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草案8月1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此次修訂突出了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自主可控的相關內容。
為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和突破瓶頸制約,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草案規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自主可控;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持續、穩定發展;建立和完善科研攻關協調機制,加強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
草案增加了“基礎研究”一章,包括建立基礎研究穩定支持的投入機制,提高基礎研究經費在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總額中的比例,為基礎研究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等。
草案增加的內容還包括“科學技術人員應當受到全社會尊重”,強調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保障科學技術人員投入科技創新和研究開發活動。草案規定,國家采取多種措施提高科學技術人員的社會地位;建立健全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機制,完善戰略性科技人才儲備。(來源:中國青年網)
我國第一部有關數據安全的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下稱“《數據安全法》”)將在9月1日落地實施。
數字經濟不斷發展,數據本身的底層價值在快速井噴。但作為新生產要素的數據,在使用層面一直面臨諸多問題:一方面,數據只有開放、共享,才能被更加高效地利用;但另一方面,數據需要保護,不敢共享、不能共享成為行業共同面臨的數據困境。
隨著《數據安全法》的出臺,數據的使用、流通與保護將得到進一步規范。這是我國數據安全領域的一部基礎性法律,這意味著數據安全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數據安全法》對于規范我國的數據處理活動、保障數據安全、促進數據開發利用,以及保護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都有著重要意義。(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8月10日消息,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郵政局九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商貿物流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明確提出12 個專項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其中包括發展商貿物流新業態新模式。即:鼓勵批發、零售、電商、餐飲、進出口等商貿服務企業與物流企業深化合作,優化業務流程和渠道管理,促進自營物流與第三方物流協調發展。推廣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統一配送、分時配送、夜間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完善前置倉配送、門店配送、即時配送、網訂店取、自助提貨等末端配送模式。支持家電、醫藥、汽車、大宗商品、再生資源回收等專業化物流發展。
《行動計劃》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暢通高效、協同共享、標準規范、智能綠色、融合開放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培育一批有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商貿物流企業,商貿物流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高,商貿物流網絡更加健全,區域物流一體化加快推進,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服務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升,商貿服務業和國際貿易物流成本進一步下降。
根據《行動計劃》要求,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商貿物流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確定重點任務和落實舉措,提出可量化、可考核的工作目標,制定工作臺賬。同時,要加強和改進對本地商貿物流重點企業的聯系溝通與服務, 并推薦一批企業作為商務部重點聯系的商貿物流企業。(來源:搜狐網)
隨著5G 時代的到來,以及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迎來新的風口。深圳龍華區探索以AI 算法為基礎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服務模式創新,只是政務管理數字經濟轉型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廣東也在不遺余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經濟規模多年居全國第一。
不僅于此,廣東還為數字經濟立法,出臺了《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充分凸顯廣東發展數字經濟的地方特色,突出廣東省產業基礎好、市場大的優勢,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兩大核心,尤其是將產業數字化分設工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三章,作為廣東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和特色,成體系地提出相關措施,加快傳統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條例》將于今年9月1日起實施。
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廣東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要達到20 %。今年,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廣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意見》《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等,高標準謀劃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路徑。(來源:科技日報)

8月25日,廣東省工信廳發布通知,為消費品工業“數字三品”推進實施積累寶貴的數字化轉型經驗,擬開展消費品工業企業推進“數字三品”有關情況摸查。主要摸查范圍:消費品工業企業利用新一代數字技術,以市場和消費者數據賦能消費品生產、經營等全生命周期,對供應鏈、產業鏈全要素進行數字化升級、轉型和再造,推動消費品行業實現“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摸查截止至2021年9月15日。(來源: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8月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工作。
《指導意見》指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是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中堅力量。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要堅持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遵循衛生健康行業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以促進人才發展為目標,以科學評價為核心,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為科學客觀公正評價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制度保障,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指導意見》明確,健全評價體系,促進衛生職稱制度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完善評價標準,注重醫德醫風考核,建立完善臨床醫生執業能力評價指標,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獎項、唯“帽子”等傾向。完善職稱評價方式,暢通職稱評價渠道,提升職稱工作信息化水平。促進評價與使用相結合,合理確定評聘模式,落實單位用人自主權,優化崗位結構比例。通過完善基層評價標準,改進評價方式,落實服務基層制度,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改進職稱管理服務方式,推動完善行業管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加強全過程監督。(來源:中國政府網)

8月11日,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市場監管總局組織修訂了《彩色電視機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實施細則(2021年版)》(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并予以發布。舊版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實施細則包含抽樣方法、檢驗依據、判定規則等內容。其中判定規則明確,經檢驗,檢驗項目全部合格,判定為被抽查產品所檢項目未發現不合格;檢驗項目中任一項或一項以上不合格,判定為被抽查產品不合格。若被檢產品明示的質量要求高于本細則中檢驗項目依據的標準要求時,應按被檢產品明示的質量要求判定。若被檢產品明示的質量要求低于本細則中檢驗項目依據的強制性標準要求時,應按照強制性標準要求判定。若被檢產品明示的質量要求低于或包含本細則中檢驗項目依據的推薦性標準要求時,應以被檢產品明示的質量要求判定。若被檢產品明示的質量要求缺少本細則中檢驗項目依據的強制性標準要求時,應按照強制性標準要求判定。若被檢產品明示的質量要求缺少本細則中檢驗項目依據的推薦性標準要求時,該項目不參與判定。(來源:新浪新聞)
8月21日,工信部正式公布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有2930 家企業上榜。至此,全國已有4762 家中小企業登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榜單。有關部門在關于支持重點“小巨人”企業推進的工作中,提出促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
專家指出,最近多場重要會議提及專精特新企業,多個部門表示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水平,這顯示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迎來政策風口。(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