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摘 要:當今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發展程度越來越高,教育的國際化傾向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而產生的。國際合作辦學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在這一背景下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要進行改革才能適應新形勢。中職語文應該如何進行改革才能適應新時代,這關乎學生的未來,關乎中國的職業教育發展。
關鍵詞:國際合作辦學;中職語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74
1 國際合作辦學形式的出現
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發展愈來愈明顯,這成為經濟領域、教育領域、政治領域等人們熱議的一個現象。經濟全球化引起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的程度愈來愈深,表現在市場、生活和社會發展等很多方面,引起勞動力、資金、各種商品、各項服務、各領域知識和技術等資源的跨國流動加快,推進生產資源等的配置漸趨優化。經濟的全球化能夠推動教育的國際化加強,使各國教育資源相互交流融合,令很多國家把教育市場打開,這樣形成世界各國可以共享的全球性教育市場。教育國際化簡言之是國際教育的交流與合作,一方面開放本國的教育市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國際教育這個大市場,這樣培養的學生會具有國際化觀念與意識,能夠改變閉塞狹隘的狀態,思想上形成全球服務,對世界開放的觀點,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有更博大與開放的格局,他們學習了更多國際化的知識,因而能夠促進全球化更高程度的發展。
我國教育的國際化是伴隨經濟全球化產生的,當擁有大量資金和先進技術的國外企業看好中國經濟市場時,國內人才市場卻面臨著一次考驗。現有人才數量和質量能否滿足國際化市場需要是教育要思考的一個課題。因而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優化我國教育結構,革新教育思維,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積極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的辦學經驗與理念,可以使我國的教育更好地與國際教育接軌,趕上發達國家的教育發展水平,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人才,滿足經濟全球化發展需要。
國際合作辦學要求教育發展一方面對人才培養的規模數量重視,另一方面對國際化的辦學標準要注重。中外合作辦學通過各種形式不斷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使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大大提高,從而縮小了與發達國家在教育領域的差距。
目前,我國教育逐步走向國際社會,中國教育在國際教育的大舞臺上越來越閃亮,這一切和國際合作辦學密不可分。更多的教師和學生使我國教育真正走向世界,在國際教育大舞臺上,更多中國的聲音與形象得到世界的矚目和肯定,這使我國教育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
在國際合作辦學大背景下語文教學要跟上時代步伐,要滿足新形勢下培養學生的要求,必須進行改革。
2 中職語文發展及現狀分析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必須順應時代需要,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構建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中職語文課程。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成為中職課程改革的中心環節。語文是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工具學科。中職語文教學應結合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從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過程、學習互動、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研究,使中職語文教學更適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更適應國際合作辦學的需要,從而提高中職學生的專業素養與人文修養。
中職語文目前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如中職學生過于注重專業技能而忽視了文化基礎課程的學習,一成不變的教學讓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也逐漸產生倦怠情緒,甚至部分中職學校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率,大量增加專業技能的培訓課程,令中職語文教學難以得到重視,進而被劃分為要刪減的文化基礎課程。但是,從學生未來個人發展來看,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和知識能力才能真正適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為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夠促進其自身挖掘潛能,在適應社會發展中時刻保持良好的競爭力,以適應新的就業環境。
在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在經濟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狀態下,尤其在國際合作辦學的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中職語文教師長期受到傳統語文教學的影響,語文教學培養目標不明確,或者只是流于基本語文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重視不足,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不明確,使語文教育應有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在國際合作辦學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應該是:一方面重視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語文能力和素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讓學生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眼光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情況下,更應該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想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必須對現行的語文教學進行改革。
3 中職語文教學改革遵循的準則
(1)把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放在首位,根據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以“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成開放且包容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和綜合素養,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2)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模式,在國際合作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采用創新型教學模式來實現教育形式的轉變。學習國外先進教學模式,營造開放課堂,增強課堂的活躍度。
(3)發揚學生團結協作精神,進行探究合作性學習,發展學習小組。在自主鉆研、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要加強團隊協作能力建設,讓語文學習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實現生生互動,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目標。
4 語文教學改革的措施
4.1 變革語文培養目標
在國際合作辦學的背景下,使語文教學的目標由過去應試教育真正向職業教育轉變。之前語文課堂基本和普通教育一樣,過于注重分數的考量,標準比較單一,而對職業素養的培養不太重視。改革后中職語文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并且具有國際化理念。這樣學生畢業走向社會,可以很好參與社會競爭,更好實現自身價值。貫徹素質教育宗旨,同時為以后到合作辦學國家留學打下文化基礎,做好思想上和學識上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