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振興鄉村的重要部署,尤其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對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也更加重視。因此,為了更好的推動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應將農村經濟發展放在首要位置,以此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水平。文章就縣級政府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展開分析闡述,以期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縣級政府;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基礎是提高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這也是確保提高農村生產發展水平,促進農民生活富裕的基礎保障。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探討的焦點,所以,要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首要的任務就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快速轉型,并改善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從而實現縮小農村貧富差距的目的。因此,筆者站在縣級政府的角度上總結出幾點對策,以此來推動村集體經濟蓬勃且可持續發展。
一、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
要了解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平衡現狀,需要對全縣的情況進行梳理,全縣的行政村共337個,其中有135個村擁有集體經濟項目,總投資14747萬元,累計收益達到1025.4萬元。這135個村的集體經濟項目中,有47個村沒有收入。結合這一現狀開展分析,發現村集體經濟發展仍舊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村集體經濟發展失衡方面,首先,自改革開放以來,不僅提高了農村經濟發展速度,也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對農村經濟發展也帶來了較多的挑戰,現如今,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相對來講比較突出,這也是由于村與村之間的發展本身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再加上地理環境等其他因素的影響,都將影響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也會阻礙社會經濟發展,因此應采取有效措施來進行處理,以此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縮小農村貧富差距。
(二)經濟管理體制不完善
結合農村現有經濟管理體制進行分析,管理體制缺乏完善性。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究其內里,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團隊成員大都是基層組織成員,由于基層組織自身在管理水平方面仍舊有待提升,而且,管理體制的發展仍舊相對原始。此外,在管理層面,存在責權不明的情況,導致資金存在流失情況,使村集體的利益受到損失。部分偏僻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不理想,集體經濟發展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有投資,但數量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
(三)村集體經濟發展效果不明顯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穩定,然而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村集體經濟發展效果不明顯是較為突出的問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只有做好這兩方面的基礎建設,才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但現實狀況是,藍田縣大部分村土地資源欠缺,阻礙了農村的經濟發展,本身在發展過程中能用土地資源有限,而且,土地因一些因素不能集中連片,使得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使用的空間就會減少,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其次,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具有單一性,集體經濟管理缺乏規范性,在合同管理、支出審批、會計核算等環節也較為薄弱,且村集體收入相對較低。
二、縣級政府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一)明確工作思路推動村集體經濟
伴隨著時代的變化,各行各業之間的競爭趨勢也在逐漸加大,而為了進一步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要明確工作思路,應注意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環節,其核心管理內容應是增收問題,這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實現經濟增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縣級政府部門人員應發揮自身職能作用,要明確工作思路,為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指明方向,本身農村經濟發展速度直接關乎國家綜合實力,所以,必須要將農村經濟發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進而切合實際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同時,也要發揮支部的作用,并明確各級人員崗位職責,使其認識到自身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進而積極參與到村集體經濟發展建設中來。第二,也要發揮相關干部的作用,必要的前提下可以設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以此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第三,積極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促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我國經濟發展,進而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二)因村施策創新村經濟發展模式
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直接影響農村的發展速度,所以,縣級政府部門人員還應當因村施策,不斷創新村經濟發展模式,以此促進村集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首先,要積極鼓勵企業勇于探索,進一步帶動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比如:可以采取入股經營的方式,為相關單位提供訂單,進而帶動廣大農村人民積極的參與到經濟建設中來,也能夠實現經營風險共同承擔以及利益共享的美好愿望。同時,由于村與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發展差異,因此,更加需要因村施策,這樣才能滿足不同農村的實際發展需求,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空間。其次,可以采取資產經營模式進行發展,作為縣級政府領導人員也要發揮自身職能作用,要轉變工作思路,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經營模式,進一步為農村提供更多的創業思路,并為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科學數據支持,也可以大力推廣資源開發型發展模式,或者是土地經營發展模式。除此之外,在信息技術大背景下,需要積極引進農村電商型發展模式,借助互聯網平臺宣傳農特產品,進一步拓寬農村產品銷售的途徑,進而提高村集體經濟發展速度,提高群眾的經濟收入。最后,應拓展增收渠道,轉變農民群眾思想觀念,通過務工、土地流轉、技術服務、集體經濟分紅等多元化的創新模式入手,以此拓展增收渠道,進而確保實現穩定增收。
(三)加大隊伍建設夯實村集體經濟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技術人員的支持,為了推動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縣級政府人員還應當加大隊伍建設。領導人員要抓好村級班子建設,對內部領導干部必須要加強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其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同時,也需提升素養及綜合品質,只有高素質、高技能的人員才能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進而不斷提高其市場經濟駕馭能力,并有能力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走上致富的道路。同時,領導人員也要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積極參與到干部隊伍建設中來,要明確工作思路且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也要提高其責任心,這樣才能推動整個村集體經濟建設工作有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