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稔子又名崗稔、桃金娘等,是一種常綠小灌木,生于丘陵坡地,為酸性土指示植物。近年來,有研究報道,山稔子利用價值豐富,極具開發潛力,生產應用前景良好[1-2]。一些學者對山稔子的人工培育與栽培管理技術做了研究,對當地的山稔子開發利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3-7]。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廣東省茂名市山稔子野生資源,本文以山稔子優良單株為材料,進行了山稔子種子繁殖與芽條扦插試驗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茂名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公園苗圃,屬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高溫多雨,光照充足,年日照平均時數1 916 h,年平均氣溫23.2℃。全年無霜,降雨量為1 500~1 800 mm。土壤為紅壤土,弱酸性,林木生長茂盛,病蟲害發生較少。
1.2試驗材料
在山稔子果實成熟期(7~9月),選取表皮呈紫黑色、無病蟲、飽滿多汁的果實為播種材料;選取已移栽馴化2年的山稔子秋梢為扦插材料。
1.3試驗方法
1.3.1種子繁殖
(1)種子處理。將采好的果實放入盆中,用清水浸泡1 h,待果皮基本泡軟后,用手搓果實,將種子擠出果皮。用篩網濾掉果皮,反復漂洗、揉搓,搓去黏合著種子的果肉。撈去漂浮在水面的輕種子,留下飽滿的種子。清洗好的種子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待播。
(2)苗床選擇。苗床建設在地勢平坦、排灌良好、通風透光性好的區域,土壤為紅壤土,弱酸性。
(3)整地,起壟做床。在無雨天氣,使用鋤頭深翻整地,敲碎土壤,用釘耙將地整平,同時除去苗床上的雜草、樹根、草根、石塊等雜物。用鋤頭起壟,整成寬1.2 m、高15 cm、長15 m的育苗床,壟面四周要高出其中間壟面5 cm左右,以防止澆水時種子隨水流出苗床。
(4)苗床處理。播種前10 d,將200 g水溶復合肥與800倍甲基硫菌靈+高效氯氟氰菊酯溶液混勻,淋施苗床,對苗床進行消毒、施肥,然后在苗床上鋪1層薄膜,10 d后掀開薄膜,再用釘耙稍微松土,以保證無消毒液殘留,避免藥液影響種子發芽率。
(5)種子消毒和播種。將已晾干的種子使用800倍甲基硫菌靈+高效氯氟氰菊酯溶液浸泡10 min后濾出,再與細沙混合均勻,撒播在苗床上。播種完畢后覆蓋1層薄膜和1層遮陽網,同時,距離床面3 m高處常年設置1層遮陽網,保證一定的蔭蔽度。及時做好通風透氣淋水工作,保持插床溫濕度利于芽條的生長需求。
(6)苗床管理。每20 d噴1 000倍甲基硫菌靈+高效氯氟氰菊酯溶液及2 000倍葉面鉀肥,除草,保證苗床適度濕潤。
(7)起苗入袋。約180 d后種苗長至平均高度為2.5 cm左右,將苗移入到裝有營養土的營養袋(0.5 g復合肥/袋)中,繼續培育。起苗前1 d,要對苗床澆足水,以利于第二天起苗裝袋,起苗時注意不要破壞山稔子根系。
(8)苗期管理主要為水肥管理、除草、間苗、防澇排澇等。當種子萌發、子葉長出后去掉薄膜,留用遮陽網,待小苗長出3~4片真葉后,噴濕0.1%水溶復合肥,1 h后淋施1遍清水,避免燒苗,促進小苗安全生長。小苗入袋后7~10 d,隨著植株不斷生長,噴濕0.3%水溶復合肥,每30 d人工除草1~2次,合理間苗,保證苗床適度濕潤、通風透光及種苗的生長空間,減少病害傳染。雨季時,及時疏通好溝渠,做好防澇排澇工作,避免雨水浸過苗床,小苗要用薄膜覆蓋,禁止雨水打傷小苗。山稔子抗病蟲害性較強,栽培過程中若感染病蟲害,葉片會呈現鐵銹斑狀,及時噴灑800倍液甲基硫菌靈并摘除病葉,防止病害的擴散與發生;噴灑800倍高效氯氟氰菊酯,有效殺滅害蟲。
1.3.2扦插繁殖
(1)插床準備。選擇地勢平坦,排灌良好,通風透光性好的地方做插床,插床長15 m,寬1 m,東西向。插床基質用紅壤土,厚15 cm,整平后將200 g水溶復合肥與800倍甲基硫菌靈+高效氯氟氰菊酯溶液混勻,淋施苗床,對苗床進行消毒及施肥,再用地膜覆蓋密封,10 d后扦插。
(2)芽條選取與處理。將挑選的粗壯、無病蟲害、芽頭長勢好的山稔子秋梢選留2芽4葉,剪成10 cm長的芽條,剪切面呈45°斜面,將留存的每片葉剪去1/3。將500倍根司令生根劑溶液與800倍甲基硫菌靈混配,拌入適量的滑石粉,調成稠裝漿液,在剪好的芽條下部約2 cm處蘸上漿液,即可扦插。
(3)扦插。將芽條與插床平面呈垂直角度進行扦插,扦插完畢后做拱,覆蓋一層薄膜和一層遮陽網,同時,距離床面3 m高處常年設1層遮陽網,保證一定的蔭蔽度。及時做好通風透氣淋水,保持插床的溫濕度利于芽條生長。
(4)苗床管理。每20 d噴1 000倍甲基硫菌靈+高效氯氟氰菊酯溶液、2 000倍葉面鉀肥,除草。
(5)苗期管理。山稔子芽條成活后,及時移出插床,轉入裝有營養土的營養袋(0.5 g復合肥/袋),繼續培育,做好水肥管理、除草、防澇排澇等工作,保證苗床適度濕潤,使得小苗健康生長發育。
2結果與分析
2.1種子繁殖
從播種到小苗萌芽約60 d,從起苗到苗長至平均2.5 cm約120 d。起苗數量為3 433株,袋苗成苗數量為2 936株,種子繁殖成活率85.5%。
2.2扦插繁殖
從扦插到出根成活約120 d。起苗數量為2 606株,袋苗成苗數量為2 104株,扦插繁殖成活率80.7%。
3討論與結論
作為中國南方常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之一,山稔子是荒山綠化、水土保持的優良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干燥環境亦能適應;較耐干旱、貧瘠,不耐水濕,對土壤要求不苛刻,在旱瘠土壤上亦生長良好。采用生根水對芽條進行處理,可有效促進芽條出根。山稔子作為一種野生資源,具有獨特的植物優勢,在風景園林綠化、食品加工、保健品開發及醫學藥物的研究等方面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本試驗結果為山稔子種植提供了借鑒,對開發利用茂名市山稔子野生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葉才華,晏小霞,王祝年.桃金娘開發利用與栽培管理技術[J].熱帶農業科學,2015,35(1):22-25.
[2]覃杰鳳.桃金娘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J].中國熱帶農業,2011(2):63-64.
[3]陳火君,江曉燕.桃金娘開發應用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科學,2007(3):109-111.
[4]趙志剛,程偉,郭俊杰.桃金娘的資源利用與人工培育[J].廣西林業科學,2006(2):70-72.
[5]李標.桃金娘開發利用探討[J].熱帶林業,2009,37(4):26-27.
[6]楊治國.桃金娘扦插繁殖試驗初報[J].江西林業科技,2005(2):21-22.
[7]鄭樹芳,趙大宣,邱文武,等.野生植物桃金娘的開發利用[J].廣西熱帶農業,2010(6):53-54.
基金項目:廣東省林業科技創新項目(2019KJCX039)(廣東省茂名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吳華青,劉鑫,駱雪蓮,王祥,林榮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