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晴晴 陳超 宋金莊



摘 要:采用個案研究、專家訪談、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孔令微備戰世錦賽赴美期間訓練安排情況進行系統分析,以期借鑒國外優秀教練員雷諾訓練經驗,為我國女子短跑運動員訓練提供新思路,為接力兼項運動員訓練提供參考依據。結果表明:孔令微赴美期間共安排三個階段的訓練,第一階段安排大量技術診斷訓練工作,貫穿全周的一般體能訓練,有助于補充體能短板和恢復體能水平;第二階段主要訓練安排圍繞彌補孔令微起跑技術和爆發力短板展開,技術訓練手段多樣且高效,體能訓練手段豐富且針對性強;第三階段的訓練以賽代練,檢驗訓練效果,同時查找訓練中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短跑;孔令微;赴美訓練;技術診斷;體能短板;以賽代練
中圖分類號:G8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21)03-0028-05
Abstract:Based on case study, expert interview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training arrangements of Kong Lingwei during his preparation for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learn from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of elite foreign coach Renault,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training and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relay athletes. Results showed that Kong arranged three stages of training during his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first stage arranged a large amount of technical diagnosis training, and the general physical training throughout the week, which was helpful to replenish physical weakness and restore physical fitness. The main train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econd stage are focused on making up for the Kong's micro-starting technique and shortcomings in explosive force. The technical training methods are diverse and efficient, and the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s are rich and targeted. The third stage of training is based on competition to test the training effect,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find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training.
Key words:Kong Lingwei; trai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technical diagnosis; physical weakness; participating competition instead of training
近些年,我國田徑短跑項目成績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蘇炳添、謝震業等運動員在世界大賽的個人項目中不斷取得佳績,我國男、女4×100米接力項目也在世界大賽和奧運會中取得了突破。中國田徑運動員之所以能夠在近年取得突破,和田徑運動員“走出去”戰略密不可分。2018年底孔令微隨國家隊奔赴美國集訓,備戰2019年第十七屆多哈世界田徑錦賽。此次赴美是跟隨著名短跑教練員雷諾訓練,雷諾教練曾帶出200米世界冠軍,他曾指導謝震業、韋永麗、梁曉靜訓練。在雷諾教練的指導下我國運動員成績都有長進,其中謝震業200米取得的19秒88的成績和雷諾教練的指導密不可分。孔令微此次赴美集訓主要目的是在雷諾教練的指導下,全面提高其個人競技能力水平,并在此基礎上提高集團(4×100米接力)競技能力水平,進而實現以孔令微專項成績促進接力成績,以孔令微接力成績帶動專項成績發展的目標。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研究以優秀短跑運動員孔令微赴美訓練安排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研究以“優秀短跑運動員訓練安排”“美國短跑訓練”等為關鍵詞,搜索了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查閱國家圖書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有關短跑訓練的書籍,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后進行歸納分析。
1.2.2 個案研究法
為了總結優秀女子短跑運動員備戰世錦賽赴美訓練安排特征,對我國優秀短跑運動員孔令微赴美訓練具體情況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收集。訓練資料主要來自孔令微的訓練日記以及國家隊領隊訓練記錄等素材。主要收集了孔令微赴美訓練期間的技術訓練和體能訓練、訓練負荷量和負荷強度、比賽成績等內容,為該研究提供了可靠、真實的資料支撐。
1.2.3 專家訪談法
該研究一方面訪談此次參與集訓的領隊人員,補充孔令微赴美期間的訓練資料,完善該研究中訓練安排的資料,采訪領隊人員對雷諾教練訓練安排的見解,為該研究提供更充實的論據。另一方面訪談我國短跑訓練領域的優秀教練員,收集當今短跑訓練安排的理念、指導思想、周期劃分、體能和技能訓練安排的具體內容,獲取高水平教練員訓練安排優秀運動員的訓練精髓。
1.2.4 數理統計法
在收集孔令微訓練資料過程中建立了訓練資料數據庫,對孔令微赴美期間的訓練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形成了訓練內容安排詳細比例、訓練負荷強度和負荷量的線性圖,為該研究撰寫相關內容提供數據支撐。
2 結果與分析
2.1 孔令微赴美訓練目標
孔令微此次赴美訓練的主要任務是備戰2019年舉行的田徑世錦賽,通過此次赴美跟隨雷諾教練訓練,改進專項技術,發展專項體能,提高個人競技能力,進而促進團體項目接力成績的發展。此次赴美訓練主要目標是備戰2019年田徑世錦賽4×100米接力項目,爭取進入世錦賽決賽,達標奧運會成績,入圍2020年奧運會比賽,比賽成績目標是突破42秒35。
2.2 孔令微赴美訓練階段劃分及其任務
孔令微于2018年12月25日抵達美國,12月26日開始正式訓練。第一階段一共安排2周的訓練時間,主要訓練任務是使孔令微快速適應美國的訓練環境,快速適應雷諾教練的訓練方式,在訓練的過程中恢復體能和技能。孔令微于2019年1月7日開始了第二階段的訓練,一共進行了10周的訓練。第二階段的主要訓練任務是提高運動員的綜合身體素質,補充體能存在短板,同時改進技術動作,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協調發展各項競技能力因素,最終通過這一階段的訓練提高孔令微的整體競技能力水平。孔令微于2019年3月18日開始了最后一個階段的訓練,并在2019年3月31日結束了所有赴美期間的訓練。第三階段的訓練主要任務是以賽代練,檢驗訓練效果,尋找訓練不足。
2.3 第一階段訓練安排情況
2.3.1 第一階段周訓練安排情況
在第一階段的周訓練過程中,主要以綜合身體素質和耐力訓練、力量為主,意在通過綜合身體素質訓練、耐力、力量的訓練恢復孔令微的運動能力及運動狀態,為后期的專項訓練做好準備。第一階段沒有在周中安排調整放松訓練課,只安排周日一天的休息,這與其他階段“兩段式”周訓練模式有所差異。這樣安排訓練是依據運動員競技能力形成的規律而實施的,通過提高運動員的體能儲備,進而為大強度技能訓練奠定良好基礎。
2.3.2 第一階段訓練課安排情況
在第一階段安排了40%的綜合身體素質訓練課,意在通過綜合身體素質訓練,提高孔令微全面身體素質,從而為技能訓練奠定良好基礎。安排了25%的力量訓練課,主要訓練孔令微的下肢、上肢及全身協同力量,對于彌補薄弱起跑環節的力量需求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安排了25%的耐力訓練課,耐力訓練課又以速度耐力訓練為主。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技術訓練課占比最低,沒有安排起跑、接力跑技術訓練內容,主要安排診斷性技術訓練和加速跑技術訓練。這樣的訓練課安排方式說明了這一階段是以恢復體能為主。雷諾教練一方面在恢復孔令微的體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補充孔令微存在的體能短板,通過多樣化的訓練手段提高孔令微的全面身體素質,盡量減少體能短板對技能表現的影響。
2.3.3 第一階段訓練完成情況
第一階段一共安排了2周的恢復適應訓練,在力量訓練課程中能夠完成規定的最大力量訓練內容,孔令微的最大力量恢復到了個人最高水平,完成了雷諾教練規定的快速力量訓練內容。速度耐力水平提高也逐步完成。由于這一階段的速度耐力訓練沒有要求強度,孔令微完成了雷諾教練制定的速度耐力訓練計劃,速度耐力水平沒有明顯變化。在技術訓練方面,通過檢查訓練課查找了孔令微技術的不足之處,為下一階段改進技術做好了準備。雷諾教練指出了孔令微一些技術細節問題,孔令微按照雷諾教練要求完成了技術訓練內容,但是技術改進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孔令微技術細節問題在這一階段尚未得到明顯改善。在這2周的訓練過程中孔令微逐漸適應了雷諾教練的訓練安排模式,掌握了一些新的訓練手段,能夠配合雷諾教練高效地完成訓練計劃。
2.4 第二階段訓練安排情況
2.4.1 第二階段周訓練安排情況
雷諾教練依據孔令微競技能力的診斷結果,確定了孔令微體能和技能存在的問題,由此安排第二階段的訓練。第二階段的周訓練安排模式為每周一、周五為速度、技術和力量訓練課,每周三為專門的技術訓練課,每周二、周六為速度耐力訓練課,每周四進行放松調整,每周日進行休息,這樣的安排方式較為合理,有利于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體能的提升。這個階段的訓練任務是改進運動員的動作技術,因此每周安排了3次技術訓練課,而且在專項準備活動過程中也特別強調技術問題。
2.4.2 第二階段訓練課安排情況
孔令微第二階段的訓練安排更為明確,每周的訓練內容安排得更為規律,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孔令微的動作技術,因此技術訓練課占到總訓練課的33%,每周3節技術訓練課和2節速度訓練課的內容也不一樣,這樣的安排方式意在提高孔令微起跑、加速跑、途中跑、接力跑的技術以及最大速度能力。在技術訓練課中起跑技術訓練內容占到10%,加速跑技術訓練內容占到30%,接力技術占到20%,途中跑技術占到40%。由于技術訓練課休息1.5小時后要進行力量訓練,因此力量訓練課在整個第二階段占到24%,這個階段的力量訓練課較之前階段占比增多。速度耐力訓練課占到16%,速度耐力訓練課比較固定,訓練所占比例沒有下降。調整訓練課占整個訓練課的8%,所占比例比較固定。
2.4.3 第二階段訓練完成情況
孔令微經過第二階段10周的訓練,完成了大量綜合身體素質訓練,一般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特別是核心力量水平得到了提升,相比訓練初期,孔令微能夠完成更大負荷的力量訓練內容。速度耐力訓練方面,孔令微300米跑成績突破了37秒90,達到個人300米跑最好成績。孔令微的途中跑技術得到明顯的改善,并得到了雷諾教練的認可,途中跑技術更加合理,跑動過程中向前性更好,后蹬更加充分,動作技術實效性得到提高,改進了接力交接棒技術細節問題,接、傳隊友的接力棒更加熟練,配合更加默契。
2.5 第三階段訓練安排情況
2.5.1 第三階段周訓練安排情況
在第三階段的訓練中,雷諾教練安排了兩場比賽,意在通過比賽檢驗運動員競技水平,查找訓練存在問題。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周一安排了加速跑和接力跑技術訓練,其中接力跑技術訓練所占比例較大,通過此次訓練課意在提高運動員的短跑及接力技術水平。周二安排了途中跑技術的訓練,主要訓練目的是提高個人途中跑技術水平,從而提升團隊競技能力。周三安排了接力技術訓練,此次接力技術訓練安排在接力區內交接棒,通過此次訓練提高運動員實戰能力。周四進行了拉伸放松訓練,調整運動員競技狀態。周五進行了比賽。周六進行了調整訓練,通過此次訓練目的在于恢復體能,調整訓練狀態,為下周比賽做準備。
2.5.2 第三階段訓練課安排情況分析
第三階段的訓練目的是培養孔令微的競技狀態,參加比賽并爭取優異成績,因此在這一階段的訓練課要圍繞培養并保持運動員良好競技狀態安排相關內容。第三階段孔令微主要進行了速度和技術的訓練,速度、技術訓練課占到這一階段訓練課的50%。在一周的訓練中會安排調整訓練課,通過調整訓練內容負荷以及訓練手段,從而達到培養運動員最佳競技狀態的目的。安排了16%的力量訓練課,通過力量刺激運動員的上肢、核心、下肢部位的力量,培養最佳肌肉力量狀態。安排了22%的綜合訓練課,繼第二階段后,在這一階段繼續提高孔令微的綜合身體素質。在這一階段沒有安排速度耐力的訓練課,這樣的安排方式也是為了防止運動員出現運動疲勞的現象,影響運動員的競技狀態。
2.5.3 第三階段訓練完成情況
第三階段孔令微參加了3月22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杰克遜維爾(Jacksonville)的UNF Hodges體育場舉行的女子4×100米接力賽,并取得了43秒14秒的良好成績,同時參加了200米的比賽,跑出了23秒43的成績。在佛羅里達參加了女子接力4×100米挑戰賽,取得了43秒37的成績,同時參加了200米的比賽,跑出了24秒20的成績。在這兩場比賽中孔令微完成了雷諾教練安排的比賽任務,和隊友高效地完成了交接棒,沒有出現交接棒失誤的情況。這一階段的訓練中孔令微個人競技能力水平得到了提升,通過比賽檢查了自己的競技能力水平,發現了不足之處,整體來說,這一階段較為圓滿地完成了雷諾教練的訓練安排。
2.6 孔令微赴美訓練負荷安排情況
2.6.1 速度訓練負荷安排情況
在赴美期間孔令微的速度訓練負荷量較大,前兩個階段每周安排了2000米以上的速度訓練負荷量,從第10周開始孔令微的速度訓練負荷量逐漸減少,并在13周和14周的速度負荷量達到最低。孔令微速度訓練的負荷量高峰出現在第8周和第9周。孔令微赴美期間的訓練強度維持在80%~100%之間。從進入美國訓練開始速度的負荷強度一直在增加,并在第7周達到負荷高峰;隨后第 8周安排了一周的調整訓練,降低了負荷強度;從第9周開始新一輪的增加速度負荷強度訓練,并在在第10周和第11周出現第二次速度負荷強度高峰,速度訓練負荷強度的最低峰出現在最后一階段的最后兩周。孔令微在美國期間速度強度呈現出了雙高峰的特點。雷諾教練安排大強度速度訓練目的是提高孔令微短跑技術的技巧性和熟練性,提高孔令微起跑環節和途中跑環節的高度銜接性。
2.6.2 力量訓練負荷安排情況
孔令微赴美期間的力量訓練負荷量呈現倒U形變化趨勢。第一階段的力量訓練負荷量逐漸增加,在第二階段達到力量訓練負荷量的最大值,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力量訓練負荷量呈現下降趨勢。孔令微赴美期間的力量訓練負荷強度呈現波浪式變化,每隔一周變換一次力量訓練負荷量度。在開始訓練時力量訓練負荷強度為80%,隨著訓練的推進訓練負荷強度沒有明顯增加,訓練負荷強度變化維持在10%之間。第10周訓練負荷強度最大,這一周的力量訓練課安排是沖擊個人最大力量(PB),力量訓練強度達到個人訓練最大值,訓練強度達到100%。在最后兩周減少了訓練負荷強度,避免運動員疲勞的積累。
2.7 孔令微赴美訓練總結
經過赴美期間的訓練,孔令微在基本保持體能訓練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完善運動技術,尤其是起跑與加速技術,建立合理的短跑動作模式,形成正確的技術概念,提高了跑動技術的經濟性與實效性。在技術訓練過程中,先以基本技術的定型為主,然后再追求技術的表現效果,最終提高專項技術的合理性。在運動素質訓練方面,一般身體素質素質訓練貫穿訓練始終,專項素質訓練具有高度的針對性,孔令微運動素質專項化水平得到提升,彌補了運動素質短板。在訓練負荷強度安排方面,遵循了量變到質變的變化規律,并在比賽時表現出了最高負荷強度,參加比賽效果較高。赴美訓練之前的參賽成績以及赴美訓練結束后的參賽成績均表明孔令微此次赴美訓練效果較好,赴美期間的訓練安排較為合理、有效。今后的訓練中應繼續堅持對短跑動作細節訓練的精益求精,充分重視全面體能訓練,減少體能和技能短板對孔令微的影響。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第一階段孔令微主要是從心理上和生理上適應美國訓練環境及雷諾教練訓練安排方式,大量技術診斷工作為下一階段改進技術提供了良好的準備條件。貫穿全周的一般體能訓練,有助于彌補體能短板和恢復體能水平。
2)第二階段主要訓練安排圍繞彌補孔令微起跑技術和爆發力短板展開,技術訓練手段多樣且高效,體能訓練手段豐富且針對性強。孔令微的途中跑技術得到改善和提高,跑動時動作更加協調放松,跑動過程中向前性更好,后蹬更加充分,動作技術實效性得到提高。
3)孔令微第三階段的訓練安排是以賽代練,檢驗訓練效果,查找訓練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這一階段的檢查比賽性訓練課,孔令微的參賽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篩查出了技術動作存在細節問題。
4)在赴美期間,孔令微的速度訓練負荷量較大,速度強度呈現出了雙高峰的特點。力量訓練負荷量呈現倒U形變化趨勢,力量訓練負荷強度呈現波浪式變化趨勢。
5)經過赴美期間的訓練,孔令微的200米專項競技水平得到保持和提升,接力成績取得了突破。孔令微的訓練安排基本實現了“以接力帶動專項、以專項促進接力”的這一訓練安排目標。
3.2 建議
1)今后應繼續堅持對短跑動作細節訓練的精益求精,充分重視全面體能訓練,減少體能和技能短板對我國女子短跑運動員的影響。
2)在今后訓練中可以借鑒雷諾教練的訓練安排方式,在保證訓練質量的前提下豐富訓練手段,把訓練過程變得更加豐富,避免枯燥訓練。
3)雷諾教練擁有獨特的周期訓練安排方法,但是由于時間原因,該研究只調研了孔令微赴美期間的訓練安排情況,無法對雷諾教練訓練周期安排理念及方法進行系統、深入研究,期待后來學者可以在此研究基礎之上繼續開展相關研究。
參考文獻:
[1]戴興鴻.兩名優秀女子短跑運動員下肢專項力量訓練手段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1):132-136.
[2]陶宇佳.我國女子短跑運動員陶宇佳備戰倫敦奧運會專項訓練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3]沈立平.女子短跑運動員賽前心理控制與調節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3(1):45-47.
[4]姜自立.李慶短跑訓練理念[J].體育科學,2018(2):55-64.
[5]許華雙.東京奧運會前世界田徑競技格局動態演變和中國田徑戰略選擇研究——基于23~31屆奧運會田徑成績分析[J].魯東大學學報,2019(3):265-276.
[6]戴興鴻.以時間為參照系的訓練理念在百米跑運動員速度訓練中的應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18(6):100-103.
[7]陶琴.近年來奧運會與我國全運會短跑項目運動成績特征的比較分析[J].運動,2018,12(24):13-14.
[8]姜迪.力量素質促進女子短跑運動員專項技術完善的相關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15(9):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