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珍
【摘 要】目的:探討全身麻醉下減重手術患者麻醉蘇醒期護理要點。方法:以40例減重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20例接受常規麻醉恢復室護理,研究組20例行麻醉蘇醒專項護理,比較兩組干預效果及麻醉恢復情況。結果:研究組拔管時、出麻醉恢復室時的VAS評分與Ramsay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麻醉恢復室停留時間及鎮痛藥物使用率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麻醉蘇醒時間、意識恢復時間及恢復自主呼吸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麻醉蘇醒專項護理在全身麻醉下減重手術患者麻醉蘇醒期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全身麻醉;減重手術;麻醉蘇醒期;麻醉蘇醒專項護理;蘇醒質量;護理滿意度
肥胖目前已成為社會上備受關注的一種健康問題,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及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肥胖患者選擇減重手術來改善自身健康狀況[1]。但患者呼吸、循環系統的病理生理學改變常與肥胖有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難度,同時也對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9年7月至9月收治的40例減重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對研究內容熟悉明白,同意參加且簽訂有效的協議書。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25歲~70歲,平均年齡(48.26±3.58)歲,BIM33kg/ m2~51kg/m2,平均BIM(42.33±4.76)kg/m2。根據手術順序分為兩組各20例,兩組資料沒有差異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麻醉恢復室護理。
研究組行麻醉蘇醒專項護理,具體為:(1)嚴格氣道管理:以患者PETCO2與氣道壓為參考,通過低水平PEEP保護性肺通氣、增加呼吸頻率等維持適宜的PETCO2,當患者出現自主呼吸時將呼吸機模式調整為正壓通氣(CPAP)。(2)中等濃度氧療:減重手術患者的氧儲備功能常較差,因此當患者術后進入麻醉蘇醒期極易出現高二氧化碳血癥及低氧血癥,機械通氣時應給予中等濃度吸氧。(3)鎮靜鎮痛:患者氣管導管拔除前后5min常因低氧血癥、疼痛、肌松藥殘留等而出現躁動,因此應合理使用鎮痛鎮靜藥物減少蘇醒期躁動的發生。(4)體位護理:全身麻醉未清醒患者抬高床頭30°~40°,拔管后取頭高腳低側臥位與半坐臥位交替變換以緩解膈肌壓迫。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拔管時、出麻醉恢復室時的VAS評分、Ramsay評分與SPO2、麻醉恢復室停留時間、鎮痛藥物使用率、麻醉蘇醒時間、意識恢復時間及恢復自主呼吸時間,并于患者出院當日采用滿意度評測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總滿意為滿意與基本滿意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干預效果

研究組拔管時、出麻醉恢復室時的VAS評分與Ramsay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麻醉恢復室停留時間及鎮痛藥物使用率均顯著少于對照組,見表1。
2.2 麻醉恢復情況
研究組麻醉蘇醒時間、意識恢復時間及恢復自主呼吸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3。

3 討論
減重手術是目前臨床廣泛應用治療病態肥胖的首選方式,其手術方式可分為胃旁路轉流術、調節綁帶及袖帶胃切除術、混合性減重術等。減重手術患者進入麻醉蘇醒期后常易出現肺不張、通氣不足、誤吸、呼吸道梗阻等并發癥,因此對此類患者強化麻醉蘇醒期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麻醉蘇醒專項護理在全身麻醉下減重手術患者麻醉蘇醒期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丁壬嫻,趙靜月,陸香紅,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合并睡眠呼吸暫停的病態肥胖病人減重術后蘇醒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12):1499-1501.
[2] 陳玫.全身麻醉術后患者麻醉蘇醒期寒顫的觀察及護理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0):424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