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預訂、遠程學習健身課、運動裝備線上購……“互聯網+體育”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力助推體育產業蓬勃發展。國務院近日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強調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推動線上和智能體育賽事活動開展,支持開展智能健身、云賽事、虛擬運動等新興運動。如何推動體育產業不斷轉型升級,成為業界關注熱點。
“互聯網”讓運動更有趣
各地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健身新模式,不少新奇有用的運動體驗產品及項目應運而生。例如,浙江省金華市體育局等推出“金華運動銀行”線上平臺。通過“金華運動銀行”,市民不僅可以查找本地體育場館,支付門票費用,還可以拿運動產生的“運動卡幣”兌換運動裝備、視頻課程、電影票、打車券等。
讓商戶、居民受益的體育消費券,也有效激發著體育消費熱情。今年以來,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河北、山東、遼寧等多地紛紛發放體育專項消費券。其中,北京市體育局等主辦的第二屆“8·8北京體育消費節”日前啟動,活動策劃了“線上買”“線上訂”“線上賽”“線上學”4大特色板塊,為市民提供智能便捷的體育消費體驗。據悉,消費者可以直接使用優惠券“線上買”自己喜歡的運動裝備,通過“線上訂”優惠預訂全市上千家體育場館,“線上賽”提供線上賽事報名服務,在“線上學”板塊可以向體育明星免費學習運動課程。
不少地方還推出體育公共服務平臺,用戶只需使用手機,就可實現體育場館預訂、體育消費券領用、賽事培訓報名、健身地圖導覽等各類健身需求。
體育產業升級發展空間大
到2025年,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16名,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
為調動各城市發展體育的積極性,國家體育總局去年起啟動“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工作。西安、廈門、成都、張家口等地正推進相關建設方案,推動體育消費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其中,西安支持“體育+科技”新業態,鼓勵企業利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發展體育領域智能穿戴設備研發制造,計劃開發“西安智慧體育大管家”服務平臺,實現對全市體育資源的整合分類、精準實時管理。廈門鼓勵企業借助VR、大數據、云平臺、5G等新技術,培育數字體育、直播健身、線上培訓等新業態,創新體育消費場景。張家口推動“體育+互聯網”融合發展,計劃發展全市統一的體育惠民公共服務網絡平臺。
業內人士表示,在政策扶持和產業升級的雙重推動下,體育健身的各類設施和體育培訓資源將更加開放、豐富,無論是日常體育鍛煉還是進一步提升專項的體育技能,各類體育消費需求的激發將帶動體育消費市場不斷擴容提質,體育消費將向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發展,體育產業迎來升級發展的廣闊空間。
(據人民網 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