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中國農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智慧農業階段;智慧農業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挖掘與分析農業產業鏈信息,優化農業產業鏈資源配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產業鏈改造升級;智慧農業的出現與應用,使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目標成為可能。農業全產業鏈是指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相關農產品全部來源于農戶生產基地、農業生產企業,借助市場、電商等平臺完成農產品銷售、運輸及對終端用戶農產品相關反饋信息的收集,并以此來指導生產者進行下一輪農業生產活動;智慧農業背景下的全產業鏈,要求農戶、企業要嚴格按照相關農產品生產、運輸標準來操作執行,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供應鏈條。深入分析智慧農業典型特征及此背景下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有助于中國智慧農業背景下農業全產業鏈的形成及發展,促進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智慧農業的內涵與特征
如前所述,智慧農業是中國農業全新的發展階段,也是農業產業發展的高級形態。所謂智慧農業,是指充分運用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和智能管理技術等,以此來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效率,進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最終達到農業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目的。發展智慧農業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各個農業生產環節進行優化與整合。智慧農業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3點:
一是科技化的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生產技術的科技化是智慧農業的典型特點,主要表現為利用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電子商務技術等對農作物品種、耕種方式等選擇、分析,保證農作物品種選擇、耕種方法的科學性,進而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和農業資源利用率,科學控制與管理整個農業生產過程。
二是智能化的農業生產管理;普通農戶、農業專業合作社、大型農業生產企業是中國智慧農業最重要的生產主體,也是中國農業生產最主要的管理主體;在智慧農業背景下,各農業生產主體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大型農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生產活動與普通農戶農業生產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對農業生產規模、農產品品種、農產品質量等因素的合理控制與調度,使整個農業產業鏈的生產與管理處于可控范圍內,進而做到對農業生產中的科學決策、農業生產資源的合理分配及農業生產信息的及時共享,促進智能化農業生產管理目標的實現。
三是智慧化的農業經營服務;隨著電子商務在中國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一方面改變了中國農產品的銷售模式,實現了中國農產品銷售、存儲、購買、支付、物流、運輸的一體化,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購買自己需要的農產品,同時各農業生產主體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推送功能及時地向消費者推送最新的農產品信息,實現了中國農產品生產者、銷售者、購買者之間的實時互動,使中國的農業經營服務更加智慧化。
2農業全產鏈發展模式及優勢
2.1混合、縱向、一體的全產業鏈合作模式
混合、縱向、一體的全產業合作模式,是典型的以農業企業為“龍頭”、以企業產業鏈為“主鏈”、以企業農產品專業化生產為“主營”、以企業專業生產基地和營銷市場為依托,輔以大型農戶、合作社組織、物流配送等部門,由企業支撐而形成的一種農業產業發展模式。該模式主要優勢在于可快速適應行業相關標準與規范,根據市場“反饋”快速調整企業、農戶、合作社、物流等的主體行為。
2.2市場+企業基地+農戶的全產業鏈模式
市場+企業基地+農戶的全產業鏈模式,是以企業專業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專營市場為依托,輔以生產基地周邊農戶農產品生產支撐的一種農業產業發展模式。該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可較好地發揮農業生產企業對生產基地周邊農戶的帶動作用,使企業真正服務于地區產業發展。
2.3品牌+標準+規模的農業全產業鏈模式
品牌+標準+規模的農業全產業鏈模式,不僅是農業產業鏈模式的高級形態,也是農業全產業鏈模式的高級形態;農業產業發展、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發展到高級階段就是形成品牌與標準。
3中國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保障措施
3.1加強農業全產業鏈組織管理,著力培育“龍頭”企業
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目標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有組織、有管理、緩慢發展的過程;因此,國家、地區農業相關管理部門要負起組織管理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責任。首先,將農業全產業鏈相關標準制定、體系構建工作納入日程,奠定國家、地區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基礎;其次,將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不可或缺的農業“領頭羊”企業培育工作納入作日程,發揮企業“領頭羊”的作用。
3.2暢通農業全產業鏈信息傳輸,強化信息管理平臺建設
制約中國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產業鏈信息傳輸的滯后,原因在于農業、農村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導致農業、農村與市場之間始終存在著信息鴻溝,無法做到產業鏈信息的暢通傳輸,另一方面在于缺乏農業產業鏈信息共享的管理平臺,農產品信息無法及時發布被市場獲知,消費者也無法及時獲取到相關農產品信息,從而無法形成全產業鏈條。
3.3提高農產品綠色科技含量,打造農業產業鏈特色品牌
在智慧農業時代,所有農產品信息都能夠瞬間實現共享,只有提高農產品的綠色科技含量,打造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農產品品牌,并大力推廣品牌農產品,使廣大消費者能夠及時了解綠色農業產品信息,積極購買綠色農產品,逐步提高綠色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通過加大智慧農業科技投入,創新農產品生產方式等,提高農產品綠色科技含量,奠定農產品特色品牌基礎。
3.4整合農業生產主體結構,創造良好全產業鏈發展環境
當前,中國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企業、農業合作社等組織較多,但規模較小,這些農業生產主體的市場競爭能力普遍較弱,更不具備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所需的科研與創新能力,生產的農產品也以低端產品為主,基本不具備區域帶動能力。這種情況下,有必要考慮對區域內的農業生產主體進行整合,優化農業生產主體結構,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環境。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王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