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海
【摘 要】目的:研究鹽酸洛美利嗪聯合卡馬西平對偏頭痛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60例偏頭痛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口服鹽酸洛美利嗪膠囊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聯合卡馬西平進行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66%,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的評判標準(P<0.05)。結論:采用鹽酸洛美利嗪聯合卡馬西平對偏頭痛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鹽酸洛美利嗪;卡馬西平;偏頭痛;神經內科
當代人們的工作壓力和生活方式逐漸發生變化,這也導致近年來偏頭痛的發病率逐漸增加。偏頭痛屬于神經內科疾病,在中青年女性群體中多發,臨床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呈搏動樣頭痛,一旦患有偏頭痛,會極大的影響到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還有可能導致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當前臨床治療中對偏頭痛的發病機制并未有詳細的記錄,僅有相關依據表明該疾病是和患者的神經血管嚴重反應有一定關聯。本文針對鹽酸洛美利嗪聯合卡馬西平對偏頭痛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治療的60例偏頭痛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19歲~65歲,平均年齡(43.15±6.15)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病程(4.15±1.02)年;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20歲~68歲,平均年齡(43.89±6.28)歲,病程6個月~9年,平均病程(4.86±1.34)年。兩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無較大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鹽酸洛美利嗪膠囊治療,每次服用劑量為5mg,每日服用兩次。觀察組在這一基礎上聯合卡馬西平片藥物治療,在治療第一天服用兩次,每次服用劑量為0.1g;從第二天開始每隔一天就需要增加劑量,所增加的劑量為每日增加0.1g~0.2g;醫務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待患者病情有所緩解后需要進行維持治療,每天服用0.4g~0.8g。兩組患者治療時間一致,均為三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患者在治療后半年內頭痛未發作且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視為治愈;患者在治療半年內頭痛癥狀有顯著改善,且發作次數明顯降低視為顯效;患者在治療后半年內頭痛癥狀有一定的改善,且發作次數相較于以前有所減少視為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半年內疼痛癥狀未發現好轉視為無效。治療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該組總病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經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66%,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的評判標準(P<0.05),見表1。

3 討論
偏頭痛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偏一側或兩側出現搏動樣頭痛,部分患者還會被光或聲音等因素影響,導致頭痛持續加重,且也可能伴隨惡心和嘔吐等癥狀,持續時間較長。研究發現,該疾病的發病通常和患者的遺傳因素、飲食因素、精神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等等有著直接聯系。偏頭痛發病時,患者的大腦皮質興奮性升高,導致甲腎上腺素被刺激后大量的釋放,影響到腦組織的局部血管,從而發生痙攣或縮窄,腦血流量降低,最終誘發偏頭痛。
臨床上通常采用鹽酸洛美利嗪治療該病,該藥物可以有效的選擇性擴張患者腦血管,從而增加患者腦組織內的血流量,通過這種方式對神經炎癥的滲出進行抑制,更好的保護患者的神經細胞,避免再次出現缺血和缺氧,并對錐體外系反應進行抑制,達到治療效果。而卡馬西平在當前偏頭痛的治療過程中療效也較為顯著,將鹽酸洛美利嗪聯合卡馬西平進行治療,不僅可以有效抑制谷氨酸的釋放,同時還可以降低鈣離子的通透性,從而在這一基礎上將偏頭痛患者神經元反復放電的情況進行有效控制,恢復患者神經細胞的穩定性,與此同時,通過這種治療方式還可以降低中樞神經系統傳遞興奮沖動,起到最終的治療效果。
經過本次臨床研究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66%,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的評判標準(P<0.05)。
綜上所述,采用鹽酸洛美利嗪聯合卡馬西平對偏頭痛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莫燕青,林繼先.卡馬西平聯合鹽酸洛美利嗪治療原發性偏頭痛的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0(2):4-5,39.
[2] 馬若強.國產鹽酸洛美利嗪在偏頭痛臨床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9(6):104-106.
[3] 溫慧麗.鹽酸洛美利嗪治療偏頭痛的臨床有效性評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