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山體、5A級景區分布數萬墓穴……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雖然近年來各地大力整治違規圈地私建墳墓行為,但受公墓規劃建設管理滯后、殯葬需求與殯葬土地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民偏好傳統墓葬等因素影響,部分城市私埋亂葬現象長期存在,“墳墓圍山”問題難以根治。
私埋亂葬成頑疾
在東部某市的一處著名風景區東側山體,順著山道一路向東,會遇到一片墓地。這片墓地將附近唯一的山道包裹其中,游客必須穿過墳場才能通過。墓地中大約有近百座墳頭,大部分都立上了墓碑。在這片墓地上方,還有100多座零散建造的墳墓,大多以家族墓地形式存在。這座山體的最東側接近公路,墳墓也最為密集。從入口向前不到100米,上百座新老墳墓出現在眼前。從墓碑時間上看,這些墳墓跨度達20多年。
這座城市的多處山體均有數量規模不等的墳墓。據該市園林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墳頭絕大部分屬于違規建造的私墳,且有不少老墳早在山體劃歸風景區之前就已存在,大都由附近村民修建。“墳的年代比較久遠,有些還是無主墳,整體管理難度比較大。”該工作人員說。
位于東部沿海的某自然風景區,是國務院首批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不過,就在景區沿途的山林之內,存在著大量違規建造的墳墓,部分山林因此被毀。
2019年,當地民政局負責人曾表示,在這處5A級旅游景區內,散亂墳墓達600多處、6.5萬座,全部散布于山林地帶。盡管景區與社區并存是這處風景名勝的歷史和現狀,一些因歷史形成的散亂墓地確有其因,但也破壞了生態環境,影響了景區形象。
目前,該區已對散亂墳墓進行了統計造表,要求各街道封閉管理現有墓地,在確保零增量的基礎上,參照GPS定位數據制定治理遷移計劃,分期分批完成全區散亂墳墓治理遷移任務。
殯葬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業內人士和專家表示,公益性公墓規劃建設管理滯后,市民殯葬需求與殯葬土地資源的供給矛盾突出,部分市民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偏好傳統墓葬等原因,導致部分城市屢屢出現私埋亂葬頑疾。
天津市殯葬事業管理處業務二科科長朱金方介紹,天津為推動殯葬領域相關問題治理開展了殯葬領域全面排查整治工作。工作人員在摸排中發現,目前有關公益性殯葬設施的規劃僅局限在市級層面,區級層面各類殯葬 服務設施專項規劃仍有缺失。天津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堂布局上存在區域分布不平衡問題,呈現近郊聚集、遠郊偏少的特征。
除此之外,公益性骨灰堂和公益性墓地定價也缺乏具體標準,殯葬服務設施在土地規劃、建筑設計、日常管理等制度建設方面有待完善。“目前天津已經根據摸排出的問題制定了多個指導性政策文件,未來將加快完善市區兩級殯葬服務設施專項規劃。”朱金方說。
據了解,在許多大城市,經營性公墓土地存量很少,部分公墓因無法擴地陷入“無地危機”,只能限量銷售,這也變相推高了城市墓地價格。
業內人士建議,根治城市非法墓葬現象,須加大城市散亂墳墓治理力度,加強城市公共殯葬設施保障,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
(摘自《半月談》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