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大實蠅又稱柑蛆、柑橘大果蠅、柑橘大食蠅,屬于雙翅目,實蠅科,果實蠅屬,其幼蟲會取食果實內果瓤,導致其果實未熟先黃,提前脫落,失去食用價值,嚴重時會導致果實全部脫落,嚴重影響果實產量及品質,柑橘大實蠅已經成為中國柑橘產區的一種重要害蟲,會對柑橘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影響,降低橘農經濟收入。因此,有效防治柑橘大實蠅對柑橘產業至關重要。當前,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主要采取傳統措施防治柑橘大實蠅,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同時還使得害蟲產生抗性并破壞了土壤質量。采取綠色防控技術防治柑橘大實蠅,可有效減少農藥施用量,降低勞動強度,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本文就柑橘大實蠅綠色防控技術進行具體介紹,以期為柑橘大實蠅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1柑橘大實蠅生命史及生活習性
柑橘大實蠅一生主要經歷羽化期、產卵期、孵化期及化蛹期4個生命周期,其蟲蛹主要于土壤內過冬。氣候及地理條件等多個因素會對柑橘大實蠅羽化及幼蟲活動產生影響。柑橘大實蠅成蟲一般于氣溫升高、雨后轉晴等時節羽化,同時其羽化時間通常在清晨,很少在陰天或雨天羽化。另外,羽化期間的柑橘大實蠅在柑橘園及雜樹林交界部位分布密度較大,但是在其產卵期通常分布均勻。上午9~10點及下午4~5點為柑橘大實蠅初羽化成蟲起飛高峰期,同時其羽化成蟲隨機降落,降落位置無顯著特點。
果實部位及種類密度等都會影響柑橘大實蠅成蟲產卵。在產卵期,柑橘大實蠅首先于果腰部位產卵,其次為果蒂部位,最后為果臍部位;與果實陽面相比,果實陰面產卵數量更多。對于不同空間的果實,柑橘大實蠅在選擇過程中并不存在明顯的偏好性。通過采集野外被害果實可發現,在直徑為3.13 cm的果實上柑橘大實蠅產卵率更高。另外,對于不同品種的柑橘,柑橘大實蠅存在不同偏好,其最傾向于選擇臍橙,其次為雜柑。
在卵孵化后,柑橘大實蠅幼蟲便開始蛀食柑橘果瓤,隨著幼蟲的不斷蛀食,柑橘果實逐漸由硬變軟,同時其彈性逐漸提高,最終脫落及腐爛。待脫落后3~7 d,被害果實內幼蟲離開果實進入到土壤內,僅1~4 d便化蛹。柑橘大實蠅蛹的存活與否受溫度影響較大,更適宜在冬季自然低溫內存活。在特定短時低溫條件下,柑橘大實蠅蛹具備更高的存活率。同時,不同級別的蛹對低溫及短時溫存在著敏感性差異,與25℃恒溫條件下相比,短時暴露于15和20℃的1級蛹,10和15℃條件下暴露4和8 h的2~3級蛹,10、15、20℃條件下短時暴露的4級蛹成活率均更高。
2綠色防控的作用
柑橘大實蠅綠色防控技術即利用生態調控、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等各種無害化技術,保護被柑橘大實蠅危害的植株,其具體作用包括以下2點。
2.1保障食品安全
作為一種鮮食水果,在柑橘生長過程中,通過綠色防控技術防控柑橘大實蠅,可有效減少農藥施用量,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減少柑橘殘留農藥量,維護食品安全。
2.2提高果農收入
在柑橘大實蠅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采取化學農藥防治,其農藥成本大約為7 350元/hm2,人工成本及其他成本為1.35萬元/hm2,其平均產值約5.25萬元/hm2;采取綠色防控技術,農藥成本可降至3 750元/hm2,人工及其他成本為1.21萬元/hm2,平均產值可超過7.5萬元/hm2,純收入可增加3萬元/hm2。
3柑橘大實蠅綠色防控技術
3.1藥劑誘殺
柑橘大實蠅多在5月中上旬達到其羽化始期,待5月中下旬~7月下旬,柑橘大實蠅主要經歷羽化始盛期及盛末期,可在此期間誘殺其成蟲。近年來,筆者連續4年采取“果瑞特”實蠅誘殺劑用于柑橘大實蠅誘殺,該產品可同時誘殺雌蟲及雄蟲,可高效誘殺柑橘大實蠅成蟲。其獨特的緩釋技術及長期誘集力,可保證產品具備7~10d的持效期,有效降低種植戶的勞動成本。
3.1.1點噴防治
若種植果園上一年發生了較為嚴重的柑橘大實蠅蟲害,可對其果園及周邊5 m范圍內的全部雜草及灌木進行點噴誘殺,常見藥劑為0.1%阿維菌素餌劑。使用過程中需注意,一般將1袋餌料混入到2袋無異味清潔水內,待充分搖勻后即可使用,防治藥劑需現配現用。通常每5~8 m需設置1個防治點,將其點噴面積控制在0.5~1 m2,在枝葉密集、結果數量較多的背陰面選擇中部葉片背面噴施藥物,藥液需均勻分布于葉片上,同時無流淌現象。一般在大實蠅成蟲羽化始盛期進行第1次噴施,后期每7 d噴施1次,連續用藥4~6次。一般于上午9~11點與下午4~7點噴施藥物,若噴施后4 h內出現大雨天氣,待雨后需及時補噴。
3.1.2掛瓶誘殺
若果園上一年度大實蠅發生情況較輕,一般可采取掛瓶誘殺方式。在誘殺瓶中下部10~15 cm位置開出一個長度為8 cm的口,同時將其向上翻動直至形成口蓋。誘殺劑配方為90%敵百蟲晶體∶粗∶紅糖∶水=0.1∶1∶5∶100。誘殺劑配置結束后,向每瓶內裝入100 mL,同時將3~4 cm的枯枝置于瓶內。將口蓋朝向柑橘樹中背陰面,誘殺瓶需懸掛在高于地點1~2 m的位置,每7 d更換1次誘殺瓶。
3.2處理蟲果
3.2.1撿拾蟲果
對于椪柑及臍橙,需在每年10月開始,每5 d撿拾蟲果1次,待11月至采收前,需每2 d撿拾蟲果1次。及時撿果可避免落果內幼蟲鉆入地下。在收購及加工柑橘時,若發現蟲果需及時置于臨時存放池內集中處理,以避免蟲果上市銷售。
3.2.2處理蟲果
及時撿拾蟲果并做好處理工作,可實現對第二年大實蠅害蟲基數的有效控制。填埋:選擇大小適宜的蟲果處理池,將待處理蟲果置于其中,每置入1層蟲果噴灑1層生石灰,或噴施1層敵百蟲藥劑,接著覆土40 cm并將其壓實。亦可將蟲果置入到沼氣池內,或者對其開水煮沸。熏蒸:在蟲果處理袋內裝入20 kg蟲果,接著投入2片磷化鋁熏蒸片或60 g 90%敵百蟲晶體,置入藥物后立即密封。7 d后,可徹底殺滅幼蟲,剩余爛果可作為肥料施入到田間。需注意,可重復使用蟲果處理袋。
3.3翻耕滅蛹
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嚴格落實翻耕滅蛹工作。若條件允許,可選擇在早春或冬季深翻園土,選擇果樹周邊60 cm的土層,將翻耕深度控制在20~30 cm,這樣可有效殺滅越冬蛹,減少蟲口基數。
3.4強化蟲情監測及預報
在每年冬季,將蟲果撿拾后采集其中的大實蠅蛹。待翌年4月下旬將蛹剝開以查看羽化進度,預測大實蠅羽化歷程,明確最佳防治時間。在此基礎上發布柑橘大實蠅預報警報及防治警報,明確分類指導工作,實現柑橘大實蠅的大面積防治。
(重慶市巫溪縣花臺鄉農業服務中心張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