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當前課程資源特別是對于鄉土課程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開始變成社會所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現階段,我國幼兒園在對鄉土課程進行開發和利用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阻礙,而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教師缺少對應的開發及利用能力,從而使得我國鄉土課程資源長期處在閑置狀態。為此,本篇文章借助調查問卷以及個案分析等方法,對我國幼兒園鄉土課程資源含義進行了闡述,同時以幼兒園對植物資源的開發為例,對其開發與利用現狀、意義進行了分析,最終以上述研究為基礎,制定出了優化我國幼兒園鄉土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具體策略,希望借此能夠為我國鄉土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鄉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幼兒園;植物資源
一、 引言
陳鶴琴認為“大自然與社會均為活的教材”,而且他還指出,學前兒童通常是在周圍環境內學習以及成長,最好將大自然以及社會當作中心并以此來開展課程內容的設計,他們在和大自然與社會實際接觸過程中,能夠由親身觀察得到直接經驗以及知識。就目前來看,我國現階段幼兒園的管理人員還并未對鄉土課程資源形成正確認識,而且也沒有明確意識到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鄉土課程資源所具有的作用,進而使得大量資源無法實現有效應用,最終對園本課程開發產生阻礙。因此,強化鄉土課程資源理論研究,對鄉土課程資源進行充分開發以及利用十分有必要。
二、 鄉土課程資源具體內涵及特點
所謂課程資源實際上就是“課程形成的主要要素來源和課程開展的一些必要且直接性條件”。由功能層面劃分,可以將課程資源分成:素材類課程資源以及條件類課程資源兩大類,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技能、知識以及經驗和感受等,而后者則包括人力、財力以及時間與場地。對于鄉土課程資源而言,它是課程資源的一個分支,它指的是“學生所處社區內與自然生態以及文化生態等相關的資源,其中主要包括民風習俗、鄉土地理以及生產與生活經驗和傳統文化”。由上述定義以及具體分類能夠看出,我國的鄉土課程資源存在以下特點。
首先是豐富性。在鄉土課程資源中,包括學校(幼兒園)所處社區中一切有助于課程目標實現的因素,除了自然生態類課程資源之外,還包括與文化生態相關的課程資源;不只是包括諸多非生命化的物質,例如鄉土地理的課程資源,而且也涵蓋了生命化物質,例如生產與生活經驗有關的課程資源。
其次是地域性。地域性是鄉土課程資源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因為我國擁有廣闊的陸地面積,而且民族眾多,不同地區均具有自身獨有的文化資源以及自然資源,而鄉土課程需要也必須對校園所處地區自然以及文化等特色進行充分且全面的反映。
最后是待開發性。盡管鄉土課程資源極為豐富,然而卻并不是全部都能夠被教學所使用,想要讓社區內自然資源以及文化資源變成真正的課程資源,一定要先進行深入發掘、精心選擇與加工。而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實際上就是要最大限度找尋和課程有關的資源,同時對它所具有的教育作用進行充分挖掘。
三、 幼兒園開發與利用鄉土課程資源的價值
(一)有助于動態課程理念的培養
對于鄉土課程資源而言,它所強調的是對于生產以及生活經驗進行開發與利用,它改變了我國原有的教學科目以及傳統教學觀念,讓人們逐漸意識到當前課程并非僅包括教學計劃、教材以及教學大綱等“文本化課程”內容,而是逐漸成為能夠讓教師以及學生感受、體會和思考的新型“體驗化課程”。在上述變化之下,課程早已不再是靜止跑道,而轉變成了跑的動態化過程,此類課程是經過了教師以及學生科學整合、有效詮釋,是生活以及經驗的完美融合。
(二)讓教學與教師及兒童現實生活更為緊密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科學世界以及生活世界二者是他們最為重要的兩個環節。作為一項重要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學一定要將兒童實際生活當作基礎,而現實生活則應當為教育源泉,屬于科學世界根本基礎。但是,長時間以來,我國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給予抽象概念、規律以及原理等高度重視,并未關注兒童的天然狀態可以對日常世界進行直接感知,從而讓教學與兒童實際生活相脫離,進而讓生活意義逐漸喪失。對于鄉土課程資源來講,它所強調的是開發所在社區中的自然資源以及社會資源,以此來讓教學以及師生日常生活與經驗緊密相連,最終實現教學和教師及兒童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目的。
(三)推動了學習方式的轉變
我國在幼兒園階段的教學理解與教學認識方面,往往將認識論當作哲學基礎以及指導思想,而將教學過程看作一個認識的過程,從而導致當前幼兒園將書本知識教學作為教學最終目的,絕大部分教學活動都趨于封閉化,社會、生活和教學相脫離。開發與利用鄉土課程資源能夠讓兒童在學習過程中擺脫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并且由“人”與“物”對話之中進行具有一定意義的知識構建,從而讓課內和課外以及園內和園外均變成幼兒的學習場所。
(四)讓兒童對民族與鄉土文化的認同感得到強化
作為我國文化主要載體,課程發揮著重要的文化傳載以及傳遞等任務。而選取何種文化用于傳遞通常和人們的文化價值觀念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國外學者認為,一定要將現實文化內最具價值的內容作為課程,要對不同區域、各個民族以及不同文化之中相同的部分給予高度重視。長時間以來,城市文化大多會受到社會公眾的重視,從而忽略了鄉村文化,最終導致鄉村文化逐漸被排斥到了幼兒園的課程之外。通過開發以及利用鄉土課程資源,除了能夠讓鄉土文化實現有效延續以及傳承之外,而且還有助于兒童對鄉土文化有一個明確認識,并以此為基礎來強化他們對于我國文化的認同及尊重。
四、 當前幼兒園植物資源利用情況
(一)植物資源在實際課程之中的應用情況
當前有一部分的教師樂于將植物資源應用到課程教學之中,而且也表示愿意開發和利用現有的植物資源。絕大多數年輕并且具有較高學歷的教師對于植物資源的開發及利用持支持的態度,但是部分年齡偏大并且學歷偏低的教師卻存在抗拒甚至是不支持植物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同時管理人員對于是否開發和利用現有的植物資源保持著中立的態度,再加上政府并未明確表示要將植物資源融入課程教學中,從而導致園領導擔心此類新型課程方式會產生一定反向作用,往往會讓教師自主判斷或決定是否采取植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