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冬季來臨時,外界環境與氣候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天氣變冷、氣候加濕、晝夜溫差較大等。由于中國南方冬季較為寒冷且晝短夜長,光照時間也在慢慢變短,給豬舍內的正常采光和日常管理帶來了諸多不便。同時,南方冬季寒冷的天氣也給養殖廠內的豬群帶來應激反應,且冬季較夏季的溫度更適合微生物和病原體長時間生存,多變的氣候很容易使豬群患上疾病,給豬的健康生長和養殖戶經濟收益帶來了嚴重威脅。另外,由于氣候的影響,豬群在寒冷的冬季會加大采食量,以食物增強機體代謝來維持體溫,逐漸出現了采食量變大、但日增重變低的現象,不僅增加了養殖過程中的飼料成本,還降低了養殖廠的養殖效益。本文分析了影響南方冬季生豬飼養管理的因素,并提出了南方冬季生豬飼養管理措施。
1影響冬季生豬飼養管理的因素
1.1天氣
現階段來看,中國南方地區養殖人員在寒冬到來之際對生豬豬群只是采取簡單的豬舍保溫措施,很少開展系統性的保溫工作。雖然對生豬豬舍進行了保溫,但是卻無法為生豬提供長時間的適宜生存環境,不僅會使豬產生應激反應,還會降低生豬的飼養效果。另外,寒冷的生活環境很容易使豬群患上季節性感冒、腹瀉疾病等一系列疾病,為后續的生豬養殖收益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1.2有害氣體
由于中國南方冬季氣溫較低且空氣濕度較大,很多養殖人員為了在冬季做好保溫工作會使用全封閉的方式進行豬舍保溫。雖然能達到一定程度的保溫效果,但是在封閉的生長環境中必然會存在很多細菌和微生物,從而影響生豬的健康生長。據調查發現,中國近幾年在南方冬季生豬養殖中頻繁出現問題,例如豬舍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含量較高,使得生豬精神萎靡和食欲不振,嚴重影響了中國南方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1.3潮濕
在南方冬季生豬養殖的過程中,大部分養殖人員為了做好保暖工作,會盡量避免為豬舍通風,這種情況就會造成豬舍內部的濕氣無法排出,而外界的濕氣又會進入豬舍,造成豬舍內溫度高、濕度低,導致豬舍內滋生細菌,還會影響生豬的健康生長,如果是剛出生的豬幼崽,那么豬舍環境會極大程度上降低豬幼崽機體的免疫力,在根本上埋下養殖隱患。
2南方冬季生豬飼養管理措施
2.1改善飼養管理措施
在南方寒冷冬季到來時,生豬每天大約80%的時間都處于趴臥狀態,為了避免生豬因長時間趴臥出現著涼、腹瀉等情況,養殖人員可以在地面鋪上10 cm厚度的木屑,再鋪上20 cm厚度的干草或秸稈,減少水泥地面給生豬帶來的應激反應,還能減少豬舍內的濕氣,提高生豬機體的保溫時長。另外,還能減輕生豬因趴臥急促出現的擦傷。養殖人員還要做好冬季豬舍內的衛生清潔工作,定期更換草墊,防止草墊在濕氣較重的豬舍內發生霉爛,產生有害氣體,危害生豬機體健康。
在冬季飼喂管理工作中,養殖人員要在飼料中加入玉米、大米等高能量飼料,以此增加生豬的飽腹感,減少采食頻率,或者在飼料中添加一些能夠祛濕驅寒或健脾的溫和性中藥,以此保證生豬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下也能健康生長,提高生豬的抗寒抗病能力。另外,養殖人員必須要用溫開水攪拌飼料,避免飼料放涼喂食引起腹瀉、脫水病癥,同時準備一些溫熱的純凈水。在喂養時,養殖人員必須保證飼料充足,避免生豬出現搶食、爭食的情況。喂食頻率最好在原來的基礎上每日增添1次,最好在晚上喂食,以此增強生豬的抗寒能力,加快豬的生長和育肥。值得注意的是,盡量減少流食的飼喂,流食不僅會增多生豬的排尿量,還會使豬舍內的草墊變得潮濕,如果生豬長時間趴臥在潮濕的草墊上,很容易引起風寒、感冒等疾病。
在寒冷的環境下,豬舍內的生豬一般會聚集在一起進行趴臥取暖,所以養殖人員要結合自身養殖廠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豬舍飼養密度。密度最好控制在每立方米1頭生豬為宜。如果豬舍內的養殖密度過大,豬群在趴臥時會增強豬舍的糞便污染,影響空氣質量,如果抵抗力較差的生豬可能還會患上各類疾病。另外,豬舍內飼養密度過大還會造成豬群的采食時間變長,出現采食量不均勻、豬群發育不均勻等情況。
2.2完善疾病預防
免疫疫苗接種對于南方冬季生豬養殖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國大多數的南方冬季豬舍衛生環境較差、豬舍內濕氣溫度高、空氣不清新,這些因素都會造成生豬發病,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和病毒性疾病,例如豬流感、哮喘病、流行性感冒。南方冬季來臨時,只有開展全面的免疫工作才能降低生豬傳染疾病的概率。在疾病預防工作中,養殖人員需注意的是,由于冬季氣候較低,在給生豬接種免疫疫苗前必須對疫苗進行回溫處理,避免因育苗注射液的溫度過低,引起生豬的應激反應。疫苗回溫可用水浴鍋進行處理,使溫度上升到38℃左右即可。如果養殖廠沒有相關的加熱設備,那么在疫苗接種前,養殖人員可通過人工捂熱來進行回溫處理。生豬在開展免疫工作的前后,養殖人員要在豬群每日采食的飼料中加入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以此增強生豬的抵抗力,減少應激反應。同時,還要避免外來人員和外來車輛的進入,避免外界傳染病污染養殖廠。
2.3加強舍內保暖工作
豬身體體毛稀疏,汗腺也不發達,所以很難適應環境溫度的劇烈變化,對寒冷的生存環境較為敏感。特別是新出生的仔豬,最適宜的豬舍溫度要控制在35℃。養殖人員為了幫助生豬應對寒冷環境,就應做好豬舍內的保溫工作。如果豬舍常年有破損的情況,養殖人員要在寒冬到來之際及時修補破損的豬舍。如果是露天豬舍,就需使用保溫棚,多蓋基層塑料,并用塑料填補豬舍的封口處,在豬舍門口掛上厚實的棉簾。另外,豬舍內必須要做好持續供暖措施,養殖人員在冬季到來前預先準備好暖氣、電熱爐、煤爐等供暖設備,以此增加豬舍內的日常溫度。但是在添加設備中必須要注意豬舍內的排煙是否通暢,避免煤爐中燃燒的一氧化碳蓄積,導致生豬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最后,寒冷環境會影響仔豬的采食率,進而使得免疫力下降、死亡率增高。所以,養殖人員要使用供暖設施來提高仔豬豬舍溫度,將溫度控制在22~25℃,如果仔豬需要放進保溫箱,那么保溫箱溫度最好控制在33~35℃。經過養殖實踐發現,地熱加熱板加熱效果更好,可有效傳遞熱量。
南方寒冷的冬季給生豬養殖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養殖人員需采取正確的冬季生豬飼養管理措施,通過舍內保暖工作、疾病預防工作和飼養管理工作來提高生豬抵抗力,使生豬能夠健康度過冬季。
(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太平鎮水產畜牧獸醫站李慶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