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佳
【摘 要】目的:分析針對性護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研究對象為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時間為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按需分組,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納入64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各項遵醫行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護理前的FBG、2hPG和HbAlc,均相當(P>0.0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BG、2hPG和HbAlc,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醫行為,從而使其獲得更加理想的控糖效果。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2型糖尿病;應用效果;遵醫行為
2型糖尿病是當前我國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內分泌疾病,患者病程漫長,需長期使用降糖藥物、胰島素進行治療,同時2型糖尿病患者還需配合日常飲食控制、運動鍛煉進行輔助治療,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1]。但在實際臨床中發現,絕大多數的患者飲食、運動等保健行為的依從性較差,導致患者的血糖水平易出現波動,無法獲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增加其并發癥風險,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加強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提高其遵醫行為,規范患者的自我管理,才能夠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延緩糖尿病病情進展,降低其并發癥風險和死亡風險。本文就主要對針對性護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時間為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按需分組,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納入64例。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結果顯示P>0.05。觀察組,男36例,女28例,年齡46歲~71歲,平均年齡(56.42±7.16)歲。對照組,男37例,女27例,年齡44歲~68歲,平均年齡(57.29±6.82)歲。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針對性護理措施:①健康宣教:根據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2型糖尿病的相關疾病知識、護理知識,以此來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同時讓患者明白遵醫囑治療的意義和目的,以及堅持遵醫囑治療的重要性,從而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②飲食干預:首先護理人員要掌握科學的營養計算方法,并根據患者的體重、年齡、活動量等參數計算每日攝入的熱量總量。糖尿病患者每日膳食中攝入的蛋白質比例保持在15%~20%,脂肪攝入量要低于30%,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保持在50%~60%。以這些數據為基礎,再根據患者的具體機體營養情況、血糖控制效果、并發癥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糖尿病患者每日三餐熱量分配原則為早餐1/5,午餐2/5和晚餐2/5。需養成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③運動指導: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其每日熱量攝入、運動量及血糖控制效果,并結合患者的喜好,為患者選擇合理的運動方式,并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通常來說,糖尿病患者每日運動宜采取有氧運動,例如游泳、散步、太極拳、五禽戲等,每日的運動時間保持在1h左右,宜在餐后半小時進行運動。
1.3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各項遵醫行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FBG、2hPG和HbAlc(P>0.0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BG、2hPG和HbAlc,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針對性護理屬于個體化護理的范疇,該護理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強調患者的個體性,真正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實施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針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的可控相關因素,而制定并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從而對患者的病情控制和治療產生良好的促進效果[3]。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醫行為,從而使其獲得更加理想的控糖效果。
參考文獻
[1] 盧蘭芳,韋春嬋,韋利菊.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全視網膜光凝術后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20, 026(001):93-96.
[2] 劉亞男,陳彩芳,王青霞.基于老年綜合評估指導下的針對性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 2020, 37(4):637-639.
[3] 張慧麗.糾錯式教育護理模式應用于糖尿病患者飲食教育中的價值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 2020, 49(2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