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中國載人火箭長征二號總設計師叫容易,是火箭總師中唯一女性,名曰容易,卻選擇了一份極不容易的工作。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開玩笑說:飛船上天最難,但你看見她就容易了!網友們也調侃說,為啥這次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順利,因為總設計師的名字叫容易。
毋庸置疑,航天是世間最不容易的事,技術復雜,設備精密,投資巨大,風險極高。因而,中國航天事業剛起步時,曾被外國一些專家權威看成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戚發軔 、容易這樣的航天人在臥薪嘗膽,埋頭苦干,嘔心瀝血,奮力拼搏,一代接一代地攻關奮斗,前赴后繼,堅韌不拔,水滴石穿,才把中國飛船成功送上太空,使中國成為航天大國,把不可能完成的事完成了,把極其困難的事變容易了。
天下事都是這樣,要說容易卻不易,說不容易卻也易。事情的難易轉變,順逆交替,盛衰變換,榮辱轉化等,皆取決于人的努力和付出程度。一般來說,越容易的事就越沒價值,越沒挑戰性;越困難的事就越有價值,越具挑戰性,也越值得干。如果動不動就“佛系”,一遇困難就“躺平”,那就會一事無成。不要說造航天飛船,就是養家糊口都不易。
而且,萬事開頭難,只要硬著頭皮去干,干著干著就摸到了門道,打開了局面,事情就變容易了。溝溝坎坎就變成了一馬平川,狂風暴雨就變成了風平浪靜,山窮水盡就變成了柳暗花明。平心而論,這世上誰容易啊?要想真正干成一件有意義的事,誰不是在咬牙奮斗,殫精竭慮;誰不是在披堅執銳,攻克萬難;誰不是血與汗流在一起,晝與夜混在一起?
工作的意義,除了奉獻履職盡責層面,說到底,就是把困難的事干容易,把復雜的事干簡單,把俗常的事干出花樣,把平凡的事干偉大。所以說,“工作著是美麗的”,一個人在聚精會神地干自己工作時的形象,往往也是他最動人的時刻。而要想把困難的事干容易,沒捷徑可走,就是多投入,多鍛煉,多琢磨,多積累,干多了自然會熟能生巧,巧能生華,再難的事也就不難了。
加拿大作家葛拉威爾在《異數》一書中指出:“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一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戚發軔 、容易等航天人的巨大成功,就是因為付出了遠超過一萬個小時的努力,結果就“從平凡變成超凡”。
任何事情,難與易都是相對的,外人看了難乎其難,內行人看了卻很容易,因為他弄懂弄精了,成了行家里手,做到了變難為易。齊白石說畫畫是世上最容易的事,雖系戲言,也不無道理。那是因為他畫畫時間長了,畫出了心得、經驗,自然也就駕輕就熟了。劉震云說:“寫作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如果你喜歡它。”這樣說也是因為他寫多了之后,越寫越順,越寫越輕松,在別人看來難乎其難的事,到他那兒就成了輕而易舉的雕蟲小技。
因而,如果你覺得一件事很難時,不妨問問自己,你的付出與努力到位了嗎,你累了嗎?累了就說明你在傾情投入,竭盡全力,事情可能很快就會由難變易;反之,如果害怕困難,追求舒服,再容易的事也未必能干成。看著有些人似乎干啥都很容易,舉重若輕,易如反掌,其實,那是你沒看到人家背后的超常努力。還是那句老話:誰都不會那么容易成功,“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即使你的名字叫“容易”。
如今大家愛說一句話:誰都不容易,干啥都不容易。但別忘了還有更重要的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