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鋒 李娟盈
【摘 要】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與其他地方的急救工作相比在急救環境、急救對象、急救條件等方面具有明顯的不同。特別是民用機場根據保障級別在機場范圍內進行急救有著工作開展地點和疾病譜分類的自身特點。本文首先概述了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的特點,重點闡述了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的策略:建立區域醫療聯合體救治體系、加快呼救信息的接收傳遞、積極培訓高素質急救人員、明確機場院前急救程序。
【關鍵詞】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區域醫療聯合體救治體系;急救環境;急救對象
院前急救是個體或群體遇到突發病或意外創傷時,第一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后所采取的必要干預措施,保證患者生命體征處于穩定。其在急診醫療體系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該體系的基礎和首要環節[1]。隨著我國民航工作的快速發展與航空乘客的快速增多,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次數與人數也逐年增加[2]。為了能讓民用機場區域內突發疾病、意外傷害和高?;颊叩玫接行А⒊掷m的救治,做好院前急救管理具有重要價值。特別是在當前新冠疫情流行特征,加強民用機場區域內突發疾病患者的急救更具有實際價值。本文具體探討了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特點及策略,希望對改善和提高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成功率提供參考?,F總結報道如下。
1 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的特點
1.1 民用機場區域內突發疾病患者的類型
民用機場區域內突發疾病患者包括乘客、機組人員與相關服務人員,疾病類型包括外傷、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患者等,往往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發展快、傳播性快等特點。比如民用機場為大型公共場合,功能特殊,乘客、機組人員大都比較繁忙,在機場內的自動扶梯、廊橋、衛生間、飲水處等地容易發生外傷心腦血管系統疾病以腦卒中與心臟驟停為主,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多為不適應各地氣候所導致。呼吸系統疾病主要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主,包括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也包括呼吸衰竭、重癥哮喘、重癥肺炎等。循環系統疾病仍以常見的心肌炎、心絞痛、心肌梗塞為主,主要原因與旅途勞累、乘機恐懼密切相關。航空性耳鳴當前在院前急救中也比較常見,為機場院外急救中常見的與乘機密切相關的特殊病種。在部分特殊的民用機場,比如西藏、青海、昆明、烏魯木齊等,部分乘客容易出現高原反應,部分患者可出現肺水腫、腦水腫等癥狀,也需要進行急救治療。
1.2 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的現狀
民用機場區域內患者的院前救護包括機組人員的就地搶救、機場運行指揮中心對呼救信息的接收與傳遞、急救人員現場急救等環節。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患者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死亡率也比較高。不過我國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起步較晚,但發展比較迅速,已逐漸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急救體系。當前我國多數民用機場都配備了院前急救設備。也能夠明確各方責任和交接手續,每日查對院前急救設備運行狀態,專人管理,保證正常使用狀態,從而提高急救速度和質量。但是民航機場區域內特別是航空器內空間狹小,在急救過程中有時需要照顧同乘旅客感受,各種輔助檢測設備有限,還需要在院前急救中做好各個環節的配合工作,制定規范化的院前急救程序。還需要加強對院前急救人員的培訓,要加強對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的培訓,提高民用機場區域內的綜合急救能力。
2 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的策略
2.1 建立區域醫療聯合體救治體系
區域醫療聯合體救治是指通過在不同地域、不同等級、不同規模的醫療機構之間統一協作,結合中小型醫院接觸患者早、數量多等特點,充分發揮大型醫院的雄厚醫療資源與先進技術的優勢,通過優勢互補,方便快捷的為患者服務,提升患者的整體救治水平,方便快捷的為患者服務。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納入區域醫療聯合體救治體系可通過創建微信/移動工作站、優化院內綠色通道,可對急救患者的救治流程提前到院前的急救與轉運過程,對患者進行遠程實時監護,在患者進入醫院前就能夠及時啟動急診室準備工作,患者入院后直接進入急診,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達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3]。
2.2 加快呼救信息的接收傳遞
加快呼救信息的接收傳遞需要同政府救助部門進行協作,機場醫療機構對此應建立合理的流程及預案。比如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的無縫隙鏈接,建立一個通暢安全的生命通道尤為重要。機場急救中心接收到急救請求后,應根據提供的情況調度救護資源,并了解相關的具體信息,然后及時、準確地傳達指令給急救人員。并把120急救車打造成急診移動工作站。首診醫療人員按照先救命后治傷的急救原則,根據傷情評估程度進行救治,負責建立數據庫并及時記錄院前急救中各救治護理時間節點,同時實施院前急救干預。
2.3 積極培訓高素質急救人員
創傷、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已成了目前民用機場院前急救的主要救治病種,為此對急救醫護人員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培訓,尤其是重視心肺腦復蘇術訓練,以提高急救質量,降低患者死亡率。確保在醫護人員到達前,基本能及時準確的進行呼救與基礎急診。
2.4 明確機場院前急救程序
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需要明確航空器、機場運行指揮中心、急救人員、醫院、機場急救中心、各自的救援職責和義務,使得院前急救處理更加規范,進而防范工作推諉或醫療糾紛的發生。民用機場也需要制定相應的急救處置方案,是提高出診的處置能力,加強日常演練,保證轉送后院內急救質量水平的提高[4]。
3 結論
在民用機場區域內進行院前急救,需要在在機場合理設置急救中心,合理地配備人員及物資,建立與地方醫院的協作機制,從而確保院前急救和院內急救流程。也需要積極要普及全社會安全知識,行全民健康教育,從而提高院前急救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 何周梅,劉璐,陳超.民用機場旅客院前急救病例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4):319.
[2] 田劍清,劉兆祺,張鳳嶺.49家機場2017年度醫療應急救護工作分析[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9,7(1):13-18.
[3] 王萊.民用機場區域內院前急救特點及對策探討[J].當代醫學,2018,24(9):19-21.
[4] 李娟盈,馬軍鋒.民用機場急救護理干預對創傷性休克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9,9(1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