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若愚
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衛生健康治理上了最生動的一課。常態化疫情防控還在路上,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提高衛生健康治理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依法防控,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切實推進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全面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推動應急反應、疾病防治、物資保障等體制機制的改革完善,為公共衛生安全筑牢嚴密法治防線。
修改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針對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問題和短板,認真梳理涉及疫情防控、公共衛生等方面的法律規定,及時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有關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決定,目的就在于防止食用野生動物、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我們要宣傳普及決定的精神和內容,全面落實決定各項要求,依法嚴厲查處違反決定和有關法律的行為,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公共衛生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形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完善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堅持從保護人民健康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生物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全面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環境和面臨的風險挑戰,深入分析我國生物安全的基本狀況和基礎條件,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推動完善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確保突發重大疫情防控法律法規有效施行。始終堅持依法防控疫情,依法推進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做好疫情預防、報告、預警和發布工作,堅決防止疫情蔓延。加大對危害疫情防控行為的執法司法力度,加強治安管理,嚴格市場監管,依法嚴厲打擊抗拒疫情防控、暴力傷醫等破壞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穩定。堅持在法律框架內嚴格執法,切實把握好執法尺度,防控疫情措施必須做到主體適格、措施適度,尊重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存權和人格尊嚴。加大傳染病防治等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和公共衛生風險防控意識,認真履行在疫情防控中的各項義務。
對重大疫情風險做到早發現早控制,是防控化解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常備不懈,將預防關口前移,避免小病釀成大疫。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完善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強化疾控機構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加強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建設。緊緊圍繞“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目標,提高疫情信息收集、分析、利用能力,健全網絡直報、輿情監測等多渠道疫情監測和快速反應體系,提高重大公共衛生風險發現、報告、預警、響應、處置能力。加強疾控機構實驗室能力建設,支持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實驗室建設,強化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技術指導等職能,創新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之間的協同機制。健全完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建立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的運行新機制,適當提高疾控人員待遇。
強化疫苗研發和衛生習慣養成。推進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鏈條有機銜接,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體系,加快推進疫苗升級,不斷提高疫苗保護力。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開展流行病學和溯源調查,加強病毒傳播途徑研究,提高精準度和篩查效率,切斷傳染病傳播渠道。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城鄉普遍定期開展大掃除,推進廁所革命,改善人居環境,強化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優化飲食習慣,形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人命關天,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定要放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盡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要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切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完善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范和應急救治管理辦法,加大防控救治力度,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健全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堅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切實發揮好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措施,對所有密切接觸人員采取隔離醫學觀察,完善和強化防止疫情擴散的措施。基層黨組織要全面落實聯防聯控要求,強化社區防控網格化管理,建立線上線下組織網、聯防聯控防護網和生活保障服務網,切實擔負起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職責,帶領群眾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健全疫情防控體系,積極推進信息系統的整合共享,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確保政務數據資源能夠發揮最大價值。引導鼓勵社會組織和公民的有序參與,形成全社會共同防控疫情的強大合力。
堅持把救治放在核心位置。健全優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及時推廣有效救治方案。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加快藥物研發進程,加快推廣應用已經研發和篩選的有效藥物,根據救治需要進一步篩選有效治療藥物,探索新的治療手段,盡最大可能阻止輕癥患者向重癥轉化,切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推動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高效協同。高度重視病人、隔離在家的群眾、病亡者家屬等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動員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強心理疏導。
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建立全民醫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要健全應急醫療救助機制,在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后收費,并完善醫保異地即時結算制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統籌規劃各類醫療保障高質量發展,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穩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
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在突發疫情時實行先救治、后收費,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基礎上,對醫藥費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而延誤救治。加大對特殊群體醫藥費支持力度,對特定疾病醫藥費實行豁免,有針對性免除支付限額等限制性條款,提高醫保報銷比例,解除困難群眾就醫就診后顧之憂。
完善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及時精準識別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對象,科學確定救助范圍。全面落實資助重點救助對象參保繳費政策,對重點醫療救助對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個人繳費部分給予資助,確保獲得基本醫保服務。對費用負擔過重的救助對象,可參照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合規醫療費用范圍給予補助。增強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通過明確診療方案、規范轉診等措施降低醫療成本,提高年度醫療救助限額,合理控制貧困群眾政策范圍內自付費用比例。統籌醫療保障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使用,提高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付比例,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離不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醫用物資的供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盡快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健全完善國家儲備體系,建立國家統一的應急物資采購供應體系,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產能保障和區域布局,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確保應急物資保障有序有力。
健全完善國家儲備體系。綜合考慮突發事件需求、應急物資屬性等因素,以政府儲備為基礎、以商業儲備為主體、以社會化儲備為補充,既儲備生產能力又儲備足夠實物,形成能夠保障需求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在應急物資儲備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資金和政策扶持,引導相關市場主體充分儲備應急物資;充分發揮政府儲備的兜底和保障作用,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確保應急物資需要;鼓勵各級各類單位和居民家庭儲備相關應急物資,讓社會儲備成為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健全應急物資采購供應體系。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重要醫療救治設備和醫用物資生產流通企業進一步擴大產能,加強科學調配,確保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充分發揮國民經濟動員系統平時應急的功能,加強應急信息資源整合,在突發事件應對中充分發揮各地動員中心積極作用,保障應急物資需求。推動應急物流發展,健全應急物資調度機制,完善應急物流配套設施,提高應急物資供應效率。完善應急物資征用補償機制,鼓勵生產企業、經營單位、組織團體等參與應急物資共享。及時評估突發事件綜合風險,及時調節應急物資儲備的種類和布局,提高應急物資儲備科學化水平。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