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
摘要:我國實施的對外開放,沿邊地區開放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相比于以本地制造業為中心的世界工廠模式,沿邊地區開放主要是實現和周邊國家的合作,從而加強相互之間的經濟一體化發展,從而提升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在跨區域經濟合作中,怎樣加速沿邊地區的產業發展和聚集是最為主要的問題,與我國是否能夠實現區域經濟協調和沿邊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關聯,同時也影響我國的社會穩定和邊境安全。文章首先對于沿邊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增長的相關概念進行闡述,同時對于對外開放對我國沿邊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研究,希望為我國沿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對外開放;沿邊地區;經濟增長
通過對外開放政策,各地區的經濟實力都得到了迅猛發展,然而與其他區域相比,我國沿邊地區受到諸如區位、地理、文化、交通、觀念等因素的限制,經濟發展相對來說比較緩慢。如果區域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可能會激化社會矛盾,這必然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和社會的安定團結產生威脅。因此,國家勢必加大沿邊地區的扶持力度,因此,我們要深刻意識到對外開放對沿邊地區經濟增長起到了什么作用,作用機制是什么以及其影響力的強弱,這對我們進一步推動沿邊地區經濟增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什么是沿邊地區
所謂沿邊地區是指我國的內陸邊境,自廣西北部灣北倉河口起到東北鴨綠江江口,沿線經過了廣西、云南、新疆、西藏以及甘肅、吉林等地,沿邊地區的總體面積約為六百萬平方公里左右,約占我國總體國土面積的百分之六十,接壤的國家包括了印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蒙古和俄羅斯等地,從行政區的角度來對沿邊地區進行劃分可將其分為省級邊境、市級邊境以及縣級邊境地區。
二、對外開放的意義和形式
對外開放主要是指國家進行國際經濟貿易的主動拓展,通過政策內容來降低經濟貿易往來的門檻,并對相關的限制內容進行取消,如國內市場的保護機制等,使得總體的經濟行為更加開放。這一名詞多出現于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了改革開放政策之后,但在學術界上對這一詞匯則有著多種不同的理解。第一種觀點認為對外貿易與對外開放的意義是相同的,第二種觀點認為對外開放與對外經濟開放的意義相同。實際上對外開放的過程是較為復雜的,包含了經濟、文化和政治等相關方面內容,在進行開放的過程中應該以經濟為核心。為了分析起來更加的簡便,這里將其定義為對外經濟開放的概念。當前對外開放的形式主要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外貿,具體是指產品的進出口,各個國家之間因為產品的交換而建立聯系。二是勞務往來,是指以勞動這種非物質形式來為其他國家進行服務,并在這個過程中取得勞動報酬,這屬于跨國形式的經濟合作。三是運用國外的技術或者資金來解決我國建設中存在的困難。
三、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
經濟增長的度量方式主要是通過人均生產總值或者生產總值,這兩項數值具體是指某個時間段當中服務和產品的總增長量。著名的經濟學家諾斯提出了經濟增長是指人均收入的長時間增長,表示社會收入要比人口增長速度更快。學術界當中對于經濟增長的定義也在某些層面上達成了共識。首先,這一現象并不是短時間的過程,而屬于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有著較長的經濟跨度。其次,需要應用定量指標來進行經濟增長的度量。最后,社會在持續追求經濟的增長,這也意味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經濟增長并不是某一個單一因素能夠影響的,除了資本和勞動力之外,也與文化、制度等方面有著一定的關聯,并且不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區域都決定了經濟增長上的不同。具體來看,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經濟增長和貿易之間的關系,一些人認為貿易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另一些人認為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不明顯,因為這些人認為出口貿易對國內市場的依賴性較小。其次,經濟增長和投資之間的關系,對于這一關系進行分析的理論主要包括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和壟斷優勢理論等。著名的經濟學家索洛認為勞動、技術和資本共同推動了經濟的增長。
四、對外開放對我國沿邊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
對外開放屬于我國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國策,對外開放的主要目標在于將原有的封閉型經濟結構轉化為開放型經濟結構,從而有效推動國民經濟的良好發展。在我國的對外開放中形成經濟格局的過程被分成了多個步驟,而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對沿邊地區的開放。
沿邊地區的優勢主要是擁有開放的邊境口岸且優惠政策較多,但當前在沿邊地區并未真正形成綜合管理政策區域,與沿海地區相比,沿邊地區所具有的優勢和特殊性決定了其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的方式。從長遠角度來看,工業發展中出現的資源不足與勞動力過剩的矛盾問題,通過沿邊地區的對外開放能夠有效解決。與此同時,應該將沿邊地區的對外開放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關鍵性支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能夠為沿邊區域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從而推動邊境貿易的發展。
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十分有利于外資的引入。20世紀末開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國外投資接受國家,這進一步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資金不足問題也可以通過外資引入來解決,從而推動國家財政收入提升,而外資企業在進行資金投入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先進技術。在外資引入的過程中,會激發上下游產業的順利發展,同時也提升了出口額度,并更新了技術管理經營模式,這對于我國的經濟布局有著重要的影響。
對外開放這一政策對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作用,這也是影響城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當某一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出口貿易就會對經濟增長形成重要影響。而對于比較發達的國家或者地區而言,勞動力的增長仍然非常重要,會對他們的經濟增長形成重要影響。通過上文的論述可知,沿邊地區無論是在外貿依存程度上,還是在進出口總額上,相對于全國而言仍然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上。除了遼寧省之外,我國當前所有的沿邊地區所形成的對外開放程度都比較低,這充分表明了沿邊地區雖然地處沿邊,能夠和鄰國進行接壤,但并未將其所具備的區域優勢發揮出來。沿邊地區的城市雖然有著一定的區位優勢,但因為城市產業基礎薄弱、經濟體量較小、缺乏產業聯動且接壤的鄰國多屬于經濟不發達地區,所以依靠外貿拉動經濟十分緩慢,從而造成了孤島經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