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莎
【摘 要】目的:探析細節化護理管理在神經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我院神經外科就診的患者中選取92例,納入時間: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以干預不同手段為依據分為兩組,每組46例,將常規手段給予對照組,觀察組接受細節化護理管理,對比組間干預價值。結果:經干預后,組間SAS、SDS評分、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優(P<0.05)。結論:將細節化護理管理給予神經外科患者,療效確切,值得應用。
【關鍵詞】細節化護理管理;神經外科;不良事件;滿意度
腦出血、顱內腫瘤、腦外傷等為神經外科主要收治患者,存在較高的患病率、病死率。治療此類患者需較長的時間,需住院長期治療。神經外科的護士,相較于其他科室,需具備較高的素質、水平。神經外科疾病通常較為突然,送至醫院時,病情十分危急,結束治療后,需長期臥床方可恢復。護理常規手段屬功能型護理,干預手段的展開均基于醫囑,缺乏全面性、針對性,因而干預價值理想度較低。有關文獻指出[1],將細節化護理管理給予神經外科患者,療效顯著。為明確其具體價值,本文將其給予我院患者,分析其應用效果,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我院神經外科就診的患者中選取92例,納入時間: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以干預不同手段為依據分為兩組,每組46例,對照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21歲~70歲,平均年齡(46.35±1.53)歲。觀察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22歲~73歲,平均年齡(46.40±1.61)歲。對比組間一般數據(P>0.05)。
1.2 方法
將常規干預手段給予對照組,包括常規指導用藥、飲食等。
觀察組接受細節化護理管理,內容涵蓋了(1)強化人員培訓。護理人員上崗應持證,與患者交流期間,態度應積極、熱情,保持得體的衣著,自身職責應明確。(2)圍術期干預。主動將醫院、科室環境介紹給患者,消除其陌生感。術前將疾病相關知識詳細介紹給患者,包括治療手段、治療優勢等,觀察和掌握其心理變化,將心理針對性疏導和支持提供給患者,提高配合度。結束手術后,應積極巡視病房,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離院前,開展健康教育,將遵醫囑給藥的關鍵性詳細告知患者,運動、休息應確保合理,復診應定期。
1.3 觀察指標
(1)對比組間SAS、SDS評分,以SAS(焦慮自評表)、SDS(抑郁自評表)評分評估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不良情緒越嚴重,分值則越高。(2)記錄并對比組間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包括墜床、跌倒、意外拔管等(3)對比組間滿意度。以我院自制量表調查滿意度,100分滿,分為三個等級,即不滿意、一般滿意、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SAS、SDS評分
干預前,組間數據對比(P>0.05);經干預后,兩組數據明顯下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見表1。
2.2 不良事件
觀察組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2.3 滿意度
觀察組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3 討論
一般來講,神經外科疾病常具備病情危重、起病急等特點,提高了臨床護理要求。細節化護理管理屬護理新型的一種模式,廣泛應用于神經外科,其獲得的療效均較為良好[2]。住院期間,將醫院環境介紹給患者,借助溝通技巧與之溝通,與之交流時應耐心,可消除患者陌生感,配合度提高。經開展心理干預、健康宣教,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依從性。經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強化巡視,可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降低不良事件影響[3]。
綜上所述,將細節化護理管理給予神經外科患者,獲得了較佳的效果,患者不良情緒得以緩解,不良事件減少,滿意度提高,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旭輝,李楠.適度集束化護理對預防神經外科側臥位手術術中壓力性損傷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5):32.
[2] 劉文文.探究品管圈護理模式對神經外科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健康之友,2021(5):6.
[3] 蔣鴻玲.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患者鎮靜鎮痛藥物應用效果觀察與護理[J].東方藥膳,202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