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李娜


摘 要:以國內CNKI數據庫中1991-2019年30年間有關闡釋學翻譯研究相關文獻為研究數據,使用文獻計量工具CiteSpace分析國內闡釋學翻譯研究的發展現狀,研究領域,研究熱點。研究發現:目前國內闡釋學翻譯研究經歷了四個階段:發展初期、快速增長期、穩定發展期、回落期;該領域研究重心集中于譯者主體性、翻譯、效果歷史和伽達默爾理論等方面;喬治·斯坦納翻譯四步驟日益成為國內近五年闡釋學翻譯研究的新興熱點,研究數量呈上升趨勢。
關鍵詞:闡釋學;翻譯;文獻計量工具CiteSpace;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75
0 引言
闡釋學(Hermeneutics)源自于希臘語,本意為“了解”之意,形成于20世紀,在西方學術界發展史上經歷了三個階段:古代闡釋學、近代闡釋學、現代闡釋學。1979年5月,燕宏遠教授的譯作《何謂解釋學》(W.R.伯耶爾:1625)促使這一概念在國內普及。任何文本類型的翻譯都涉及對原文的理解和探究原文意義。闡釋學是關于理解的哲學,能幫助人們更為深入地探究作者意圖,為翻譯研究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本文以中國知網中闡釋學翻譯研究相關文獻作為數據來源,借助CiteSpace科學計量工具,分析該領域的發展狀況,研究領域,研究熱點和發展方向,通過科學知識圖譜的方式來表達,從而嘗試厘清闡釋學翻譯發展現狀。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自中國知網數據庫。為保證數據的全面性,以“闡釋學+翻譯”,“解釋學+翻譯”,“詮釋學+翻譯”為檢索關鍵詞,剔除不相關論文,共得有效論文數據1,036篇。最早可見袁洪庚于1991年在《西安外國語學報》發表的“闡釋學與翻譯”,因此本研究數據的時間設置為1991-2019。并文獻題錄信息(論文題目、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進行下載保存,格式為文本文檔(txt)以便CiteSpace識別和處理。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陳超美:2015)是通過知識圖譜的方式探究某一領域發展新趨勢與新動態。本研究將所保存的相關論文題錄信息為原始數據(data)、導入CiteSpace進行數據轉化、存于新建項目并進行數值設置:時間跨度為1991-2019,時間切片(time slicing)設置為一年,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Keyword),提取每個時區中關鍵詞出現頻率前50的數據構建圖譜。
2 數據分析
2.1 闡釋學年度分布發文量分析
某一領域發文量的變化能夠總體上反映出該領域一定階段的受關注程度和研究狀況。1990年以前涉及闡釋學與翻譯研究的文獻較少,20世紀90年代后闡釋學與翻譯的結合成為國外翻譯學研究熱點之一,國內闡釋學的翻譯研究也開始逐漸增多,成為國內翻譯學研究熱點之一。
據闡釋學翻譯研究年度發文量可知,國內闡釋學的翻譯研究可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1-2001(發展初期),年均發文量為低不足。第二階段為2002-2008(快速發展期),經歷了長時間的萌芽期,學者對闡釋學的接受程度大有提升,年均發文量高達20.17。第三階段為2009-2015(穩定發展期),從圖1可見,年均發文量約為35.83。第四階段為2016-2019,(回落期),基本符合一個新興事物的發展趨勢闡釋學的翻譯研究在2002年開始在我國首次出現發文量激增,持續長達7年,于2009才有小幅回落。從2010年出現第二次研究熱潮,且總體研究數量仍相對較高,可見國內學者對該領域的有了更為客觀全面的認識。
2.2 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共現分析是文獻計量學常用方法之一,根據各個關鍵詞之間的聯系反應某個領域內部關系,探索其發展動態與趨勢。本文通過設置閾值TopN=50,TopN%=10,得到網絡節點118個,邊數446條,網絡密度0.0646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圖2中十字圖形的大小即為關鍵詞的頻次,頻次越高,十字越大。連線粗則代表關鍵詞之間的緊密程度。
其中“闡釋學”和“翻譯”的節點在文獻中出現頻率最高,與搜索的主題相符;此外,“譯者主體性”的出現頻次最高,節點最大,為是闡釋學翻譯研究中熱點詞匯,也是學者最為關注的研究主題。其次,視域融合,譯者,文學翻譯等關鍵詞出現頻次分別為84,59,54,與關鍵詞頻次與中心性分析表結果一致。特別關注的是,一些關鍵詞的頻次較低,而中心性較高,如喬治斯坦納(29,0.09),翻譯四步驟(23,0.11)等,說明這些詞匯與其余關鍵詞共現概率大,同為研究的熱點話題。
2.3 國內闡釋學翻譯研究新興熱點
CiteSpace中“突變檢測計算”可用來檢測某一學科中研究興趣的增長程度,在該結果中突現的動態關鍵詞和潛在的研究話題代表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為了更加清晰地看出國內闡釋學翻譯領域的新興研究熱點情況,本文對這一領域進行“突變檢測計算”。首先在CiteSpace中查看突發性關鍵詞(Burstness)共有9個結果:闡釋學、接受美學、主體性、理解、文學翻譯、效果歷史、英譯、喬治斯坦納、翻譯四步驟。選擇“Sort by the beginning year of burst”使其呈現方式根據突發的起始時間進行排序,得出國內闡釋學翻譯研究中突發性排名前9的關鍵詞時序列表。
每個關鍵詞都對應突發性結節,它代表某一的主題在對應年份發文量激增的情況。以下將對這些主題突發性結節的原因進行分析。
首先,國內闡釋學與翻譯的關系最早由袁洪庚(1991)闡述,繼而蔣驍華(1998)、謝天振(2000)、許鈞(2003)等學者在國內核心期刊均發表了相關論文發表,普及和推動了這一概念,使之成為國內翻譯學領域熱點研究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