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根據標準制修訂計劃,相關標準化技術組織已完成《電視接收設備激光投影顯示規范》等1項行業標準和《半導體照明用LED 模塊系列型譜》等5 項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以上標準報批稿可在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網站“標準報批公示”欄目閱覽,并可反饋意見。公示時間:2021年8月18日—2021年9月17日。(來源:中國標準信息服務網)
上海發布《一次性非醫用平面口罩》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該標準由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指導,上海紡織協會、上海市工商聯紡織服裝商會組織制定。目前,上海已有23 家口罩生產企業首批承諾執行該標準,占全市口罩生產企業的62.2%。該標準的實施,將為企業組織生產提供重要依據,成為一次性非醫用平面口罩產品質量監管的重要依據之一。
平面口罩指一般以非織造布(俗稱無紡布)為原材料,經過加工而成的長方形平面型口罩。根據市民日常使用口罩的場景和需求,在口罩產品類標準中首次提出平面口罩的名詞術語,以幫助企業根據自身產品選用執行適用的口罩標準。通過平面口罩名稱的界定及配圖,明確了該標準適用范圍為疫情防控期間市民使用最廣泛的一次性非醫用平面口罩,為產品持續生產提供完整而明確的標準選擇,為產品的規范生產起到重要技術支撐。同時,《標準》兼顧了新發布的兒童口罩國家標準《兒童口罩技術規范》(GB/T 38880-2020)有關要求,不僅適用于成人,也適用于兒童使用。
《標準》對關鍵技術指標進行了優化,在現有我國口罩相關標準基礎上,針對疫情防控需求和前期發現的問題,對關鍵技術指標進行了優化調整和提升。針對疫情期間出現的部分口罩頭帶容易斷裂的問題,《標準》明確提出口罩頭帶與口罩體連接處的斷裂強力應不小于10.0 N 的要求,以防止造成口罩頭帶斷裂而影響使用。在對關鍵技術指標顆粒物過濾效率的考核要求上,《標準》的具體考核指標高于其他類似標準的要求,使符合該標準的產品能起到更好的隔離防護作用。在同歐美國家近期發布的類似用途口罩標準相比,《標準》在過濾效率、呼吸阻力等測試方法與其差別不大,部分技術指標的要求略高于相關標準。
根據前期調研中發現的一次性非醫用口罩使用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以及一次性“印花”口罩等產品,標準首次提出了相應的技術要求。一是口罩頭帶長度一致性要求。為確保口罩佩戴后不出現歪斜等影響防護效果和美觀度的問題,《標準》在口罩產品類標準中首次提出口罩頭帶與口罩體連接點左右應對稱、耳掛式口罩頭帶左右長度應一致的外觀質量要求。二是對染色和印花口罩色牢度的考核要求。《標準》規定印花或染色的口罩的色牢度要求要滿足國家標準《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18401-2010)中A類要求,高于目前口罩產品類國家標準的要求。同時,提出口罩與皮膚直接接觸材料不應染色或印花,從而降低產品的安全風險。三是口罩頭帶拉伸彈性回復率。對于有彈性的口罩頭帶,《標準》首次提出口罩頭帶拉伸彈性回復率要求,即口罩數次佩戴后,保證口罩頭帶彈性回復效果,避免產生松弛,確保口罩防護的有效性,也可以提升佩戴舒適度和體驗感。
對承諾執行該團體標準的口罩產品生產者,《標準》要求其在口罩外包裝上印有該團體標準的專用標識,同時鼓勵在口罩罩體上印有生產者標識。專用標識既可以幫助市民快速識別產品的適用標準,方便市民選擇購買一次性非醫用平面口罩產品;又可以督促生產者提高主體責任意識,促使企業提升自身產品質量、樹立自身品牌,便于產品質量的跟蹤監管。(來源:中國質量網)

8月11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公布了近期國際標準項目最終技術委員會問詢草案(FDIS)投票結果。由武漢科技大學提交的“耐火材料高溫耐壓強度”——ISO 22685 國際標準項目順利通過FDIS 投票,并進入出版階段,將于今年9月15日發布實施。
據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教授李亞偉介紹,“耐火材料高溫耐壓強度”國際標準項目于2017年4月啟動申請,2019年12月4日注冊為ISO 國際標準新項目,編號ISO 22685。在此期間,該項目獲得2018年國家NQI 重點研發專項——“建筑建材領域重要國際標準研究”項目資助,是武漢科技大學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標準化領域獲得的首個國家級項目。
武漢科技大學高度重視該國際標準項目的研究和編制工作,先后成功自制了“耐火材料高溫力學性能綜合測定儀”及“耐火材料高溫耐壓強度試驗機”,為項目的順利完成提供了堅強支撐。項目團隊嚴格按照ISO 國際標準制定程序時間節點要求,及時提交階段研究報告,開展工作組(WG)內技術交流,組織實驗室間比對試驗,不僅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還將項目完成時間提前了近6 個月。
業界權威人士表示,“耐火材料高溫耐壓強度”國際標準是世界上首個測試耐火材料高溫耐壓強度的試驗方法標準,是響應國家號召“國家標準走出去”戰略的成功案例,打破了一直以來我國國家標準延遲采標ISO 國際標準的慣例,實現了我國耐火材料領域標準化工作由“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轉折。(來源:中國建材報)
8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鋼鐵及合金 硅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等450 項推薦性國家標準和4 項國家標準修改單的公告。
《鋼鐵及合金 硅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將于2022-03-01 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了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測定硅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試料以鹽酸、硝酸和氫氟酸的混合酸溶解,溶液經過濾后霧化進入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儀中,測量硅分析線的發射強度,同時測量內標元素譜線的發射強度即可。
本標準是對現行國家標準 GB/T 20125-2006、GB/T 223.60-1997、GB/T 223.5-2008 的有益補充,擴大了ICP-AES 法在鋼鐵產品中測定硅的應用,適用于生鐵、鑄鐵、非合金鋼、低合金鋼及合金鋼中質量分數為0.01~5 %的硅含量的測定。(來源:標準委網站)
2021年8月6日,美國能源部(DOE)發布家用電器和燈的技術法規修訂草案。美國能源部對吊扇燈套件、通用白熾燈、吊扇、鍋爐、熱水器、洗碗機、電池充電器等家用電器和燈的節能標準做了嚴格規定。DOE 對該類產品和設備的認證和節能報告進行了部分修訂,要求新的技術法規草案可以適用于所有產品和設備,旨在保護人類生命安全,保護環境,節約能源。評議意見征集截止日期為2021年10月5日。(來源:中國標準信息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