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大棚內的空氣質量、溫度濕度、光照時長等都直接影響蔬菜的質量和產量。若光照不足,則農作物生長過程會受到限制;若空氣質量不佳,則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呼吸作用,進而滋生大量細菌,農作物會因缺氧而腐爛致死;若溫濕度控制不佳,會導致病蟲害滋生,降低農作物質量和產量。
1大棚蔬菜種植現狀
1.1無公害蔬菜
在無公害蔬菜種植過程中,首先要選擇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再對土地進行翻新和平整,還需注重提高土壤水分。其次,對大棚環境進行全面消毒,借助高溫悶棚或太陽曝曬的物理方法對大棚進行殺菌。再次,必須要選擇植物營養液或植物有機肥,盡量禁止使用化學肥料,合理控制大棚蔬菜生長期間的溫濕度。
1.2有機蔬菜
有機蔬菜對于環境的整體要求較高,首先需選擇沒有經過轉基因處理和化學藥品處理的種苗。其次,嚴禁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在種植過程中需嚴格控制溫濕度、空氣質量等,并對蔬菜種植過程動態化監控。最后,在蔬菜種植完成后要交由權威機構認證,這樣才能夠獲得有機蔬菜認證資格并進入市場[1]。
2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流程
2.1選種育種
選種育種結果會影響大棚蔬菜質量及產量。工作人員首先應當結合不同區域的氣候條件、水利特點、天氣情況、土壤結構等因素,并結合當地農業技術經驗,選育出適合本地區生長的蔬菜品種。其次,在選種后,還需要對種子進行特殊的處理和消毒,將壞死的種子篩選出去,并斷絕細菌的傳播路徑,從源頭上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切實提升種子的抗病抗蟲能力。
2.2選地
土壤水分、營養結構等都直接影響了蔬菜的種植質量,因此必須要結合蔬菜種類選擇合理的種植地區,建設相應的大棚基地。本文依托北杏蔬菜種植合作社,建設高標準蔬菜棚31個,種植番茄、辣椒及茄子等;同時在建設大棚時,還要確保其擁有良好的采光能力和恒溫能力,通過對大棚周圍展開監控和防護,進行適當改造,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
2.3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播種前需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由此更好地開展后續種植活動,可有效簡化種植過程,降低種植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消耗,進而提升農作物的生產效益。例如,在蔬菜種植前需對土壤進行處理,殺死土壤中的蟲卵,再全面消毒,由此降低蔬菜病蟲害概率,提升后續的種植質量。播種前,需借助日光對土壤進行消毒殺菌,清除土壤中的雜草,再深挖土壤,確保土壤養分均勻。該方法成本低、效率高,節省了時間,廣受農戶歡迎。對土壤的處理還可以借助殺蟲劑消毒殺蟲,例如甲醛、氯化苦等都能夠起到殺蟲滅菌的效果,但禁止頻繁使用,否則會影響土壤結構,不利于蔬菜健康生長[2]。
2.4合理控制溫濕度
由于大棚密閉性較高,屏蔽了外界環境,不受外界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屬于小型生態圈。因此,為了促使蔬菜的健康生長,就必須按照蔬菜生長所需條件,嚴格控制大棚溫濕度,為蔬菜生長營造良好的空間,降低病害蟲發生概率。目前,溫室智能監控系統是常用的溫濕度控制技術,可智能化調節大棚內的溫濕度。通過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系統,能夠為蔬菜種植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不僅節約了人力成本,還提高了蔬菜經濟收益。
2.5科學施肥
選擇科學的施肥技術,能夠保證蔬菜的營養均衡,加快蔬菜的生長速度,增強其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蔬菜肥料可分為氮肥、磷肥、鉀肥及復合肥。其中,氮肥使用較為安全、成本較低、難度較小。磷肥包括磷化鈣和鈣鎂磷肥,使用效率高、使用范圍廣。復合肥營養豐富、結構均衡、使用范圍廣、成本較低。
2.6灌溉技術
在播種后,要定期對其進行灌溉,灌溉技術的好壞也影響了蔬菜長勢。因此,必須要重視灌溉技術,結合不同蔬菜的生長情況及土壤環境,針對性進行灌溉。例如,在種植黃瓜時,若在育苗期間黃瓜葉發黃,說明地表溫度較低且水分較多,所以要控制水分的攝入,暫時不要急于灌溉。若黃瓜葉子呈現綠色、根部呈現白色,則說明該黃瓜的生長溫濕度適宜,土壤水分合適。若黃瓜在成長期間瓜秧苗呈深綠色,葉片有光澤且根部發白,這種情況表示生長環境適宜,土壤供應水分正常[3]。
3大棚蔬菜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策略
3.1生態防治
生態防治策略是目前最為推廣的一種方式形式,不僅能夠保護環境,還顯著降低了防治成本,防治效果較好。常見的生態防治策略為:選擇堿性性質的無污染化學制劑在種植前噴灑大棚,降低蔬菜對酸性環境的反應程度。在對大棚進行清理消毒的過程中,借助熏棚處理技術對空氣進行全面殺菌,然后通風,提高大棚內的空氣質量。
3.2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技術較為常見,且能夠起到較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在整個種植過程中,農業防治策略會切斷病蟲害傳播路徑,其次做好消毒殺菌工作,清除病蟲害卵,從源頭上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例如將大棚土壤暴曬在陽光下,但是長時間暴曬會導致肥力和水分流失,所以需及時補充土壤水分和肥力,避免土壤枯竭、營養流失。同時,在選種育種時,需選擇優質、抗病害性能強的蔬菜品種,提升大棚蔬菜成活率。
3.3藥物防治
藥物防治通常使用沒有污染的生態農藥,通過生態農藥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及時消滅已經產生的病蟲害,避免侵害范圍進一步擴大。同時,應用生態農藥也避免了高濃度農藥給人體造成的傷害,相關人員要做好對高濃度農藥的監管控制,避免高濃度農藥進入到市場中。此外,一旦大棚蔬菜發生病蟲害,需對已經受到侵害的蔬菜進行消毒,避免擴大病害面積。
3.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指應用燈光、色板等對害蟲進行誘殺。種植人員需提前對蔬菜病蟲害進行科學調研,了解不同種類蔬菜病蟲害類型,進而結合害蟲習性對癥下藥。例如個別害蟲對某些頻率的光譜十分敏感,所以種植人員可在大棚內放置黃色、紅色等色板,隔一段距離放置1塊,由此誘殺害蟲。例如個別害蟲對特殊光波十分敏感,種植人員可利用設備設置不同特殊光波,并應用糖醋引誘劑等捕殺害蟲,有效防止害蟲繁衍和大規模傳播。
3.5信息防治技術
大棚蔬菜種植面積較大、種類較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個別病蟲害在剛發生時較難被發現,等發現時病蟲害已非常嚴重,給種植人員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隨著農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可積極引入物聯網技術,采取有效的智能化措施對病蟲害進行診斷和遏制。例如,借助紅外線檢測和圖像識別技術,能夠隨時隨地對大棚蔬菜種植環境展開全面監測,捕捉農作物病蟲害目標,通過成像反饋,進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及時降低風險。此外,應用物聯網技術還能夠構建自動測報系統,當發生病蟲害時,會自動觸動報警系統,提醒種植人員在第一時間采取合理處置措施。該報警系統還會啟動自動誘捕害蟲的系統,對于出現異常情況的區域,誘捕器會直接殺滅病蟲害[4]。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已在全國大范圍推廣,隨著大棚蔬菜種植范圍的增加及蔬菜品種的增多,病蟲害發生概率也隨之變高。因此,必須從源頭上對病蟲害展開有效防治,推動大棚種植蔬菜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蘇宏海.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簡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209-210.
[2]王華西.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64-65.
[3]賈廣清.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與病蟲防治措施思考[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1):117-118.
[4]李葉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有效策略淺析[J].南方農業,2020,14(30):34.
(山東省諸城市枳溝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張興花,齊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