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丹 田嬌 鄭丹溪 石凌寧
摘 要:政治儀式作為中學生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在政治認同培育、價值引領、行為規范、內涵核心價值外化行為實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政治儀式育人功效發揮的前提就是政治儀式開展過程具有高度的感染力。而提升中學政治儀式感染力必須抓住儀式過程的關鍵環節,從基礎、原則、核心、保障四個方面形有機一體的政治儀式基本規范,規范儀式表達。以增強儀式情境感染性為基礎,強化儀式主體互動性為原則,深化儀式價值引領性為核心,加強儀式程序規范性為保障,不斷提升中學政治儀式感染力、感召力。
關鍵詞:中學政治儀式;感染力;關鍵要素;基本規范
中圖分類號:D9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52
0 引言
2019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注重運用儀式禮儀……認真組織憲法宣誓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儀式等,通過公開宣誓、重溫誓詞等形式,強化國家意識和集體觀念……組織重大紀念活動,引導人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緬懷先烈,激發愛國情凝聚奮進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各類政治儀式在立德樹人方面的育人功效。中學政治儀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儀式中的重要一類,是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對中學生培育政治認同、價值引領和行為規范具有重要作用。
1 基礎:增強政治儀式情境的感染性
政治儀式情境作為一個“人為的”活動過程,必然包含主體、內容、目標、方式手段、載體等因素,主體對外顯性因素和隱性因素的綜合協調達到的一種具有感染人情感思想行為的狀態。學校政治儀式情境創設的目的就是要由“鏡”生“情”,因“情”啟“思”,從而使主體達到情感共鳴、靈魂共通、價值內化、行為外化狀態。因此要提升中學政治儀式的感染力感召力,必須把增強政治儀式情境的感染性作為基礎遵循。
增強政治儀式情境感染性,首先,強化情境藝術表達,根據實際需要創設豐富情境。“沒有藝術的儀式只不過是枯燥乏味的說教,而藝術也需要儀式去廣泛傳播和弘揚。人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受,越是有藝術性的儀式,越會增添無比的審美價值與感染力。”學校教育者應該根據不同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對象創設不同的儀式情境,奠定不同的情感基調,以更好地激發受眾的主觀情感,營造良好的精神氛圍。例如,學校在舉行“五四青年愛國精神傳承紀念儀式”時,就需要創設更多“五四青年學生愛國行”歷史情境,通過音樂等奠定一種悲壯而激情拼搏的情感氛圍,使受眾回憶歷史、感知歷史,再聯想到個人自身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其次,營造良好的外顯環境,豐富并有序安排外顯環境物品。在儀式活動中、儀式動作、活動程序、參與主體言行服裝、儀式橫幅旗幟徽章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規則在確定的時空中組建起來,形成一個不同于個人日常生活的、具有特定象征性意義的符號集合和情境。這樣一種有序安排就使得儀式情境不同于參與者的日常生活情境,使得參與者從日常剝離回歸到特定的歷史場域中,去關注、重視、感知儀式情境的主題價值。例如升旗儀式中,學生集合于操場上,所有人的統一服裝、佩戴校徽、飄揚的紅旗、國歌、領導人圖像、紅旗下演講等綜合呈現使得參與者無意識地進入圖像所代表的特定情感中,引發想象,加強情感交流。最后,重視并努力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這種儀式所需要的心理環境就在于教育者與受教育之間要建立和諧心理氛圍、平等信任尊重的關系、有著共同愿景,從而形成積極的雙向期待。如果教育者在儀式情境中,仍然僅僅將自己作為“領導”“長者”而自動疏離于學生在情境之外,成為一個“旁觀者”,他們的責任就是完成儀式程序,“念念稿子,講講話”“走走形式,拍拍照”就完事了,那這樣的主體關系,使得學生形成也僅僅是“等級化”“形式化”“無意義化”儀式情境感知。因此,一個具有高度感染性的儀式情境,在重視外顯因素安排的同時,必須更加重視這種內隱性的心理環境的營造。
2 原則:強化政治儀式主體的互動性
學校政治儀式本身就是一種“人為的”,也是一種“為人的”育人活動。儀式場域開展的儀式情境只有通過參與主體之間的互動,才能將儀式場域中各種顯性和隱性要素結合起來,形成具有完整性功能的感染效果。這種儀式主體間的互動可以是儀式過程中的也是儀式外的互動,可以是話語互動也可以是肢體動作互動,可以是外顯行為互動也可以是內隱情感互動。提升中學政治儀式感染力,就必須把強化儀式主體間的互動性作為原則遵循。
強化儀式主體的互動性,首先,尊重學生主體性主動性,設計開展貼近學生實際需要的豐富活動。學校政治儀式開展的目標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培育政治認同,達到價值引領、行為規范的效能,這也是學校政治儀式開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生是儀式的參與者體驗者,也是儀式內涵的思想價值的傳承者。因此學校政治儀式活動設計、開展要立足學生實際,貼近學生,圍繞學生,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就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把握學生實際需要和思想行為規律,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例如,在舉行一些黨日、團日、主題儀式活動時,充分發揮學生智慧,設計儀式活動內容、標語、象征物、儀式視頻音樂資源配備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給更多學生展示鍛煉自我的機會,同時也使得儀式活動更加貼近學生實際需要和興趣。其次,加強教育者與受教育的平等性,建立共同愿景,形成雙向的積極期待。因此,教育者領導要“放下架子”“走下講臺”與學生進行身體姿勢、語言、眼神、情感、思想的互動交流溝通。教育者既要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又要主動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3 核心:深化政治儀式價值的引領性
“儀式是特定社會行動的程序集合,同樣也是價值的集合體,沒有價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儀式就會迷失方向、失去皈依,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學校政治儀式價值作為政治儀式教育的主題、程序、內容、情境設計開展的核心,必須發揮儀式價值對儀式活動整體環節、主體的引領性,將深化政治儀式價值的引領性作為儀式設計開展的核心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