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 欒亦琳 王永東 趙霞 管曉光



摘要: 為提高應用型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學生培養與社會對焊接技術人才的需求的契合度,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對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為核心,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并建立了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反饋及持續改進機制。
關鍵詞: OBE理念; 人才培養模式;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
中圖分類號: TG 47,TG 115.28
Constructing an OBE-based talent-cultivation mode for specialty of weld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Zhu Yan, Luan Yilin, Wang Yongdong, Zhao Xia, Guan Xiaogua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22,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ncreases the fitness of graduates majoring in weld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nd social demand for welding technical personnel demand, weld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wa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OBE education concept which took student-center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as its core, the training goal of weld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were developed, and evaluation, feedback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chanis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was established.
Key words: ??OBE idea; talent-cultivation mode; specialty of weld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SJGY20190599);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GBB317116);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GJB1421092);黑龍江科技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XM_HKD_2018002)。
0 前言
隨著中國制造業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裝備和新的焊接方法不斷涌現,焊接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的需求也日益緊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設置焊接專業或者焊接方向的高校有70余所,承擔中國大部分焊接工程技術和研究人員的培養任務。該單位的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前身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專業的焊接方向,其培養模式不可避免的留下了傳統本科教育的痕跡,傳統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專業理論基礎較好,但對焊接領域的實際工程問題進行研判并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創新能力不足,需要企業后續長時間的培訓才能做到能力的提升。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1]。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在工程教育領域應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理念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改革與創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是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亦稱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是指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取得學習成果[2]。
將OBE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素有機融合到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大綱的制定中,讓本科學生更好的實現知識-能力-素養一體化的學習成果,從而落實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對于推動應用型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具有深遠的意義。
1 OBE理念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路
OBE理念的3個核心為: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以此3個核心為出發點,充分調研用人單位及相關企業對焊接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基于OBE理念的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路如圖1所示。社會、國家、企業以及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是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外部條件,而畢業要求需與根據需求制定的培養目標相對應,同時要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設計要能夠支持畢業要求。
2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對學生畢業后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上應該具備或達到程度的綜合描述[3],培養目標是構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總綱,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及教學活動的開展均需以培養目標為基本依據。
通過對用人單位、相關企業問卷調查、走訪畢業生等途徑發現,應用型焊接技術與工程人才的需求量較大,同時用人單位、相關企業也表示,作為應用型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從事產品開發、定制焊接工藝、指導工人作業、維護焊接設備、培養焊工、建立健全焊接質量控制系統、畢業3~5年后能處理復雜的焊接工程技術問題等能力。基于需求側的要求,同時考慮學校辦學目標、人才培養定位,基于OBE理念的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畢業生在知識、能力、素養3個維度上均滿足社會、國家、企業以及個體發展的需求。
在知識維度上,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數學與自然社會科學基礎外,還要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礎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知識、焊接基礎理論知識(包括焊接冶金學、材料焊接性、焊接結構設計、焊接方法、焊接設備、焊接質量檢驗等方面)要扎實,作為思維與視野的擴展,還要對高效焊接方法、電子封裝技術、焊接機器人等焊接領域的前沿發展有所涉獵。
在能力維度上,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應能從事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所涉及的材料、工藝、結構及設備的設計、開發、研究、應用等工作。尤其是畢業3~5年左右,能夠研判焊接接頭缺陷、焊接結構變形與失效等焊接領域復雜的工程問題,進而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從企業和個人發展需求來講,畢業生在職能團隊工作中應具有良好的溝通和經營管理能力。科技創新在社會發展、企業進步方面具有巨大的推動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這就要求畢業生要具有自我更新知識和提升的能力,具有職業可持續發展的潛能。
專業培養目標中關于素養的培育主要是指人文素養、職業素養的培育。人文素養的培育是指通過文、史、哲、思政教育,畢業生應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和較高的思想、倫理、審美標準;職業素養的培養是指畢業生在職場中應具有“工匠精神”,在工作中能夠精益求精,同時具備較強的擔當精神、溝通、協作能力、較強的服務國家和社會的意識等。
3 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是對學生畢業時應該實現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的要求,是畢業生3~5年后實現培養目標有效支撐。如果說人才培養目標主要解決的是畢業生“能做什么”的問題,畢業要求則側重回答的是畢業生“能有什么”,“能做什么”取決于“能有什么”,與培養目標相對應,考慮學生對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個人素質、職業能力、人際能力的培養,還有考慮在未來崗位上的作為和表現能力,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在畢業生所具備的工程與焊接專業知識、分析與表達焊接領域工程問題能力、設計開發焊接結構、焊接工藝方案等方面圍繞知識-能力-素養3個方面提出了畢業要求,與專業培養目標相對應,簡要敘述如圖2所示。
4 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設計
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的達成需要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的支撐。因此,課程體系的構建要以實現培養目標、達到畢業要求為核心,同時還要適應學生的發展、兼顧學科的系統性,還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據OBE教育理念中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的要求,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包括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基礎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素質能力教育平臺,一共75門課程。考慮各類課程的前后接續、學分比例等要求,構建邏輯架構合理的課程體系,課程與畢業要求之間關系及每門課程對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支撐如圖3所示。圖3中H,M,L分別代表該課程對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支撐力度為高、中等、低。每門課程教學內容根據畢業要求指標點進行反向設計。
針對學校的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戰略定位,對現有的本科教學模式和高職教學模式[4]進行了深入研究,打破先理論教學,再實踐的傳統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理論教學、專題講座、科技論文學習、技能訓練等交叉進行。例如在《熔焊方法及工藝》專業基礎課學習的過程中,穿插進行高效TIG焊、激光-電弧復合焊等先進焊接技術的專題講座,同時培養學生TIG焊、MIG焊的實操訓練;在《釬焊》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進行玻璃與金屬的真空釬焊[5]、釬焊接頭組織及性能[6]等方面科技論文的學習,使學生對學科發展的前沿有所了解,激發學生對焊接專業的熱愛。
5 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反饋及持續改進機制
按照OBE 理念的要求,人才培養模式要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的定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為了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就需要通過教師、校友、學生、以及用人企業等的反饋信息,評價人才培養模式的合理性以及培養目標的達成度[7]。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反饋及持續改進機制的制定應遵循“培養-評價-分析-改進”整體良性循環的思想。在整體的循環體系中,評價給出的反饋意見是持續改進體系運行的關鍵動力。
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反饋系統由2部分組成:校內評價和校外評價。通過校內評價獲得學生對培養方案、畢業要求以及教學過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進意見,而校外評價通過畢業生跟蹤反饋、用人單位和社會反饋可以反映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情況。
根據評價反饋意見,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以及相關的教學活動均需持續改進。例如,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為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企業對于電子封裝技術人員的需求量增加,根據這一企業需求,在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增加了《電子封裝材料與工藝》這門課。在對用人單位走訪的過程中發現,畢業生對于實際工程問題的研判能力不足,針對這一現象,在新的培養目標中強調畢業生畢業5年左右應具有能夠運用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知識與工程技能,發現、研究與解決現實中復雜的工程問題得能力。
6 結束語
焊接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質量決定了中國焊接產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的標準設計教學形式;師資、課程等教學資源以實現學生學習成果為唯一目標進行配置;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唯一標準建立評價體系,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增大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
參考文獻[1] 王孫禺,趙自強,雷環. 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制度的構建與完善-國際實質等效的認證制度建設十年回望[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23-34.
[2] 劉昀,狄振鵬,李世美.基于OBE 的“三三制”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高教學刊, 2020(32): 173-176.
[3] 林建. 工程教育認證與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2): 10-19.
[4] 冷冰,陳健, 張明猛,等. 高職院校焊接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探索[J]. 焊接, 2018(5): 55-57.
[5] 丁業立, 牛紅偉, 劉多,等. K9玻璃與2507不銹鋼的真空釬焊[J]. 焊接, 2019(1): 1-4.
[6] 李書珍,呂登峰,龍偉民. 銅磷錫釬料釬焊黃銅接頭組織及性能[J]. 焊接, 2018(1): 38-41.
[7] 孫愛晶,陳怡君,石曉娟.基于OBE的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評價體系設計[J]. 高教學刊, 2017(9):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