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麗
摘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這一偉大倡議不僅符合中國的發展需要,而且給沿線國家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在這一背景下,作為內陸城市的開封如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進而提升開放水平成為很多學者關心的問題。文章立足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宏偉背景,結合開封市當前發展現狀,深入分析開封市對外開放面臨的機遇與制約因素,進而提出開封市對外開放的對策與建議,以期為開封市乃至中原區的長遠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一帶一路;開封;開放水平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倡議給沿線國家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必將長期影響沿線國家的發展。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組織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來,一些重大權威機構如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也在工作中引入了“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倡議。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500名代表參會,會上成果豐厚,共形成了76大項、270多項代表性成果。這表明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符合絕大數國家的利益,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認同。2019年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舉行,會上組織搭建了“一帶一路”多邊對話合作平臺。在這一背景下,愈來愈多的內陸城市開始踐行“一帶一路”的倡導,而開封作為參與城市之一,探索其參與的可行性和路徑選擇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一帶一路”倡議下開封市對外開放的機遇
(一)開封市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資源
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市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旅游資源。開封市文化資源品類繁多,可劃分為三類:北宋文化、飲食文化和紅色文化。首先,開封的宋文化具備十分明顯的特色,國家5A級景區清明上河園和4A級景區的開封府、包公祠、龍亭公園等都帶有鮮明的北宋烙印。其次,開封的飲食文化也獨具特色。灌湯小籠包、鯉魚焙面、汴京烤鴨、桶子雞、花生糕、五香豆干等都是傳統而富有特色的小吃,吸引了無數國內外的游客。最后,紅色文化也是開封市重要的旅游形式之一。蘭考焦裕祿紀念館、劉青霞故居等紅色旅游資源不勝枚舉。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紅色旅游顯得越來越珍貴,紅色旅游,能讓人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因此這種旅游形式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旅游選擇。
(二)為加強開封市與國內其他省份的合作帶來了機遇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有效促進開封市與中部省份之間的資源整合,為開封市的整體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中部省份雖然不如沿海城市發達,但卻具有東部地區無法比擬的資源優勢,開封市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的契機,加強與中部省份的資源整合,完善交通網絡建設,擴大輻射范圍,增強城市之間的聯合發展,提高自身市場的議價能力。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效推進,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梯度必定要逐步向內陸地區轉移。內陸地區人口眾多,且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因此可以吸引大量的沿海地區產業在內陸地區設廠。雖然目前來看,開封市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但長期看來,隨著東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轉移,開封市的經濟發展提速指日可待。
(三)為加深開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帶來了機遇
作為中原內陸城市,開封的自然條件受到很大限制,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則給開封市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開封市可以借機與沿線國家開展合作,加強經濟、文化、科技、政治等領域的交流,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增加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應拓寬在經貿領域的合作,不斷開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貿易,尋求新的貿易增長點。在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中,開封市要針對性地進行資源的整合,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在向沿線國家輸送產品的同時,也要積極“走出去”,建立國外生產基地,實施產銷一體化的銷售模式,這樣既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力,也為沿線國家的互利共贏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開封市對外開放制約因素分析
(一)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
近幾年,開封市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發展。2006年,鄭開大道的通車,極大地縮短了開封距離省會鄭州的距離;2014年,開通了城際鐵路,并且直接對接新鄭機場,這一舉措進一步完善了開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開封高鐵通車,對于開封市進一步對外開放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除此之外,高速公路網絡也取得了較大發展。連霍、日南、大廣、鄭民高速公路相互交織,且東西連接京廣、京九鐵路,區位優勢突出。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我國交通運輸的負荷越來越重,與互聯基礎設施的規模明顯不匹配。在空中運輸方面,開封沒有機場,只能依托新鄭機場,雖然與新鄭機場相距不遠,但還是受到較大限制。在陸路運輸上,雖然已經完成了道路主體框架,但是通而不暢的問題依然存在,這顯然制約了開封經濟的發展。在水路運輸上,開封市雖緊鄰黃河,但是水路運輸規模有限,依賴較少。
(二)相關配套政策落實情況不到位
雖然開封市已經發布了相關政策并已采取了若干行動去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但是相關政策措施仍然沒有得到切實執行。主要體現在:
第一,創新合作機制相對不足。對國內相關大型博覽會參與度不夠。對東盟博覽會、南亞博覽會、亞歐博覽會、中阿博覽會等國外展會平臺重視程度也稍顯不足。在與沿線國家和城市開展合作的過程中,仍然依賴傳統的合作模式,沒有根據自身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制定合作措施;作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開封在與國內其他節點城市的合作中,創新意識差,主導地位不強,也阻礙了開封的對外開放水平。
第二,投資貿易的便利化程度有所欠缺。一直以來,開封市的對外投資及外來投資相對比較薄弱,主要原因在于開封市對外投資的便利化程度不夠。在政策上,沒有給予對外投資一定的政策傾斜,使一些有實力的大型企業不愿意走進開封;此外,開封市對外投資的政策優惠也不明顯,對外投資需要經過層層審批,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對外投資的積極性,造成開封“走出去”較為困難。