡量地方自然環境。增加“商品房銷售價格”作為生活環境的一項指標。當今各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只漲不降,人才在選擇未來就業的城市必然考慮房價問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評價康養旅游人才環境時必須考慮地區旅游院校的總數和學生人數,這是直接影響地方康養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和來源的關鍵因素。
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8)、國家文化與旅游官方網站和各省文化與旅游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部分無法直接采集的信息則通過各省的政府官方網站獲得,或通過相關算法計算得出。
投影尋蹤模型是由美國科學家Kruskal提出的一種新興的統計模型,主要用于處理非線性、非正態、高維度和復雜性數據,其基本原理是進行數據降維,并找出能反映高維數據結構和特征的投影[19],它能夠解決傳統研究方法在處理數據方面的諸多缺陷,使評價結果更真實可靠。
首先,采用極值歸一化方法對樣本評價指標數據進行處理,以解決由于各指標數據的量綱不盡相同或數值范圍差異較大而帶來的結果偏差。設計數據集表示第i個樣本中的第j個指標值;n和p分別表示樣本個數和指標個數,設置為特征值歸一化后的序列。由于在指標選取中存在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需對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進行極值歸一化處理,分別如下(1)和(2)。



最后,進行約束非線性函數優化。求得滿足如下(7):

采用加速遺傳算法(RAGA)進行求解。上述模型經過RAGA算法求解得到最佳投影方向向量,把帶入原始數據集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如下式所示:

對各個樣本的計算值進行排序,即可得到評價各個樣本優劣性的順序,即綜合評價分數越高,排名越靠前,表明評價指標越優越。
首先,對樣本數據進行標準化。其次,將正向指標數據和負向指標數據分別運用公式(1)和(2)進行歸一化處理。按照投影尋蹤模型的步驟和要求,在Matlab軟件中運行,求得:
由于各省均已出臺康養旅游相關政策,因此政治環境指標均取虛擬數字1代替,不必將政治環境指標代入模型中,省略X11,且評價結果不計入排名表。

將標準化數據代入評價模型計算得到各省(市、自治區)康養旅游人才環境評價系統評價值及排名情況。
最佳投影向量即康養旅游人才環境評價指標的權重,它體現了測評指標對綜合評價結果的影響程度,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都遵循這一規律。
(1)綜合排名前7位且投影方向向量均在0.2以上的依次為政策支持、郵電業務總量、旅游景區營業收入、旅游院校總數、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文化類社會組織機構數量、財政支出。這說明了康養旅游人才在做選擇時會考慮地區的綜合環境。一個地區的社會綜合環境越好,人才越得到更自由的發揮和更高層次的生活。
(2)R&D項目經費、高新技術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旅行社總數、生活無害垃圾處理率、旅游營業總收入的最佳投影向量均在0.19以上,說明康養旅游人才在做選擇時會受到創新創業環境、康養旅游接待能力、生活質量、旅游經濟收入等因素的影響。
(3)海洋資源、旅游景區從業人數、每十萬人口中在校大學生的數量、旅游景區總數、星級飯店總數、接待入境過夜游客人數、突發環境事件次數、湖泊面積、進出口總額、鐵路里程數、高新技術企業個數等指標的最佳投影向量在0.15~0.18之間,說明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康養旅游人才環境評價的總得分。
(4)旅游院校學生數、地區失業率、人口密度、R&D人員合計、專利申請受理數、星級飯店從業人數、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就業人員平均實際工資指數、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數量、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重等指標的最佳投影向量僅在0.1~0.14之間,影響的程度較低,但不容忽視。
(5)反應生活環境的指標位列后十位,其中人們較為關心的商品房銷售價格指標位列第36位。說明中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勢頭較好,良好的產業形勢和便捷的交通正逐步抵消受限于地理空間的劣勢。
(1)在綜合評價得分中,排名前 5 名依次是廣東(56.77)、江蘇(50.79)、四川(50.627)、浙江(50.625)、北京(50.06),且其46個二級指標得分都很高,這5個省份屬于康養旅游人才環境優越的等級。
(2)綜合評價得分在 49 分以上的有湖北(49.63)、山東(49.59)、陜西(49.47)、湖南(49.37)。盡管這 4 省與排名前5的省份有一定的差距,但從單向一級指標看,其康養旅游發展環境得分都普遍比較高,排名位居前列,這也說明了這些省份重視康養旅游產業的開發,產業環境較好,成為吸引優質人才的一大亮點。
(3)河南(48.33)、安徽(47.69)、福建(47.40)、遼寧(46.80)、河北(46.77)、江西(46.59)、上海(45.56)、云南(44.63)的人才環境綜合評價一般,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地區的個別指標得分也有位于前列。如上海的經濟環境評價排全國第五、遼寧排第十,安徽的康養旅游發展環境評價排全國第七、云南排第八,河南的社會環境評價排全國第三、河北排第七、江西排第八,福建的文化環境評價排全國第九。還有一些省份個別指標很突出,但由于個別指標得分過低,使得綜合得分偏低。
從康養旅游人才環境評價值及排名可見,東部優勢明顯,西部整體較弱,呈顯著的三個梯隊。當然,東部、中部、西部還有分層,如東部地區處于優越等級的是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和山東,而呈一般等級的是福建、遼寧和河北,偏低等級的是上海、天津和海南。在中部地區,湖北、湖南、河南、安徽處于優越等級,江西和山西處于一般等級,黑龍江和吉林處于偏低等級。在西部地區,四川和陜西處于優勢等級,重慶、廣西、云南、貴州、內蒙古處于一般等級,甘肅、新疆、寧夏、青海、西藏處于偏低等級,其中四川省成為一枝獨秀,擠進全國前三甲,在康養旅游人才環境發展中擁有比較優勢,這得益于其優越的氣候優勢、先進的發展理念和特色的人才培養規劃。
第一,電商發展水平、旅游經濟收入、康養旅游專業人才供給能力、社會保障水平、地區文化水平、財政支持力度、創新能力、創業能力、旅游接待能力、地區生活質量等成為影響康養旅游人才環境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應樹立可持續性發展理念,更加注重軟環境建設,因為良好的軟環境有助于形成人才“洼池”,提高地區人才競爭力。從政策上支持康養旅游人才的發展,從法制上保障人才的合法權益,從管理上做好人才的服務,從人文上給予人才必要的人文關懷。第二,地區之間的康養旅游人才環境存在差異,全國康養旅游人才環境評價得分總體偏低,東、中、西部康養旅游人才環境差距較大,西部地區得分較低,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康養旅游人才環境水平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與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密不可分。因此,要改善地區康養旅游人才環境,除了發揮政府主導以外,還要更加強化地區用人單位主體功能的發揮。第三,康養旅游人才環境處于中等水平的省份雖然評價結果相近,但部分省份在一些特定指標上具有顯著的優勢,說明省份之間存在比較優勢。因此,在人才政策的制定過程中,以專屬政策突出地方特色,充分發揮地區間的比較優勢。第四,新興產業的發展必然面臨專業人才緊缺的問題,應重視專業人才的開發,明確人才開發戰略定位,做好頂層設計。由于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和系統的工程,需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和政府的宏觀管理、引導、協調和支持等作用,加快康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金融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精準識別完善康養旅游人才信息,構建人才交流平臺,建立人才信息庫和專家智庫,健全康養旅游人才培養體系,開辟多渠道人才開發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