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山東省膠州市通過提高玉米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大幅度提升了玉米產量和質量,積累了豐富的玉米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經驗。本文分析了膠州市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以期提高當地玉米產量及質量。
1膠州市廣泛推廣玉米種植技術的意義
1.1整合膠州地區的農業市場資源
隨著當地政府部門、科學研究機構、合作社、銷售機構的緊密合作,膠州市玉米產業鏈逐漸完善,玉米種植收益不斷上升,玉米規模化種植初具規模。玉米種植技術的使用和推廣,不僅提升了玉米產量及農民收入,還帶動了周邊市場的發展[1]。以往,當地玉米種植多為散戶種植,難以形成規模化的玉米種植產業,無法有效抵御市場風險,導致市場競爭惡劣,擾亂了市場環境。
1.2促進玉米種植技術的更新
隨著大量農戶種植玉米之后,經濟狀況不斷改善,更為先進的玉米種植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提升了玉米產量。由于玉米具有高產量、抗病蟲害、對農業條件要求較低等特性,使得玉米種植受到了當地廣大農民的青睞。
1.3提升農戶的農業技術水平
通過建立農業技術試驗點的方式,充分發揮農業試驗點的示范作用,不斷推廣當地玉米種植技術,提高農民使用玉米作物種植技術的能力。向當地玉米種植戶具體講解農業技術的使用方式,促進農業機械在玉米種植中的應用[2]。加強不同地區農民玉米種植技術的溝通和交流。在玉米種植技術推廣前,許多農民并不清楚如何做排水工作,無法科學管理玉米生長環境,導致玉米產量和質量較低。但是,當玉米種植技術充分應用于玉米種植當中時,可提升玉米種植戶自身素質和玉米種植水平,玉米質量和產量也隨之增加,為當地新農村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要點
2.1科學使用化學肥料
必須根據壯苗早發、葉面大小、玉米長勢、氣候和土壤養分含量等因素進行施肥。科學施肥對于促進玉米的生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不同時期施肥數量不同,在玉米高效生長時期應當減少施肥。同時注意施肥時距離玉米主稈不應過近,以免施肥過量。應當以施加有機肥為主,適當施加尿素及氯化鉀等肥料。
2.2注重優質土壤的培育
在種植玉米前,必須對土壤成分進行詳細分析,并且選擇優質的土壤種植玉米。土壤是玉米生長的基礎,優質的土壤是玉米產量提升的必備條件。由于干燥地區氣候干燥、水資源少,土壤容易出現干裂和沙化的現象。因此,優選土層較厚、肥力充足的地塊,有助于玉米根系生長。在土地清理和深翻后,需添加相應的藥劑,清除土壤內的細菌,為玉米幼苗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同時可以施加氮、磷、鉀等微量元素,保證土壤肥力和營養成分豐富[3]。干燥地區的土壤由于降水量少較為干燥,因此在種植前需先對土壤進行深翻,去除雜物并對土質進行培育和細化。
2.3合理選擇玉米品種
在選擇玉米種子時,應當選擇大小適中、無嚴重損害、色澤光亮的玉米種子。春季玉米相比于夏季玉米而言具有產量高的特點。但是如果播種地的水分提供不穩定,并且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則容易引起種子潰爛及病蟲害問題,嚴重導致玉米產量下降。為了保證玉米幼苗的成長,應當避免選擇單一種子。而應當進行多元化選種,避免種子的退化及抗病能力的下降。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應選擇產量高、脫水速度快、抗倒伏、抗病蟲害、耐儲藏等種子。避免忽略了玉米種苗的抗病性及抗倒伏性。
3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措施
3.1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是對玉米威脅最大的蟲害之一,防治這種蟲害必須采取綜合化的防治措施。相比于化學方式和物理方式,人工消殺雖然耗時較長,但是可以保證玉米的質量,減少蟲害危害。農戶可以采取化學殺蟲的方法,對這類蟲害噴灑殺蟲劑及農藥。同時還可以使用物理殺蟲的方法,在玉米田間擺放殺蟲燈,在玉米螟聚集后全部消殺。對于有能力進行人力消殺的地區,應當盡量使用環保綠色的手段消殺玉米螟。
3.2大斑病的防治
大斑病往往發生于玉米生長初期,必須提早對該病進行防治,避免影響玉米生長。大斑病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防治大斑病必須合理控制空氣的干濕程度。應當選擇具有良好抗病效果的玉米品種,通過深翻土地及降低土地中大斑病菌含量的種植模式,減少玉米感染大斑病的概率。對于已經感染大斑病的玉米,應當及時清理病葉,并且定期噴灑藥劑。
3.3紋枯病的防治
農戶應當根據紋枯病的嚴重程度調整農藥噴灑頻次,定期對患病玉米噴灑施藥。紋枯病主要由玉米感染真菌引起,玉米在患病時會在玉米葉上出現黑色紋路。對于紋枯病的防治,應當使用升汞溶液浸泡患病玉米,防止紋枯病擴散。并且通過翻土的方式,對患有紋枯病的玉米進行干熱消毒,讓干燥的熱空氣最大限度流入土壤中。
農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則關系到農業的穩定發展及現代化農業的轉型。膠州省是中國玉米的主要種植地區,在長期的玉米種植實踐過程中,該地區的玉米種植收獲了大量的寶貴經驗,這對于中國推廣玉米高效培育技術有著廣泛的借鑒意義。本文探討了玉米種植技術要點,提出了科學施肥、注重土壤管理、合理選種等玉米高產培育技術,并對玉米病蟲害防治進行了探討,以期為中國玉米的培育提供有效的經驗。
參考文獻
[1]王艷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與實踐應用[J].現代農業,2019((12):19.
[2]張樂,白小明,黨潤海.玉米種植環境條件與新技術應用探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11):26.
[3]郭元平,肖能武,張世洪,陳燕,龔世飛,王巍,蘭玉梅.玉米新品種集成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9(22):38.
(山東省膠州市農業農村局姜春玲,劉艷香,張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