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娟
摘要:文章主要從現代城市規劃管理的具體內容出發,著重分析了當前我國在城市發展規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具體科學的措施辦法,希望為我國城市發展建設提供必要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城市規劃管理;內涵;問題;對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也日益加快,但在城市發展規劃管理工作中往往只是從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出發,沒有進行綜合考慮,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忽視了城市規劃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只著重考慮自身利益,沒有從整體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因此,相關部門必須進行干預,全面科學合理地進行規劃管理,優化配置城市各種資源,加強對此項工作進行監督。
一、城市規劃管理概述
(一)城市規劃管理的概念
城市規劃管理是保障現代城市發展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一個全面科學的社會化、公眾化、技術化的綜合管理體系,政府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具體內容牽扯到城市發展建設的各個方面,在城市中的一切建設活動都要嚴格受到城市規劃發展管理部門的約束和監督。
在理論上對城市規劃管理進行分類類別繁多,其內容具體包擴土地管理、人防管理、市政管理等。規劃管理的服務對象包含有資源配置、資源管理、技術管理等。從調控層次角度,可以將城市規劃管理分為宏觀管理、區域管理、微觀管理。實質上它就是對城市規劃進行審批、編制、實施等對城市進行管理建設發展的各項工作總稱。目前,我國參與城市規劃管理的行政主體有政府、行政評審、規劃管理、執法單位等。進行規劃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城市建設的順利開展進行,同時達到預先要求的效果,進而實現有效利用和科學合理配置城市中的各種公共資源,提高城市經濟活動體系的運行效率,為實現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優化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進行現代城市發展規劃管理工作中,需要遵循科學化、公開化、法制化、程序化、生態化等原則。
(二)城市規劃管理的屬性
城市管理規劃包含以下幾方面特點:第一,具有服務性和制約性。改革開放以來,通過行政體制的改革,市場經濟得到迅猛發展,作用不斷提高,行政職能對市場經濟的影響已經愈來愈小,但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城市管理發展規劃依然由行政職能進行控制,避免不法商人在城市建設中通過各種手段謀取暴利,嚴重影響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第二,管理性和技術性。規劃管理是比較復雜的綜合管理體系,具有社會化、技術化、公眾化的特點,所以,管理和技術的雙重屬性與城市規劃管理緊密相連。第三,長遠性和近期性。城市規劃管理具有一定的時效性,通常有10年規劃、20年規劃、30年規劃等,大多數情況下,近期比較詳細,長遠比較宏偉。
(三)城市規劃管理的實際意義
1. 規范市場行為準則
建立城市發展的市場行為準則必須要科學合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廣大投資者的投資利益,維護正常的投資市場經營秩序,降低風險,通過發展城市建設使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現階段,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下,我國經濟體制也在發生巨大變革,給投資者提供了市場廣闊的經濟投資平臺,各種投資行為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投資風險,盲目地追求較高的經濟效益或出現內部管理漏洞,使投資的準確性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只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城市發展規劃管理體系,審批制度實行高效標準化,才能對投資者的盲目行為進行約束,規范城市建設的市場經濟秩序,保障通過城市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2. 助力政府部門發揮宏觀調控職能
積極開展城市發展規劃管理的各項工作,體現出當地政府部門的管理水平和智能效率,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可以促進政府部門在城市建設中更好地發揮出宏觀調控的監督智能,政府部門通過與投資者、社會企業等保持必要的協調配合和信息溝通,統籌規劃,明確各自的義務和權利,通過科學規劃協調城市建設發展,促進城市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
3. 引導城市經濟建設
隨著發展城市建設與保障民生需求整體規劃的推出,政府部門需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特色對制定的規劃作出必要的調整,堅持因地制宜的規劃原則,實現對社會各種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逐步完善城市中各種公共設施,對城市空間進行優化布局。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管理,促進政府部門積極開展招商引資的各項工作,制定出優惠政策,拓寬資金渠道來源,實現城市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發揮出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
二、國內城市規劃管理目前面臨的問題
(一)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低下
當前我國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總體還處于較低層次,由于種種原因城市發展的市場交易沒有得到重視和改善,現有城市中的市場交易大多只是單一的上下兩級,市場結構比較單一,發展空間比較狹窄,造成城市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城市居民對各種市場信息不能及時掌握,把握不住發展機遇,導致當地經濟發展遲滯不前,沒有明顯改變。另外,大多數居民由于受到當地陳舊觀念和文化習俗的制約,在思想上主要是小富即安,循規蹈矩缺乏創新思維,導致當地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不能有效提高。
(二)城市規劃工作的思路和作用不夠完善
個別地方在進行城市發展規劃時,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重大影響,重視程度不足,對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特色和遇到的問題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整體城市區域經濟參與對區域范圍更大經濟的影響,沒有充分地進行準備,城市區域經濟規劃體系要求的結果不夠全面,沒有充分認識城市規劃體系的實質和編制城市規劃的重要意義。結合我國一些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通過一些省區域的發展規劃和下面市區域、縣區域結合推出的經濟發展規劃中看出,城市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方式都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
(三)規劃管理的難度得到大大提高
現階段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影響下發展市場經濟,競爭十分激烈,城市區域與其他城市區域的聯系更加便捷、緊密,導致流動資本、流動技術、流動人口等的不確定性增大,增加的這些不確定因素使城市區域的經濟發展規劃和相關管理工作難度增大。目前很多城市居民對外的流動性增強,造成部分城市人口減少,很難進行準確預測,根據城市人口數量規劃未來發展方向的傳統城市規劃方式,已經不能準確地預測和確定城市發展需要的用地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