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波
【摘 要】目的:探究兒童成長發育中兒童保健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增用兒童保健護理,護理干預6個月后,分別對兩組兒童身體發育情況、智力發展指數、骨骼發育指數進行對比。結果:經對比,研究組兒童身長、體質量、智力發展指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兒童骨骼發育情況由于對照組(P<0.05)。結論:兒童成長發育過程中使用兒童保健,可促進兒童身體發育、智力發育和骨骼發育,有助于兒童健康成長,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兒童保健;身體發育;智力發展指數;骨骼發育指數
兒童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黃金期,營養需求量較高。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愈加重視兒童成長發育,并且對兒童保健護理需求也逐漸增加[1]。我國各地區兒童保健醫學也在此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兒童保健學科建立與研究的目的是為促進兒童發育及健康成長,并盡量消除發育過程中的營養問題、社會心理應激、藥物影響等負面因素。兒童保健與兒童身體、智力發育有很強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研究對象為100名兒童,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0名,研究組中,男性27名,女性23名,年齡4個月~6個月,平均年齡(5.64±0.65)個月。對照組中,男性26名,女性24名,年齡4個月~6個月,平均年齡(5.73±0.69)個月。兩組兒童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中所有兒童家長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兒童采用常規護理,叮囑兒童家屬重視營養支持,鼓勵家長帶領兒童參加有益活動,叮囑家長定期體檢等;研究組兒童在此基礎上增加兒童保健護理:①詳細觀察兒童情況,結合兒童自身情況及各項檢查結果,制定針對性保健護理方案,定期跟蹤隨訪兒童生長發育指標,評估兒童在生長發育所遇到的問題,制定合理方案。②重視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兒童進行感官、動作以及語言等方面的功能訓練,將視力、聽力等方面訓練材料發給家長,叮囑家長多和兒童進行親子活動。③對患兒家長進行保健教育實,需重視營養支持、預防接種的必要性,叮囑家長嚴格按照時間接種疫苗,同時高度重視兒童營養,保證食譜科學合理、營養均衡,并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適當運動。兩組兒童均干預6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兒童干預6個月后智力發展情況、身體發育情況以及骨骼發育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兒童身體發育情況及智力發展指數對比
研究組身長、體質量、智力發展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兒童骨骼生長情況對比
研究組骨密度、骨礦物量、骨面積等指數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為兒童提供優質的生存環境與發展環境,最大限度的滿足兒童的發展需要,將為兒童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2]。兒童保健服務是公共服務中的重要部分,兒童健康問題是兒童發展過程中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健康狀況是其一生的健康基礎,同時也是我國國民素質與醫療衛生水平的重要體現[3]。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身長、體質量、智力發展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骨密度、骨礦物量、骨面積等指數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兒童保健護理可以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及骨骼發育,同時還可以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但是目前在我國兒童保健工作中還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家長對于兒童保健意識差缺乏對兒童的健康教育,部分家長存在錯誤認知,認為日常食用營養補品即可無需定期進行體檢;二是由于城鄉差異的原因,兒童保健工作在農村或偏遠地區相對落后,部分兒童存在營養不良等問題,嚴重影響兒童健康成長。三是醫療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部分醫生臨床經驗不足,對兒童保健缺乏專業技術服務。四是忽略兒童的身心健康,導致兒童心理問題與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
參考文獻
[1] 張太花,孟生華,曹秀英.兒童保健對早產兒生長和智力發育的影響及相關性研究[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9,38(7):3253-3257.
[2] 余曉丹,陳立,楊峰,等.第二屆兒童健康與成人疾病早期預防專題峰會會議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2019,57(9):730-732.
[3] 鄭雪明.標準化嬰幼兒保健可促進嬰幼兒骨骼生長及智力發育[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9,38(6):40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