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洋
【摘 要】目的:探討“兩癌”篩查對女性健康的意義。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參與“兩癌”篩查的受檢者各300名,所有受檢者均接受乳腺癌篩查和宮頸癌篩查,對比兩個年度受檢者的篩查結果。結果:經研究發現,2019年度受檢者的乳腺癌篩查陽性占比(8.67%)和宮頸癌篩查陽性占比(6.00%),與2020年度受檢者的相關數據(3.33%)和(1.67%),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P<0.05)。結論:通過對女性開展“兩癌”篩查工作,可以增強女性對乳腺癌和宮頸癌的認知水平。同時達到早發現和早治療的效果,為女性健康起到良好的安全保障。
【關鍵詞】“兩癌”篩查;乳腺癌;宮頸癌
隨著我國居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使各類臨床檢查項目成為了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而“兩癌”篩查作為女性的常用檢查手段,在防治乳腺癌和宮頸癌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據“兩癌”篩查的操作方法,利用觀察對照的方式分析篩查結果,淺談“兩癌”篩查對女性健康的具體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選取參與我院“兩癌”篩查的受檢者600人,每年300人,均為雁塔區戶籍婦女,年齡30歲~64歲,平均年齡(46.59±3.01)歲。2019年度婦女與2020年度婦女兩組受檢者的基線資料,均無任何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接受乳腺癌及宮頸癌篩查工作,在開展專項檢查前,醫護人員應根據具體的檢查內容,收集受檢者的相關信息及資料,確保檢查工作的順利進行。乳腺癌檢查的工作內容,主要為乳房視診、乳房觸診和乳腺彩超等。并根據受檢者的檢查結果,通過電話交流及面談的方式予以聯系,使受檢者知曉自身的乳腺癌檢查情況。若發現疑似乳腺病變的情況,醫護人員應在檢查中,將診斷結果及隨診建議全面告知給受檢者[1]。
宮頸癌的篩查工作,主要是針對受檢者的盆腔、陰道分泌物、宮頸醋酸染色檢查以及人乳頭瘤病毒(HPV)高危分型檢測,以此觀察受檢者是否存在宮頸病變的情況。待宮頸癌篩查完畢后,醫護人員應將檢查結果及時告知給受檢者,使受檢者獲得應有的知情權。若發現受檢者出現了疑似宮頸癌的狀況,醫護人員應指導受檢者進行陰道鏡檢查和病理檢查,從而進一步確定病癥問題,為后續的治療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2]。
在告知受檢者“兩癌”篩查的結果時,醫護人員還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受檢者講述乳腺癌和宮頸癌的發生原因、臨床表現、病癥危害、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從而引起受檢者對這兩種疾病的重視程度,也達到增強受檢者相關認知水平的良好效果。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受檢者的篩查結果,主要以乳腺癌篩查陽性占比和宮頸癌篩查陽性占比作為指標進行評價。通過公式:(良性乳腺病變人數+疑似良性病變人數+疑似惡性病變人數+惡性病變人數)÷受檢者人數×100%=乳腺癌篩查陽性占比,(慢性宮頸炎人數+鱗狀細胞化生人數+宮頸癌人數)÷受檢者人數×100%=宮頸癌篩查陽性占比,可以分別計算出兩個年度受檢者的乳腺癌篩查陽性占比和宮頸癌篩查陽性占比。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020年度300位受檢者的乳腺癌篩查陽性占比,明顯低于2019年度300位受檢者的乳腺癌篩查陽性占比(P<0.05),見表1。

兩個年度受檢者的宮頸癌篩查陽性占比,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常見的腫瘤病癥之一,其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了我國女性的身體健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乳腺癌患者人數在2019年時就已超過了40萬,令該種病癥的防治工作成為廣大女性關注的焦點。但由于乳腺器官結構較為松散,若癌細胞經血液或淋巴液向其他位置擴散,極容易造成大面積的組織癌變,使乳腺癌的治療工作面臨極大的挑戰。由此可見,早期乳腺癌檢查,在防治乳腺癌工作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3]。
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發現,2019年度受檢者的乳腺癌篩查陽性占比為(8.67%),宮頸癌篩查陽性占比為(6.00%)。而2020年度受檢者的乳腺癌篩查陽性占比為(3.33%),宮頸癌篩查陽性占比為(1.67%)。經對比可得,兩組數據之間,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開展“兩癌”篩查工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況,盡早將危害女性健康的兩種癌癥篩查出來,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提高廣大適齡婦女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蔡國榮.健康教育對農村女性兩癌篩查意愿性干預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19(10):263.
[2] 胡彩蘭,黃莉嬋,李健梅.健康教育對婦女“兩癌”篩查意愿及知識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03):193-194.
[3] 丁立環.健康教育對已婚婦女早期宮頸癌篩查的效果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36):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