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麗
(廣西交科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7)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交通運輸建設標準有了新的要求。路基是公路的基礎,而邊坡決定了路基的強度和穩定。目前,路基邊坡防護設計技術參差不齊,采用傳統的邊坡防護技術往往效果不佳,有的邊坡防護工程在施工時會出現坍塌現象,或者在施工完畢后出現滑坡,這樣不僅威脅到人民財產、生命安全,而且會破壞沿線建筑、生態環境[1]。本文介紹了路基邊坡病害的特征,闡述了形成邊坡病害的主要因素,針對不同巖質邊坡選定相應的防護類型,并在具體工程中進行了應用[2]。
風化剝落通常發生于路塹的邊坡下部,特別是在變質巖的坡面處較為嚴重,該區域容易受到風化作用的影響,其病害的表現特征為邊坡表面破碎嚴重,通常呈小顆粒狀或薄片狀,由自身重力而沿坡面滾落,從而堵塞側溝[3]。
黃土質砂黏土或其他黏性的土質邊坡在受到長期雨水侵蝕后,表層厚1.0 m的土體會出現失穩、松軟現象,進而沿坡腳滑溜。
由于地表積水的徑流作用,在風化嚴重的石質坡面下部或土質邊坡上若發生坡面沖刷時,其表面會呈現出沖坑,這樣不僅會導致泥流漫道現象,而且在暴雨天氣會破壞坡面的完整性和穩定性。
坍塌滑坡大多發生于變質巖地段處的路塹邊坡上部,其產生的周期較長,表現特征為先于邊坡上沿產生裂縫,隨時間逐漸擴大,導致四周巖石錯開滑動,進而導致巖土局部滑塌或產生中小落石,最終形成大面積的滑坡現象[4]。
由于風化巖質坡面長期大面積暴露于外界環境,晝夜溫差變化長期影響地表,同時降雨直接沖刷坡面,容易導致風化剝落現象,使得路塹邊坡水土流失嚴重,嚴重時會使坡面出現裂縫,進而導致邊坡溜方。
水文地質因素主要指的是水體推移而引發的土體自由擴散運動。地下水、層間水、裂縫水等水體在長時間堆積擠壓作用下,會向邊坡內部結構各個孔隙擴散,破壞原土質結構,而邊坡形狀特性使得水體無法排除,長期侵蝕后會出現滑坡和溜方。
地質因素主要有巖石節理、成因、風化程度、種類以及裂縫特點,有無斷層、夾層軟化等。巖質坡面土體穩定,但其巖層節理發育,外加受到長期雨水沖刷,表面風化嚴重,容易出現掉石流渣和坡面剝落現象。
路基邊坡修筑采用的土體因土類不同而工程性質不同。砂礫土的內摩擦力組成其強度,受雨水作用影響小;黏性土主要以自身粘聚力來構成強度,其強度隨自身密實程度變化而變化;粉土類土的強度和承載力隨濕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他黏土因其自身較弱的透水性以及較強的崩解性,長期雨水浸泡后其含水量達到最大值時,容易導致邊坡穩定性降低而產生溜方。
若對邊坡地下水位勘察不徹底,會引發邊坡溜方。同時土體的內摩擦角、密度、承載力等參數勘察不準確時,導致設計出錯,進而也會引發滑坡現象。邊坡設計時,如沒有對氣候地質等因素進行考慮,對坡面未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間接會導致坡面出現風化剝落。施工技術人員缺少對土質水穩定性的了解,導致選用的防護措施不當,排水措施設置不合理,從而造成邊坡沖刷。施工技術人員沒能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開挖邊坡和路基填方,導致路基邊坡整體穩定性下降。
當溫度高、降水量大時,適合采用灌木植物對坡面進行防護。當夏季炎熱而冬季干燥寒冷,同時降水較少且集中時,可在防護骨架上種植草皮來進行邊坡防護。通常種植草皮植物成本相對較低,既可起到保護和穩定路基邊坡的作用,同時也可以美化環境。


當路基邊坡位于沖溝或河岸一邊時,可采用護坡擋土墻的方式進行護坡,這樣在上部可預防雨水侵蝕,在下部可預防流水沖刷。當邊坡設計的護坡方式有較多選擇時,應優先考慮選材來選擇護坡類型,如果片石資源較多,可充分就地取材,減少對混凝土的使用,節約造價;若無片石,則只能采用混凝土。
邊坡防護是保持路基穩定的主要措施之一,其對應的輔助措施為加設排水設備。由于邊坡沿線的地形地貌結構不同,則路基的水位特征也對應不同。平原地區地勢較緩,地表處容易存在積水,水位堆積較高,進行路堤邊坡防護時可選用水穩定性較好的材料。當處于山區時,地勢起伏較大,則排水設施的確定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土質路基而言,在設置排水設備前應夯實邊坡裂縫,將積水排出,加設土工纖維防止地表水滲透,加設邊坡滲溝,助于地下水疏導,針對全封閉式護坡,應完善泄水構造物,以鞏固坡面。
某山區高速公路全程為66.33 km,所處地區降水豐富,生態環境良好。該高速公路自投入運營至今未出現高強度破壞性地震,地震強度不高且頻率較低。工程地質主要確定為兩種:侵蝕堆積松軟巖區和構造侵蝕堅硬巖區。前者主要為侵蝕堆積地勢地貌,一級階地分布有泥質土,二級及以上階地分布有膨脹土;后者的出露基巖主要為花崗巖,其抗壓強度為45 MPa,易發生崩塌和滑坡。
目前公路造價較高,為節約工程造價,減少養護成本,同時達到公路與環境相協調的目的,如何選擇經濟有效的邊坡防護類型尤為重要。綜合確定最佳的邊坡防護類型,既可達到良好的邊坡防護效果,又可以獲得合理的社會效益。本文現根據材料單價編制出10 種防護類型預算,各防護類型造價對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防護類型造價對比表
根據表1造價對比結果分析,植物防護相對于工程防護在經濟上存在明顯優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擇優采用植物防護;各防護類型在不同地區的造價存在差異,應結合地形地勢特點優選防護類型。由于工程防護效果比植物防護更好,綜上所述,在進行路基邊坡防護設計時,應結合外界環境以及地勢地形條件,采用植物工程防護同步設計,在降低造價成本的同時提高防護效果。
路基是公路的基礎,而邊坡決定了路基的強度和穩定。現階段路基邊坡防護設計技術參差不齊,傳統的邊坡防護技術已無法滿足現有要求,在施工時會出現坍塌、滑坡等現象,這樣不僅威脅到人民財產、生命安全,而且會破壞沿線建筑、生態環境。本文主要研究了路基邊坡病害以及防護設計,通過對路基邊坡病害特點以及規律進行闡述,針對不同巖質邊坡提出相應的防護類型,對各項邊坡防護類型造價進行對比分析。對此,在進行路基邊坡防護設計時,應結合外界環境以及地勢地形條件,采用植物工程防護同步設計,在降低造價成本的同時提高防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